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防水漏洞频出
今年我国将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000万套,整个“十二五”期间共将建成3600万套。当人们把目光聚焦在保障房建设大提速上时,关于保障房建设质量的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截至6月底,全国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500万套,占今年1000万套开工总任务的一半。要在完成11月底开工1000万套任务的同时保证相当的质量,相关部门和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提高保障房的防水性能也是其中之一。
防水问题接连发生
观察以往的保障房建设发现,防水问题并不鲜见。
据新京报报道,位于北京广渠门桥东的广渠家园C区、D区是老崇文区的危改房回迁项目。2009年4月业主入住后,发现天花板漏水、墙内网布可整片撕脱等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有三五百户漏水。此后漏水问题一直没有根治,该项目被网友戏称为“屋漏漏”。
据中国房地产报报道,今年6月,位于北京的金顶阳光小区居民李某入住小区近一年,房子就出现了漏水现象,遇大雨“简直成了水帘洞”,其卫生间还不断掉墙皮,木地板也被泡。除此之外,小区还出现地面下陷、房屋开裂等问题。
去年,青岛本地媒体报道,青岛绿城百合花园的侯家庄回迁房防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屋内、储藏室、车库等地方均有漏水,水最深的时候达15厘米。出现漏水问题的家庭涉及200多户。
针对部分保障房项目被“注水”的问题,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表示,保障房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心工程,在建设“大提速”的背景下,不仅要看指标完成情况,也要看房屋“品质”,保障房防水不能“有水分”。
防水工程造价偏低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防水工程研究所所长李来全认为,房屋漏水有结构变形、防水材料老化、施工不规范等多方因素。“就防水材料而言,防水的造价预算本来就偏低,保障房更是如此。”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有的建筑商采用低劣的防水材料,使防水质量大打折扣。据他透露,从以往的例子来看,建筑建设单位,尤其是施工方,会为了加大自身的利润空间而极力压低成本。如开发商给出每平方米防水40元的造价,施工方会缩减为20元,偷工减料的行为普遍存在。
“虽然保障房项目也要经过验收,但当前监理和验收制度不完善,一些保障房的质量问题无法被及时发现并整改。”苏州防水研究院总工杨胜说,“住户住进去一年半载才发现漏水等问题,那时候也晚了。”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斌表示,在所有有关保障房质量的话题当中,成本是最令人纠结的话题。建安成本占整个房价的比重平均为30%~35%,但似乎所有的保障房问题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包括质量问题。
据了解,今年预备建设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按照每套住房60平方米的面积计算的。住建部计算总投入需要1.3万亿元,折合每平方米的成本为2166元。在一些开发商看来,这样的投入标准显然不够。除了时间短、任务重,还要既保证质量又要努力缩减成本,是开发商们面临的又一问题。
在总体造价不高的情况下,朱冬青担心,保障房防水工程会被推到一个更不显眼的角落。他说:“防水工程造价只占建筑整体造价的1%~2%,导致品牌供应商很难进入,一些小品牌甚至是用以次充好的产品趁机挤占市场,进入保障房建设。”这样的结果,轻则影响业主的居住环境和舒适度,重则危及房屋寿命。
朱冬青认为,保障房不是奢侈房,但也不是次品房,至少应是合格房。保障房防水质量要有保障,选择合格的防水材料是关键之一。
引导优质供应商参与
成本压力让保障房开发商们不堪重负,但要求材料供应商们一味优质低价,似乎又违背市场规律。
“不排除有低价劣质的防水材料趁机进入保障房市场。”朱冬青说,如何既使优质防水材料进入保障房建设体系,又将价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目前保障房建设面临的两难。
为此,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近期开展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防水材料优质供应商”推荐活动。活动规定:最终被推选的供应商,必须在保障房防水工程中,提供符合国标、行标的产品;接受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和社会的监督和现场抽检;履行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的约谈机制;定期向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提供保障房防水材料供应情况和企业生产统计报表。
朱冬青介绍,此举目的是协助政府把合格材料推荐给保障房建设单位。协会已与建材检验机构联手,对申报的供应商的防水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最终挑选出优质供应商。
河北规模最大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唐山德生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生防水)是递交“保障性住房建设防水材料优质供应商”申报表的企业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孙郁表示,保障房更重在满足基本的入住需求,防水材料的基本功能是防水,如果基本功能都难保证,保障房的“保障”系数必然大打折扣。
“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提高产能降低成本,而不是降低产品质量。”孙郁表示,一方面,公司的核心理念是“有德者生存”,以尽量优惠的价格供应符合质量要求的防水材料,是公司回馈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目标。另一方面,如此巨大的保障房开工量,对防水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机遇。“不管能不能入选,公司以质取胜的战略都不会改变。”
“守不住‘质量’这条底线,保障房就谈不上任何‘保障’。”朱冬青说,关注保障房建设,保证防水材料质量只是前提之一。未来,“逐步提高防水工程的造价比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