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掌握国内85%的石矿山资源 筹建石材大联盟
来源:中国石材网
“买全世界石头,卖全世界石头”。
依靠外调石材原材料,却把手上的石材产品卖到了全世界。从俄罗斯的远东火车站,再到美国西雅图的园林工程……世界范围内,随处可寻觅到南安制造的足迹。
以小石头撬动大市场,经过十余年的培育,南安市已拥有石材企业1500多家,占全国石材产量和石材产品市场份额的60%和70%,年产值约230亿元,一举成为世界级石材中心。同时,成熟的市场资源也催热了南安水暖产业,使得南安一举成为全国三大水暖产业基地之一。
下一步,南安筹划建立石材大联盟、大集团,通过组建采购、市场、资金等领域的联盟,培育石材总部、营销中心等措施,全力打造石材产业发展新格局。并力争在2015年之前,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石材之都”。
石材中心靠从外地调原料
南安水头镇,现在稳坐中国石材行业的头把交椅,但上世纪90年代以前,也就只是一个依靠324国道发展陶瓷企业的小乡镇。南安市经贸局副局长苏栋梁说,当时小作坊生产出来的陶瓷往国道一摆,就成了乡民的生计来源。不过到1991年,南安重拳整治陶瓷企业污染,乡民只好转移目光,改办石材厂。
因为相对便利的交通,当时从水头镇的转盘到蟠龙开发区几公里长的道路上都堆满了石板材。日子一长,这一路段逐渐累积起了人气和名声,竖起了石材市场的名号。
彼时,整个南安的石材市场还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石材加工贸易区,家庭式的小作坊加工的只是粗陋的产品,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建筑设计的需求。因为产业粗放,当时全镇的石材工业产值只有几千万元,和现在年产值动辄100亿以上,简直天差地别。
1998年,南安此前花大力气对石材产业再扶上一把的政策开始见效。苏栋梁介绍,1998年首先在水头镇原石板材摆摊设点的路段,建设起一座占地面积800亩的中国石材城,把路边自发的“小打小闹”变成了规模化的产业,这堪称水头改头换面第一步。
另一个转机出现在第二年。1999年5月,南安举办第一届石博会。一夜之间,展会涌进的客商、信息、资金和高新技术数不胜数。这一次博览会带来的效应持续发酵,成为南安石材行业腾飞的起点。
有意思的是,有着石材中心的显赫名声,但南安的石材原料却依靠外地调运。随着石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南安本地的矿山资源已满足不了需要。为破解原料难题,南安积极在全世界构建原材料供应和配置网络,遍布印度、巴西、埃及、西班牙等十多个国家。其中,国内85%石矿山资源、土耳其20%石矿山资源掌握在南安石材企业手中。
边角料也能变废为宝
随着石材产业的逐步成熟,南安也面临着发展困惑:靠“开源”式地从外地调运石材原料,也有“竭泽”的一天,怎样尝试用科技的手段“节流”?该怎样尽量降低石材加工行业对环境的破坏?
瞄准“边角料”的大市场,南安的一部分企业开始引进先进技术,利用废石材生产制造大理石、石灰纸、马赛克石材工艺品、空心砖等。
据南安市科技局副局长林文志介绍,让边角料变废为宝的是一项名为“真空振动加压成形”的技术,它能将各种废石粉、边角料“糅合”成人造大理石,再进行加工。
因为技术的纯熟,边角料成功实现华丽转身。“用它制成的马赛克拼图,每平方米可卖到千元以上,出口美、韩等国还供不应求。”南安的石材行业业者朱军伟说。
受益于绿色产业的思路,南安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基地,也是我省仅有的两个循环经济示范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