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认定高层次人才1993人

记者昨天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在全国率先发布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至今正好3年,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993人,陈国良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在政策实施后调入我市;引进留学人员累计超过4万人,引进国(境)外专家累计超过62万人次;全市共有博士后设站单位7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2家。

  (记者 徐 恬 通讯员 龚婷)记者昨天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我市在全国率先发布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至今正好3年,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993人,陈国良院士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在政策实施后调入我市;引进留学人员累计超过4万人,引进国(境)外专家累计超过62万人次;全市共有博士后设站单位7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2家。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的人才引进正逐步从注重引进人才个体转向引进人才和项目并重,将来在人才环境建设方面,要实现‘大象无形、润物(博客)无声’的境界,把人才长久地留在深圳。”

  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

  据了解,2008年9月,我市在全国率先发布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以解决高层次专业人才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和学术研修等“瓶颈”问题为重点,初步构建起我市第一个综合配套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今年4月出台“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和认定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高层次人才评价方式。

  截至今年8月底,我市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993人,其中杰出人才3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31人,地方级领军人才960人,后备级人才899人。1993人中,企业人才1075人,占53.9%;海外人才(外籍人士或拥有海外学历)190人,占9.5%;高技能人才15人。235人经认定后户籍迁入我市,534人取得新业绩而获认定或提升了人才认定层级。

  此外,我市组织了7次海外人才招聘活动,其中2010年分别在美国的旧金山、洛杉矶和日本东京举办了3场招聘会,吸引了海外人才近4000人次进场;为进一步拓展海外人才联系和引才渠道,我市在北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设立了4个驻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成功承办了4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并推动大会最终落户深圳。

  博士后设站单位已有73家

  我市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后设站单位7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2家,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922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大幅增加到351人。自2010年9月起,我市将在站博士后个人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5万元提高至8万元,并为每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另外安排日常经费补助3万元。我市落实高层次专业人才学术研修津贴制度,已累计为45名高层次人才发放研修津贴30.85万元,形成了鼓励高层次人才持续学习、不断提升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全市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发展到2.5万人;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2010年培训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4596人;对个人开放服务总量11517人次。先后认定了4批共111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引领企业一线员工岗位练兵超过150万人次。

  此外,我市还设立“高层次专业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高层次专业人才各项奖励、资助和补贴,首期投入2亿元;积极协助高层次专业人才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和配偶就业等生活问题。累计为860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发放住房补贴约13450万元;为鼓励和推动高层次人才创新,我市开展了2006和2007两个年度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评选,共奖励4408人次,奖励总金额3.67亿元。

  引进人才和项目并重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的思路。他认为,引进人才和项目要紧密结合,引进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带回一个项目,项目落户后作为载体又吸引更多人才。

  人才的评价不能守着传统的身份管理,要向市场评价的方式转变,更多地看其实际成果和贡献。我市的产业发展与创新人才奖政策就很好地体现了市场评价这种人才评价方式。还有投资入户政策,也是一种市场评价方式。又如,这两年实施的积分入户政策很好地体现了市场对人才的评价。

  人才引进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人才真正需要资助的是创业前期,每一个成功者在创业的时候给予他资助和在他成功以后给他奖励相比,他会倍加珍惜前者。人才政策应该借鉴这些理念,现在我们做的“留学生创业前期补贴”就类似于“雪中送炭”。

  王敏表示,人才环境的建设要做到“大象无形、润物无声”才是高境界。一个城市的人才环境不仅包括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交通条件、治安条件、生态环境等,还包括一个城市整体发展和现代管理水平。有了这样的宏观环境,不需要我们再去宣传人才政策,人才会主动来,而且来了就不愿意离开。

  新闻 人物

  “神算”陈国良院士

  陈国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938年6月生于安徽省颍上县,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与计算仪器专业。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和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院长,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高性能计算(亚洲)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和高性能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陈国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并行算法和高性能计算及其应用等。多年来,陈国良教授围绕着并行算法的教学与研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并行算法学科体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营造了我国并行算法类的科研和教学基地,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是我国非数值并行算法研究的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界和教育界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资料来源:深圳大学网站)

关键词:人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