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余杭开阔的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诺贝尔陶瓷岩板科技文化中心,这个前所未有,以陶瓷文化为主导开始的地方,构筑起历史与未来的追求,更友好的将这片土地与建筑、室内、人产生情感的连结,形成“天、地、人”和谐的相处之道。
先有天地 后有万物
科技中心的土地曾经是几座生产陶瓷的厂房,原地而起的建筑是设计师杜柏均与好友林琮然携手而作的“中华文明曙光”,他们再造传统六器“琮”的精神,将“礼天地四方”的文物,用“形”承载信仰体系,用“天圆地方”的思想,以方形为底座,将建筑坡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超山、半山、临平山所环绕的山形,一起构筑起流动的曲线,用直立锁边工法设计,大跨度呈现出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建筑的立面,也颇有新意。首次采用的诺贝尔新型研发的大尺寸岩板抛砖引玉,打破干挂单块面积1.5平方的技术限制,后化为万物,与通透的玻璃幕墙组合,进一步烘托出建筑的曲面感,形成优雅有序的体态,将建筑与天地对话,呼应万物。
梦回初心 遇见桃源
魏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短短三百六十字的篇幅,却历越千年,风物亦然。
那个中国人心之所向,梦之彼方的“桃源”所在,不再是文人笔下的“幻想”,不再是单纯的“田园”,更代表一种精神,一种被中国审美枝叶所浸泡,被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美好的寄托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精髓,也是设计师杜柏均所追求的人文哲学。

整个建筑和室内所隐喻的“桃花源”,是杜柏均心中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解读:“在西方的语境下,他们的理想国是富丽堂皇的现代艺术,而东方的理想国,则是陶渊明的桃花源。

仪式感的移步换景
穿过一段蜿蜒的小路,忽然视野打开,不正是“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景。《桃花源记》中的引人入胜,从建筑入口的镜面水池就开始了,设计师通过抬起的入口将人们引入大堂,通过顶部岩板的造型,形成仪式感,层层叠叠的铺展开来,再围绕二楼中庭的圆心桶设计,自然过渡到企业文化墙,其所在,有精心,有惊喜,让人回味无穷。灵动的动线设计不止于此,环绕式的观览体验,内外情景的交融,自然气息的深入,叙事性的空间如此精彩。




多媒体环形剧院










岩板淋漓尽致的运用
设计团队将岩板这个主题淋漓尽致的运用在不同的场景中,其中岩板运用超过12500平方米,小到桌面、台面、地面和柜门,大到岩板材料所做出的空间展示和应用。无论是新中式风格,现代风格…..都能于此,找到设计的灵感。
此外,酒店的大堂、吧台、会议室、贵宾室等空间的处理,也都能看见岩板和墙布的应用结合,可满足不同的需求。


电梯厅情境区

岩板选材区





样板间

贵宾室

超酷会议室







汽车情境展示区

服装情境展示区

咖啡情境展示区

科研成果展示区

工艺教学展示区
火与土塑造的文明象征
陶瓷自古以来是火与土所塑造的文明象征,从良渚出土的陶器、德清的黑陶、龙泉的青瓷、哥窑、狼窑到诺贝尔陶瓷……独特的当地文化,对陶瓷的崇拜和历史文明的延续,是这座建筑划分室内空间的依据。












项目名称:诺贝尔陶瓷岩板科技文化中心
业主单位: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企业文化体验中心
总建筑面积:7067.64平方米
建筑设计主创:柏仁设计 杜柏均、CROX 林琮然
室内设计主创:柏仁设计 杜柏均、王稚云
软装设计主创:杜柏均、王稚云
设计团队:徐菲、吕青青、赵泽超、孙浩君、林新晨
摄影团队:三像摄 张静
项目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临平大道11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