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设年鉴 • 酒店篇 | BUZZ庄子玉工作室:空间具有流动性,做有连贯度、连续性的酒店

新浪地产设计

微信图片_20221111144041.png


《优设年鉴——酒店设计创意项目影响力TOP10(2022)》


建造优质项目的展示平台,优质企业的展示桥梁。


在酒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客户期望不断攀升的当下,优设创研院邀各管理、设计、品牌方共同思考——“未来酒店形态”。


发掘酒店行业下一时代的引路者,为打造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贡献专业优势和能力。


#优设年鉴·酒店篇#设计机构——BUZZ庄子玉工作室


微信图片_20221111145256.png



微信图片_20221111145329.jpg


海边、山上、城市......不同的场地都有自己的特质,而酒店是一个业态综合的集合体,这些特质由于酒店这个概念和因素被激发出来。庄子玉认为,做酒店的前置条件不是想做一个什么样的酒店,更多是探寻激发的条件,以及通过建筑师或者室内设计师的视角,把这个关系呈现出来,使得体验的过程远大于对酒店的概念。



流动的酒店空间



成都花间堂酒店一期项目可以看作是一个空间观念,空间流动性的观念。空间流动性来源于认知流动性,可以类比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看待方式。比如酒店周围的山体是四川省的重要元素,山是坚固的实体,但在时间的维度里,它可以是向西流动的状态,并且是借助建筑平面的流动性。其次,不光是视觉平面形式感的流动,也存在空间错位,通过墙体不断地折叠、放大、缩小,视线不断转换,在这个空间中体验不断地结合,形成流动感。这种理念促成了成都花间堂酒店在平面布局上的“正交与流动二元体系”的第一次叠合。


图2©存在建筑-建筑摄影.jpg



底图1©存在建筑-建筑摄影.jpg


基于这样的图底关系,项目在东西向主轴线和基于南北时间轴线关系产生的空间序列展开。看似随机的流动性在空间产生,项目内部整合了大量古典园林散点与建筑的关系,同时呼应场地,形成颇具传统东方仪式感的品质空间。自入口竹林进入场地,在景观的掩映中经过一系列沿湖景墙。流动的飞檐串联起墙体与景观以及临湖的框景茶室。沿湖而行,南面的建筑形态与路径相关联,步移景变。行至展示前厅入口,两侧不同标高的檐口在此交汇。


©如你所见-王厅 (2).jpg



图5©如你所见-王厅.jpg


建筑主入口的内凹形态富有对称感,设计将沿湖公路以轴线的形式延续开来,与屋顶结合呈现出宛若山般的倒影形态,再通过对称水景等手法强化了主入口的仪式感和品质感。随着两侧景墙的闭合,形成第一重入口及框景关系,游人由此进入室内。穿过墙院体系的过程中,光影在变化,空间的纵深也在变化。进院的层次越多,空间的每一重体验和阅读维度的叠加就越多。在此层面上,设计回应了东方文化中的院落空间。至于整个大的规划层面,设计利用沿高速路营造的山丘、高大的植被来隔绝外界的干扰,营造出一个静谧的整体内环境。再通过内部湖面的营造,以及北侧龙泉山脉,形成依山傍水的整体格局。


底图2©存在建筑-建筑摄影.jpg



图6©如你所见-王厅.jpg


建筑外界面由挑檐和通透的幕墙构成,突出建筑屋面本身的形式感,以及与周边山体景观的呼应关系。在建筑的内庭院,檐下设置了一圈仿木格栅,强化了内庭屋顶弧线的同时,营造出具有一定通透性的私密禅意内庭空间。作为独立建筑体量,SPA区通过墙体的围合形成二次线性空间。无边水池位于沿湖流线端头的高点,通过出挑的建筑屋檐,自无边水池远望,会产生框景化的湖景视野。水池整体上呈现出挑的趋势,增强了建筑在沿湖界面的层次感。辅以堆坡设计,整体建筑体量在山体内凹的空间形态中更加突出。另外,这个项目将院落式加集中式的客房也串联其中,使得这些所谓的偏私密化和偏酒店基础类的空间被激活,这也是这个项目的特质。


1.jpg


与同在成都完成的项目林盘行馆类似,成都花间堂利用中国山水画长卷中对景观与空间流动感的营造手法,将场地空间类型样本进行重组,并在本项目中尝试了另一种空间可能——传统山水长卷中的散点透视画法,在一幅画作中展示了多重空间叙事叠合的可能性。这与当下建筑项目开发所面对的多元需求、多重场景的运营诉求不谋而合。在这个长轴空间上,故事、事件与生活如画卷般徐徐展开。


在整个空间体系中,基于一种“开敞-压抑-再开敞-再压抑-而后再度开敞"的空间感觉,呈现出室内-室外-半室内的空间序列。这一连串空间序列结合游走的顺序和体验逐层递进,向游人展现出一幅具有散点透视关系、与时空交织的“长卷”。建筑师希望这幅长卷能为受众呈现出在叙事性层面递进的体验。建筑的形式本身也是山水的演绎:山的连绵,水的流动,空间随着檐脊的变换时而陡现,时而隐匿。


©如你所见-王厅.jpg



建筑室内一体化



成都花间堂酒店一期也体现出了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庄子玉认为酒店存在很强的连贯度和连续感,这种连续感需要打破建筑、室内、景观的界面。体验感不是单方面的,不存在建筑的体验、室内的体验或是景观的体验,体验就是体验本身,是一种空间状态,一种氛围。所以如果想要提供一个完整的体验,就一定要打破建筑、室内、景观的边界。这是一体化从体验层面和价值层面最大的价值;从工程层面和建筑层面,不论是成本还是实施,一体化也都非常有优势。比如想要二次装修,整个工程装修图纸的连贯度强,从材料的做法以及建筑工空间上就拥有更多机会,使室内设计的复杂度降低,但同时又有空间氛围的营造。



设计有话说



前几年威尼斯双年展建筑展中国国家馆中有一个主题是中国院子,大家能看到一系列院子的叠合,可以是各种各样的解读。所以花间堂项目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被解读的院落,院落互相之间所产生的流线型的一种体验变化、视线转化的变化、空间纬度的变化,以及最后回归到主观念、主题——空间的流动性。


我希望未来可以打造“策展型酒店”——更多的人参与到酒店的空间定义过程中,让供需变成一个时机,但是体验和专属感依然存在,而体验的丰富度却可以大大增加,甚至客房可以变成展厅,外延也不一定是在酒店的内部。当然酒店品牌是一种关联的方式,但是内容可以嫁接到其他的位置,并且不是用品牌的方式,而是通过一种空间体系来嫁接,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串联会更有序,最终变成酒店品牌管理的串联。


其次,酒店与美术馆相融合,加入艺术的概念。艺术是对于观念的颠覆,不是传统酒店摆放的艺术品,而是整个空间都有艺术创作者的参与。好比一个美术馆在某个状态下的某种呈现,每一次策展对它的再创意都会使它变得不同。相比之下,美术馆更内向,来源于创作者,来源于每一个人,而酒店来源于设计和场地的关系。但这两种建筑都是对于体验感的极度放大,对于感官的放大,希望未来我们可以做到融合。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 成都花间堂酒店一期  

项目地点 | 四川 成都

项目面积 | 16,119.78平方米(一期2,759平方米)

项目主创 | 庄子玉,戚征东,李娜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