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长远发展 坚持制度创新
着眼长远发展,坚持制度创新
着眼民计民生,坚持政策创新着眼便民利民,坚持服务创新着眼资金安全,坚持风险防控创新着眼核心竞争力提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南京住房公积金制度20年的发展,始终坚持结合本市工作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被国内同行誉为“南京模式”。
20年,南京公积金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源泉不仅仅是依法管理,更是制度创新。
从1992年至今,我市住房公积金制度从市区到乡镇、从机关事业单位到各个企业,有条不紊地全面推行。它已成为我市覆盖人数最多、资金规模最大、社会影响最广的住房保障制度。这项制度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健全完善,特别是地方立法。2007年1月1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通过人大出台《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快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通篇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全国率先推出多项惠民新政。
坚持以技术创新助推制度创新。根据政策制度创新发展需要不断进行信息系统升级换代,自1993年以来先后建立三代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一代比一代先进,始终使信息平台建设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技术上保障各项制度创新的落实。
我市自公积金制度创建以来,形成了“一家归集、多家放贷”的委托银行承办住房公积金业务的管理模式。鉴于“一家归集”不利于壮大扩面资源、竞争发展,从2011年开始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将归集业务承办银行由建设银行一家扩充为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等4家银行,以更好地开展制度扩面和缴存服务。创新带来了跨越发展,2011年全市新增缴存单位19066家(职工214967人),超过全市“十一五”总量(9432家)的2倍,居全省第一。
着眼民计民生,坚持政策创新
保障民计民生,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宗旨所在。立足改善民生进行政策创新,使住房公积金制度始终保持勃勃生机。
20年来,南京住房公积金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推出了一项又一项的惠民政策,实施了一个又一个的民心工程,为困难群众送去关爱,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用真心、真情构建幸福和谐社会。先后推出了大病提取、低保家庭提取、下岗失业提取、外地人员离职提取等惠民政策,累计为365位患大病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858.44万元,为195户低保家庭提取住房公积金137.54万元,为15074位“40、45”下岗失业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11670.36万元,为50580位终止劳动关系、外地户籍人员提取住房公积金41033.53万元。还将购买经适房等提取范围扩大到直系亲属,允许遭遇地震、火灾等情形提取住房公积金。从2007年开始推出委托提取公积金逐月归还公积金贷款业务,目前已有13.87万人提取公积金27.82亿元用于逐月还贷,大大减轻了职工的还贷压力。
20年来,始终坚持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让更多职工享受到住房公积金这一普惠性政策。数据显示,南京近年来缴存单位以万递增,缴存人数以十万递增。2011年,将缴存对象扩大到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和进城务工人员;并通过与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工商局等部门协作,将缴存住房公积金条款写入劳动合同文本,列入工会工资协商制度,从劳动用工制度源头解决住房公积金缴存问题。
着眼便民利民,坚持服务创新
持续改进和优化服务,使惠民政策内容与便民服务形式完美结合,彰显住房公积金制度人文关怀。
20年来,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对外不断加大政策宣传服务,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政策法规的“广而告之”,同时发放服务手册,开展单位经办人员业务培训,让广大群众熟悉政策、理解政策,让办事群众知道如何办理公积金业务。对内不断强化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服务绩效考核、服务承诺、首问负责、过错追究等制度,把无形的服务工作做成有形的管理工作。
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服务“高速公路”。建立南京住房公积金网站,累计为群众提供查询服务300余万人次。开通“96166”住房公积金服务热线,累计接受群众咨询287779人次,接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在服务窗口、网点配备查询机,发放住房公积金联名卡,方便职工查询、对账。
认真解决群众诉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时办理“12345”政务热线工单,仅2011年受理工单455件,办结率99.5%、答复率99.4%、满意率92.4%,9次在全市各部门工单办理满意率排名第一。每年受理市委书记、市长信箱和政风行风热线转来信访件60件以上,答复率100%。2007年以来行政执法245件,帮助16000多名职工追讨和补缴住房公积金4000多万元。
20年来,始终以群众利益为重,公积金贷款没有参照外地做法,实行全程担保,仅此一项,以每笔贷款2000元担保费计,至少为26万购房贷款职工节省5亿多元的开支,极大地降低了缴存群众贷款成本。
着眼资金安全,坚持风险防控创新
作为公共资金,事关千家万户,风险防控至关重要。南京公积金人始终紧绷这个弦。
教育防范在前。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了每年有廉政教育计划、每季度有道德讲堂、每月有支部学习、每周有中心组学习的教育防控制度。大力弘扬张璟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好手中的权,管好人民的钱,构筑坚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为保障资金安全奠定思想政治基础。
制度约束始终。健全完善各项政策制度,推进管理规范化。政策法规齐全,内容覆盖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执法、监督等各个方面。从法规上确立住房公积金的专用性,如明确住房公积金及其增值收益不能用于国家规定之外的用途,不得进行风险性投资等。内部管理制度完备,涉及部门职责、行政管理、档案保密管理、内部财务管理、党建、服务等6大类。并将110多个政策法规、内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作为以制度管人、管物、管事的依据。
科技防控到位。将业务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用计算机程序固化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系统中,达到既阳光操作,又能有效防止人为因素操作带来的“政策多变、威胁安全”的现象。工作人员对刚性审批条件没有修改权限,只能严格按照政策和法规操作,人为弹性为零,杜绝了“人情审批、关系审批”,从技术上实现了零风险。
全面监督跟进。资金安全方面,多次接受国家审计署和市财政部门的专项审计,未发现问题。20年以来,没有一分钱公积金流失,贷款逾期率始终控制在0.30‰以下。依托权力阳光、政府信息公开两大平台建设,接受行政监察和社会监督。近年来累计在南京市权力阳光运行系统上传权力事项150万条,综合得分94分,名列全市第一。每年及时向社会公布了上年度住房公积金财务报告。
着眼核心竞争力提升,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第一资源,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现代化,提高单位综合实力,提升事业发展核心竞争力。
实行终身教育,培育高素质专业队伍。建立多层次、广平台的在职培训机制,鼓励在职进修深造。积极主动从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公积金管理队伍本科学历以上达8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达10%以上。建设立了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的干部队伍。
塑造公积金文化,提升队伍精气神。培育以创业创新创造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以忠诚事业、敬业精业为核心的事业追求,以廉洁从政、奉献社会的道德追求。以先进行业文化凝聚人心,提振精气神,形成快速执行力、强劲发展力,推动南京住房公积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鼓励创先争优,创造发展新业绩。以党员干部队伍的创先争优实践,推动三个文明、四大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2009年,公积金中心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南京市文明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同时,南京在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中保持了“四个领先”:业务管理工作领先、精神文明建设领先、社会贡献度领先、人均创造效益领先;实现了“三个没有”:没有一分钱流失、没有一起违法违纪事件、没有一起严重的服务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