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有南京特色的公积金制度
南京特色篇
南京特色篇
南京特色篇
形成有南京特色的公积金制度
展望未来篇
展望未来篇
开启公积金制度发展新征程
憧憬“十二五”
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20年弹指一挥间,南京住房公积金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一代又一代公积金人在张璟精神的感召下,辛勤耕耘,奋力拼搏,成绩斐然。曾经的辉煌还历历在目,现在又要整装待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的光辉岁月。
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办好青奥大事、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的总体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以“三争一创”活动总揽全局,以切实提高人民群众住房水平、实现“住有所居”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三个第一、六个倍增”,为南京建设“三名城、三都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贡献。
《南京住房公积金事业“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三个第一、六个倍增”的目标。三个第一: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综合水平排名中,进入第一方阵;争创全国文明单位,在全国住房公积金行业文明创建中进入第一序列;在全省住房公积金系统中,确保资产规模、收入总量第一。六个倍增:单位数、新增职工数、归集总额、归集余额(资产规模)、贷款余额(含项目贷款)、增值收益倍增。即:2010年末缴存单位2万个,2015年末超过4万个;“十一五”5年新增缴存职工52万人,“十二五”5年超过104万人;“十一五”5年归集总额304亿元,“十二五”5年超过608亿元;2010年末归集余额243亿元,2015年末超过486亿元;2010年末贷款余额224亿元,2015年末超过448亿元;2010年增值收益3.99亿元,2015年超过7.98亿元。
以创新驱动转型跨越发展。创新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不竭动力。“十二五”期间,南京公积金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上推陈出新,打破常规和发展瓶颈,在扩大缴存范围和拓宽使用渠道上力争实现突破;立足高位、着眼长远,以全省争第一、全国创一流为目标,瞄准标杆,保持和扩大现有优势,奋力创业创优、力求精益求精,变劣势为发展机遇和增长极,实现全面领先率先。
以管理精细化实现全面提升。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扩面齐抓共管的行政推进机制,“盖边沉底”的缴存跟踪管理机制,违法必究的行政执法机制等,扩大制度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住房公积金权益,增强制度普惠度。通过健全完善差别化贷款管理制度,贷款办理实时跟踪制度,逾期风险防控制度,项目贷款规范管理制度等,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群众住房刚性消费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兼顾贷款资金安全。通过科学划分处室职责分工,合理制定工资绩效考评机制,健全完善银行考核办法和缴存先进单位奖励办法等,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共促住房公积金制度又好又快发展。
以科技为支撑打造服务品牌。充分利用网络、网银、信息共享、移动通讯等技术实现服务功能升级。与“智慧南京”、“三网融合”建设相配套,逐步实现手机、电视查询住房公积金功能。拓展住房公积金联名卡功能,由查询向业务办理转变。全面推行网上业务,通过人民银行结转系统实现自动扣收缴存,通过网上申请实现公积金贷款初审,通过网上信访拓展投诉渠道。建设多部门信息实时共享平台,逐步推行部分业务的并联审批,首先实现购房类提取的无纸化审批,购房职工凭身份证就能办结提取手续。拓展网站功能,实时公布业务审批进度,让办事群众放心。
以核心价值观塑造品质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取向,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以热情周到、廉洁高效的服务要求,指导南京公积金文化建设。通过文化建设进一步陶冶队伍情操,增加队伍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更好地服务民生大局;进一步明确发展路径,排除干扰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发展大局;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和人的现代化,维护民权民意,大力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保障的重要一环,是关乎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指数。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将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和重托,倍加珍惜全市人民的信赖和期待,立足20年发展的厚重积淀,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执著的民生情怀,为南京“宜居之城”、幸福都市建设添砖加瓦。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浦宏 陈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