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视界 | 清华建筑设计院张铭琦:建筑设计的人文关怀

新浪地产

 


中国建筑学会颁发的中国建筑设计奖·青年建筑师奖,是给h予建筑设计领域的青年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该奖自1993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认可,也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建筑师及其作品脱颖而出。正值2016年度第十一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颁奖结束之际,新浪地产设计频道独家专访到获奖者——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张铭琦,听他讲述他的建筑设计之路。


1a.png

 

获得青年建筑师奖,是对建筑师来说最好的肯定。但最初的张铭琦选择“建筑学”作为专业,其实有一些阴差阳错的成分,他自己也说是“很武断”的选择了专业,在前期也经历了比较痛苦的过程,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经过了多年的工作后,他又会对当初的选择作出怎样的评价,多年的工作经历会对张铭琦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当初为何会选择建筑行业?

【张铭琦】在大学选择“建筑学”其实是阴差阳错的。我自小对中国园林、城市里的小广场、人类健康居住空间等比较敏感,当时虽然并不了解什么是建筑学,但这些碎片化的场景在我成长过程中有过很深的印象,再加上我比较喜欢绘画,会画一些速写作品,所以就很“武断”的根据招生简章选择了“建筑学”作为大学专业。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在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工作经历,给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张铭琦】我认为是“一脉相承”的,在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建筑学,也是因为招生简章里所涉及的领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进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以后,很多落地项目都和我所关注的领域比较相近,就让我加深了对行业的坚持和对建筑的热爱。


blob.png

金昌市文化中心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个人比较偏重的研究方向是哪些呢?

【张铭琦】虽然从2003年至今我所接触的项目不停地变化,会涉及到很多的类型。比如工作之初做了些小型的文化类建筑,比如金昌市文化中心,后来又做了一些大型的项目,比如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博会主展馆、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虽然说有的项目比较大,有的项目相对来说较小,但其实内在具有一致性。


我所做的项目更关注对人的关怀。无论是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包括室内设计师,最终都会落脚在对于使用者的关怀上。如果在说的具体一些,应该用“柔性可持续理念”来形容,我希望在设计项目上,并非只依靠技术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而是还要关注更“软化”的可持续,比如在设计中体现对于社会、文化、历史、环境、宗教、健康等空间方面的设计,更关注人的精神层面需求。


 

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地区馆


blob.png 

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北京主展馆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在您的设计之路里,谁对您的影响最大?

【张铭琦】我的导师吕富珣教授以及张利教授对我的影响都非常大。两位教授都曾说过“先做人后做事”,让我获益匪浅,在工作中,这种态度也让我能够很好地处理与甲方的关系,能和他们非常融洽的相处,也能够让甲方愿意接受我们提出的意见。


建筑与文化及其周围环境的关系是中外建筑师们都在研究的课题。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自然也是一脉相承,文化与建筑是怎样的关系,建筑师们会如何在现代建筑中,展现文化内涵?中外的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方面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如何将文化与现代社会进行融合?

【张铭琦】当下的时代,中国建筑师可以与国外建筑师在同一平台进行合作,有些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国外建筑师完成一些项目,正是因为中国建筑师对于文化的理解,比国外建筑师要更深刻。我认为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媒介载体,承载了很多的信息,其中文化就代表了一个重要因素。在我看来,文化不能单纯的依靠某一个建筑形式展现出来,还要靠内在的场所空间来进行体现,所以在建筑设计中,不能刻意的去用建筑形式来体现文化,文化也不是建筑设计的噱头。


青海玉树嘉那玛呢游客服务中心

 

日照岚山文化中心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认为国内外建筑师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区别?

【张铭琦】国内外建筑师的共同点是,都拥有对建筑的热爱之心,热爱生活。不同点在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同。国内建筑师更多的从环境方面,从空间场所方面对文化进行理解,国外建筑师更偏向于使用技术,但最终也都是为了让人们享受到高质量的空间体验,也算是殊途同归。

瓶颈期是每个建筑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在遇到瓶颈时如何进行调整,让自己的灵感再度被激发,每一位建筑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张铭琦是如何度过瓶颈期的,在众多的项目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又是哪一个呢?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在设计中是否会遇到瓶颈,如何进行突破?

【张铭琦】我认为瓶颈分成两种,一种是出现在创作期,大多是建筑师都会遇到。另一个时间段出现在建筑的施工阶段,施工中不同时期完成的建筑效果可能与自己原先预想的不一样。我个人不会太过于担心前一种瓶颈,也是由于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让我比较想得开,例如在一个项目中,我可能会有10个想法,最终能够实现3个想法或5个想法,我也能够接受,因为毕竟最终呈现出来,也会有比较独特的一些特征,这也是我认为的“折中原则”。施工时候出现的瓶颈,就需要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需要借助很多的力量去协商,但这个也是无法避免的。


北京永定河生态文化展示中心

 

宁波杉杉集团总部大厦


【新浪地产设计频道】您目前在做的项目有哪些?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呢?

【张铭琦】目前在做的最重要的项目有两个,按时间顺序,第一个是北京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园艺小镇项目,它是世园会里最特殊的一个“展馆”,这是一个聚落场所,在设计中我们尽可能的遵循了基地原有的谷家营村肌理,实现了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理念。另一个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一些项目,项目一方面满足奥运比赛需求,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我国体育健康产业空间的研究与实践,目前也在有序的进行当中。以上项目都不是建筑单体设计,而是关系到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具有更好适应性的健康空间。


 

2019北京世园会园艺小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张铭琦对于建筑的热爱,也感受到了他对于每一个项目的认真和用心。我们期待这位刚刚获得青年建筑师奖的建筑师,能够在未来的项目中更好的展现他的建筑设计才华,也期待张铭琦会推出更好的作品。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