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C每日地产:一季度上市房企业绩下滑现金流紧张
(评论员/孙田)从已披露的上市房企销售业绩来看,一季度典型房企的销售金额同比下滑明显,万科一季度销售金额311亿元,同比下滑13%;恒 大一季度销售金额83亿元,同比下滑58%。其他如龙湖、绿城、碧桂园等房企一季度销售金额同比也均有所下滑。
结合Wind数据来看,截至4月15日,沪深两市共有33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布了一季度业绩预告,其中有13家房企净利润出现续亏、4家房企预减、6家房企首亏,占据总量的70%。较去年同期来看,这一比例约为60%,有14家房企净利润预增或扭亏。可见,2012年一季度房企呈现出整体利润下降的趋势。
受制于房企现金流和偿债压力,高端住宅项目大幅降价
一季度利润率的下降及销售回款的减少,使房企的现金流及偿债压力更为突出,这也是近期以来多个高端项目明显降价的主要原因。比如绿城,2011年曾高调表示不降价,但2012年伊始便积极调整销售策略、模式及价格方案,旗下项目出现大幅降价现象。
绿城高负债和高存货是其作出调整的主要原因。绿城公布的2011年年报显示,其净负债比率为149%,虽已较中期的163%有所下降,但依然属于行业较高水平。在高负债率的同时,绿城面临着高存货压力,其2011年底的存货量高达846.82亿元。同时,一季度销售金额的下跌,也使绿城更加关注开盘去化率,进一步加大了项目折扣力度。企业在上海的绿城玉兰花园原来均价在45000元,现在跌到29000元,降幅达到36%。
仁恒也是另一典型代表,其在上海浦东的仁恒森蓝雅苑也由于销售不畅目前降至30000左右;世茂在上海陆家嘴的世茂滨江花园,每平方米成交价从2010年的8万元以上,跌至如今的5万元;还有不少沪上豪宅与两年前的房价高位相比已推出6折优惠。可以预计的是,随着调控的持续,房企回款压力的上升,未来项目的降价将更为常见,尤其是去年没有降价的房企。
典型房企一季度融资有所上升,预计未来融资将更为频繁
目前,除了加大项目折扣力度以求快速回笼资金外,房企急需拓宽融资渠道以应对资金压力。2012年一季度典型房企的融资活动较同期明显增多,不乏大手笔融资。从融资途径角度来看,除了银行贷款外,债券、信托和票据融资所占比重有所上升。比如和记黄埔5年及10年期的美元债,发行规模合计约78亿港元;金融街由集团公司担保的163亿元的债务融资;泛海建设联手中信信托170亿元投资矿业以及碧桂园拟发行9亿美元票据等等。
进入4月份以来,即使资金充裕的房企也开始积极融资,比如龙湖和中海。4月5日,龙湖获得21.25亿港元及3923万美元的银团贷款;4月11日,中海也获得为期3年,总金额达76亿港元的定期融资贷款。随着调控的持续,房企对资金的需求将继续增多,预计未来房企的融资活动将更为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