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月CPI做起“俯卧撑”
●3月同比上涨3.6%,比2月略反弹 ●食品价格涨幅7.5%,仍是主要推手
南都讯 4.5%、3.2%、3.6%———今年前三个月,CPI做起“俯卧撑”。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继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 PI)同比涨幅创下20个月来新低后,3月C PI略有反弹,略高于此前3.4%的市场预期。
此外,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 PI)较上年同期回落,表明工业企业盈利将进一步恶化。受此影响,沪深股市暂别反弹,双双下行。
鲜菜价涨20.5%
数据显示,3月C PI的八类构成同比均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影响C PI同比上涨约2.39个百分点,仍是推高C PI的主力。
食品类小项中,仅鲜果和蛋类价格有所下滑。而鲜菜价格同比涨幅最高,为20.5%。水产品、肉禽及其制品紧随其后,涨幅分别为11.4%、11.3%。
非食品类小项中,同比涨幅较高的有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价格( 8 .9 %)、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8 .5%)、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7.6%)等。降幅最大的是通信工具价格,为13.2%。
据测算,在3月份3 .6%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1 .9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7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鲜菜价格涨幅最大,为6.1%。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居住类和衣着类价格涨幅最大,均为0.4%。
PPI出现负增长
数据还显示,3月P P I同比下降0 .3%,环比上涨0 .3%。这也是去年7月同比涨幅达到7 .5%峰值后一路下行以来,单月PPI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 .8%;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4%,衣着价格上涨2.6%,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1.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7%。
昨日是本周首个股票交易日,受C PI数据不利拖累,A股暂别反弹。沪深股指双双回落,其中沪指跌破2300点整数位,跌幅接近1%。新华中新(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警惕食品价格“轮涨”
专家提醒,近期物价上涨的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需警惕食品价格“轮涨”现象。
近期金龙鱼等食品油生产商传出涨价信息,菜籽油和花生油涨幅8%左右。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原料和物流成本上涨将带来一波食用油涨价潮。
猪肉价格近期虽不断下降,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一些养殖户惜售和淘汰生猪,生猪价格已经逼近成本线,将对下半年生猪补栏造成较大影响,进而影响生猪价格。
此外,大葱涨价潮也可能在第四季度“卷土重来”。据悉,从育苗来看,今年全国大葱种植情况并不乐观。以“大葱之乡”章丘为例,今年大葱种植面积就比2010年减少一半以上。
分析
1
CPI涨幅为何超预期?
业内人士:油价上调对CPI的影响在4月将更明显
油价上涨被认为是当前C P I超预期上涨的首要推手。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油价涨得如此快,一定会带动其他产品价格上涨,这是一个必然趋势,“通货膨胀的压力并没有减弱”。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说,由于发改委于2月8日和3月20日分别上调汽油、柴油价格,两次上调间隔时间较短,因此对物流运输需求较高的农产品价格推涨作用明显,2月份上调的影响在3月份已经开始显现,而3月份的油价上调影响将在4月份表现得更明显。
2
CPI会否只“撑”不“卧”?
业内人士: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年内4%谨慎乐观
C PI会不会只“撑”不“卧”呢?分析人士普遍指出,目前影响C P I的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对年内C PI能否实现4%的控制目标,多数分析人士谨慎表示乐观。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宇雯表示,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不确定,但至今未有不可控的上涨出现,并且美国因复苏要求控制油价上涨的决心较大,使得国际油价难以大幅上涨;此外,年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较大,物价上涨的需求拉动因素减弱;更重要的是,前期货币政策收紧对物价的下拉作用在今年上半年仍将发挥作用,且未来货币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腾泰分析,未来一个季度,工资成本、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环保成本必然会上涨,CPI同比涨幅将在3.5%左右徘徊,6-7月将再次显著回落。维持全年CPI通胀3.3%的预测。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物价仍将继续处于下降通道之中,今年总体在3%-4%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