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间“廉租房”住住“奥运村”
将运动员村改造为“廉租房”,满足一般家庭的日常需求,而价格上也适应了部分买不起房的市民,看来英国人确实把环保进行到底了。
英语中有一个词组“w hiteelephant”,译成中文是“白象”,它是代价高昂却缺乏实际用途的代名词,如何让大兴土木建成的场馆免于在奥运落幕后成为“白象”?每届奥运会,奥运村从选址,到设计、建造,都要大费一番工夫。而在历届奥运会结束后,各个奥运村的命运也备受关注。以北京奥运村为例,在奥运会开始之前,这些房子就已经在火热销售中了。最开始,开盘价只有每平米1.6万元,到奥运会结束时涨到每平米3万元。
而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村在建造之初,就想好了“后路”———变身成为一个面向低水平收入者的“廉租房”。
据了解,在奥运场馆中,运动员村的2818套公寓将进行改建,其中1379套以出租和出售的方式打造成为“廉租房”。周边生活配套相当完善,除了体育健身设施、近在咫尺的公园绿地外,还有大型的医院、能容纳1800名学生的学校和超过30家商店、餐馆、酒吧,将让这里的居民过上十分方便的生活。另外,考虑到伦敦市民对自行车的喜爱,这里还特别增设了自行车的停车场。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