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驿站的设计是一个命题作文,项目从起始就面临了两个挑战:一个关于场地,一个关于文化。首先,项目位于一片已经完成的公园绿地之中,是新增的便民服务设施。虽然设计师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选择建筑的落位,但是场地内相对密集的树木以及严苛的树木保护政策极大地限制了用地选择。其次,作为一个市政配套项目,在项目开始之前,“岭南建筑”这一主题便已确定。
设计师最终选择了场地中相对空旷的区域作为建筑的落位,三棵大小形态各异的树斜向排列于场地中央。南北两侧的道路和原生树木共同定义出建筑主体的轮廓。我们利用三棵树的位置组织实墙以及服务功能,避开树根的同时将室内面积最大化,建筑也就依势被分成了两个不同比例和大小的体量,并互相连接。
不同于传统的双坡屋顶,建筑被树木分开的两个体量分别向北和向西放坡,在回应场地气候特征的同时也减小了对现状树冠的影响。这让建筑在面对不同的城市界面时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北侧屋檐向河面低垂,风景经由结构柱所界定的窗洞涌入室内;西侧屋面向路口广场俯身,以漂浮的姿态掩映于树木之后,让建筑纳入风景的同时也成为风景。
建筑的屋檐分别向南北两侧挑出,檐下的大面积阴影空间作为室内,抵抗炎热的阳光和大量的雨水。两侧的就餐空间被周边树木切割成两种比例,分别提供不同的使用方式及就餐体验:北侧空间较为宽敞均质,提供了多功能活动的可能性;南侧空间被树木挤压,呈现清晰的方向感,一张6米的定制长桌在呼应建筑语言的同时创造出聚集的氛围。
作为一个建造于既有绿地上的新增建筑,设计师需要尽量减小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应对工期压力,钢结构体系轻盈且可预制,自然而然成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