气温持续走低 南方地区该不该供暖?
南方部分城市温度情况调查 (2013年1月6日)本版制图:蔡华伟
“北方冻皮,南方冻骨”。今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南方地区气温持续走低,多数居民呼吁集中供暖。
本报记者6日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等南方10个城市,携带温度计实地测量发现,无采暖居民家庭中,平均温度仅为7摄氏度,最高室温12摄氏度,最低室温2摄氏度,武汉等地甚至出现室内温度低于室外的情况。上述室温,普遍低于北方供暖城市室温15摄氏度的标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南方多地居民呼吁尽快实现集中供暖。而本报法人微博进行的网络调查显示,在近2万名参与者中,83%的网友支持在南方地区实行集中供暖,但也有40%的网友担心国家投入难以保证。
【编者的话】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
每到冬天,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便高涨起来,今年尤甚。地虽分南北,人并无不同,为何北方人家有暖气,时时如春,政府还有补贴;南方人就得忍着、或者自己想办法?可反过来,南方一定要走北方的老路吗?若也集中供暖,能源支撑得起吗?
本报推出系列调查,今天是第一篇。
南方气温也很低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中央气象台预计,8日起,我国南方地区将再次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
南方究竟有多冷?1月6日,本报记者分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等南方10个城市,携带温度计,就户外、无采暖家庭、自采暖家庭、集中供暖小区、大型商场、省(市)政府大楼等处气温进行实地测量。
多数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每年最痛恨的就是冬天:少阳光、多湿冷,要忍受从12月到次年3月的长达130天左右的冬季。
而今年一开年,杭州市民就在连日雨雪中度过,气温一再被拉低,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至6摄氏度。而且,南方雨雪天典型的“湿冷”,滋味比北方同样温度下的天气要难熬许多。
这种情况,也是千里之外贵阳的真实写照。
贵阳的冬季,虽然气温跟北方相比不是很低,0摄氏度以下的时间不长,但由于贵阳气候湿度较大,每逢冬季,寒风沁骨,十分阴冷。
元旦前后,贵州遭受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行走在贵阳市的大街小巷,身穿羽绒服,头戴耳罩,脚踩雪地靴的行人比比皆是。
记者在成都调查时也发现,仅从数字来看,成都的室内温度不算特别低,但是成都的湿度很大,人们会感到格外阴冷。
1月6日早7时40分,重庆主城天气阴沉,记者在主城区用酒精气温计测得的室外温度为5摄氏度,感觉到明显的哈气雾化现象。
而在长沙,进入一月份以来,室外气温一直走低,商场成为温度最高的地点。商场内的气温让人感觉仿佛到了另外一个季节。
没有供暖受煎熬
1月6日南京气温3摄氏度。下关区新民路一处低矮平房,80多岁的孙秀兰正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门口烤火。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对于这位老人,显得特别难熬。
初到武汉的方先生,在家里不管是吃饭还是看电视都穿着羽绒服,这让原本就发福的他看起来更加臃肿。
“在外边穿多少衣服,在家里就得穿多少,有时甚至要穿得更多。”方先生跺着脚说,武汉的冷,掺了一分湿气,刺骨、钻心,穿再多的衣服也难以忍受。
在上海,很多居民陷入两难:开空调,每个月用电量至少四五百度,要知道上海阶梯电价第一档的标准只有1560度,一个冬季下来全年额度就没了;不开空调,只能“佝头缩颈”,全副武装。
对不少杭州居民来说,从冰冷的室外回到同样冰冷的家中,羽绒外衣不敢脱。即使打开空调、电暖气,也得等很久才有点热气。常常是空调开了一晚上,室内气温上升不了几度,越到晚上越觉手脚发凉。
在合肥,很多居民表示合肥的冬天很难熬,洗澡和起床都意味着严峻的挑战。
在南昌市市民徐萍家里,记者看到客厅1台落地空调,三间卧室各一个挂式空调;此外还有电暖气和热水袋。家里人都要穿厚厚的棉衣,与在室外的穿衣相同。家里客厅空调平时不开,只有特别冷或者来客人的时候才开,一般坐在小型电暖器旁边取暖。
居民呼吁集中供暖
在杭州本地网上论坛,渴望集中供暖的声音不在少数:“杭州若采用无污染的天然气供热,且价格相宜,老百姓当然双手双脚欢迎”,“取暖费也不算贵呀,比用电要便宜。再说集中供暖每个房间都很暖和,不像空调只有一对一”。
在合肥,集中供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很多从北方来到合肥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大呼南方的冬天太冷,呼吁尽快进行室内集中供暖。
在贵阳,不少居民反映,一到冬季,家里电费急剧上升,大多数都是用电器取暖所致。居民希望能提供集中供暖设施,这样既安全省电,又能解决冬季室内取暖问题。
在南京,对于像孙秀兰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没有空调,开不起电暖气,御寒的方式显得比较原始:白天烤火,晚上用热水袋。不管是否采取集中供暖,政府仍要考虑这个寒冬中享受不到温暖的家庭。
集中供暖在南方城市中也有初步尝试,让居民获益。
南昌满庭春小区是市区少有的实现了集中供暖的居民小区。记者刚到居民徐春妹家屋门口,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屋里坐了一小会儿就觉得全身发热,要脱掉厚厚的羽绒服。
该小区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实现了集中供暖,全天24小时为居民供暖。这个冬天以来,为期近两个月的供暖,按每平方米5元收取暖费,徐春妹家支出420.40元。
“屋里现在好暖和,过冬比原来真是舒服多了,没有想到我们也享受到了暖气!”徐春妹老伴高兴地说。
(综合崔佳、江南、王有佳、王伟健、侯琳良、魏本貌、张文、黄娴、付文、叶琦、林洛頫报道)
中医名家提示南方冬季湿冷易致多种疾病
■肺炎、哮喘、关节炎多发
■脑卒中、高血压易加重
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
来自北方一只狼,在南方冻成一只狗。虽说有点夸张,但是在南方,冬天屋外比屋内暖和,没有一个像北方温暖的室内环境。
在不供暖的南方,会对百姓的健康会有什么的影响?而如果供暖的话,适应了冬季湿冷天气的南方人会不会有所不适应?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两位全国知名老中医。他们认为,从健康的角度讲,温暖的环境有利于人体健康,南方供暖比不供暖好。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张铁忠教授说,气候寒冷,人体抵抗力差,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病率增高,像老人和儿童容易患感冒、肺炎、哮喘等疾病。南方潮湿阴冷的天气,不仅不利于原有疾病的恢复,而且像脑卒中、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在冬季都可能加重。
风湿性关节炎这类免疫系统疾病,在南方居民是常见病、多发病,这都与天气寒冷,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首席专家周平安说,南方冬季气候寒冷,血管收缩,供血不好,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病情加重。天气寒冷还会造成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的新发。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环境,没病也会有病,有病会加重。
周平安说,南方供暖可能会造成环境干燥,暂时可能会产生不适应。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睡前拖地,使用加湿器等。在饮食上,可以多吃水果,多喝白开水,应对干燥的环境。南方和北方一样,应对严寒,从生活起居上保暖防寒。
“从防病的角度来说,温暖环境更利于人体健康。”张铁忠认为,南方供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记者 王君平)
八成网友支持南方供暖
南方该不该集中供暖(网议)
白夜-行者:南方真的很冷。我是湖南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一到冬天手就生冻疮。但到北方读大学后,过冬就没那么难受了,手也不生冻疮了。南方的冷是冷到骨头里,躲也躲不开啊。
老二丫:南方的冷比北方更难受。南方更应供暖。
NL尼欧牛:即使担忧,也要改造。在南方呆过冬天的就有发言权!
奥巴1900:当然支持了!成本虽然高,但为健康投资,怎么都是值得的!
民明_take:其实南方阴冷,各户自行采暖,能耗损失大,不利环保。
凌霄945:集中供暖可以根据各个地方冬季平均气温、时长等等灵活掌握嘛,没要求全国统一供暖嘛。
命运的银河:集中供暖比起零散的用各种设备所耗的电要更节能,而且,比起有价的能源,无价的健康也更重要。
飞翔草草:现有的大部分房屋结构和材料都还不够节能环保!集中供暖是不适合的,只会增加有限能源的消耗,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
SamSamShen:坚决反对。北方都应取消统一供暖,改为自己单户采暖。
——摘编自人民日报法人微博
一河隔双城 冷热两不均
——淮河南北两个城市供热样本调查
一条淮河,将河南省信阳市和驻马店市分隔在南北两岸,也分在了国家供暖线的两边。
南岸的信阳市无集中供暖,个别居民宾馆避寒。
北岸的驻马店市有集中供暖,居民过冬无忧。
一条淮河,将河南最南部信阳市的75%面积留在了淮河以南,也把信阳变成了无法享受集中供暖福利的城市。而北距信阳不远的驻马店以及其北多数地区享受到了冬天里的温暖。
信阳居民:
抱着被子看电视
信阳,气候宜人,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誉,是中国最显著的南北分界线的标志地。
入冬来,信阳市已连下三场雪,最低温度达到零下8摄氏度。1月6日上午,记者在信阳看到,路两边的绿化带内仍残余积雪。在街道上,市民穿着棉衣、棉鞋,看不出“北国江南”的温暖迹象。
下午3时,在位于信阳市信五路上的政和花园小区,三三两两的居民在一处人工湖边晒暖,皮手套、羽绒服、棉帽,装备齐全。
在小区高女士家,记者看到沙发上铺着一床被子,电热扇不停摇摆。“家人常坐在沙发上盖着被子看电视,今年冬天确实有点冷,希望能早日集中供暖。”高女士说,“她朋友家水管冰封了多天,被迫住进了宾馆”。
信阳市为何不供暖?信阳市能源局副局长饶晶说,该市低于零下5摄氏度的时间集中在1月份,低温时间短,不属于强制集中供暖区。
该市曾经尝试过集中供暖。2006年12月,市政府将城市供热特许经营权授予平桥电厂,供热能力可覆盖平桥区大部分地区和浉河区原化工厂沿工区路以东地区。
但蓝图并没变成现实。饶晶介绍,原计划由平桥电厂建设两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可满足信阳市城区工业和民用热负荷需求。但因平桥电厂近年来经营困难等原因,项目没有实质进展。下一步,信阳市能源局将报请信阳市,尽快推动集中供暖工程。
驻马店居民:
在家不用穿外套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
从信阳出发,向北100公里左右就是驻马店市。虽没有银装素裹,但街道上匆匆的行人、厚厚的行装提醒着大家,这里的冬天也很冷。
当晚19时30分许,在光明小区4号楼2单元2楼东户家,户主张兰中正和几位亲朋喝茶聊天,他们大都没穿外套,也没有开启空调。张兰中的妻子对记者说,家里的温度可以达到22摄氏度,比去年强多了。
国电驻马店热电有限公司热力分公司经理宋德俊说:“去年,公司在亏损1.7亿元的基础上继续投资3.9亿元铺设热力管网。驻马店供暖的温度绝对符合国家制定的18摄氏度上下2摄氏度的标准。”
驻马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副局长王三民说,目前,供热区域覆盖全市1/3的区域。随着两台供热机组并网运行,国电公司的供热面积将达到1200万平方米,完全可以满足全市需求。
赔钱赚吆喝的事情谁愿意干?宋德俊算了一笔账,2010年时,电煤价格每吨500元,当时居民供暖价格由每吨198元降低到140元,公司在亏损,但现在电煤价格每吨1000元左右,居民供暖价格依然不变。
宋德俊建议,政府应加征公用事业配套费,比如,开封市的开发商出售每平方米新房需缴纳120元配套费,其中,供暖配套费占到70元,市政府收到这笔钱后拨付给热力公司用于铺设管网等公共服务设施,这就大大减轻了热力公司的压力。(记者 曲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