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地建筑打造“同在屋檐下”的食品共享工厂

新浪地产设计

  乡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乡村的建筑实践更是一种综合实践,食品共享工厂基于“同在屋檐下”的整村设计策略,从产业策划、建筑空间、文创、经营、宣传一体化的角度,创造一种全新的产业共享模式。通过引入“传承文化式产业”,助力文化和生产融合渐化,提高村民收入并重塑村庄的生产空间和地方认同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一种务实的思路。


1.jpg


  食品共享工厂位于小石村,坐落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脉的山谷里,自六十年代开发煤矿后,一度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九十年代后,小石村开始日渐萧条,直到08年汶川地震,整个村子基本被震毁,煤矿也坍塌了,经济失去支柱,人去街空,逐渐空心化。但是,躲过灾难洗劫的山林、溪水和云烟等自然资源,保留了小石村的平凡。


  建筑选址在半山腰,遥望主干道,是村里的核心地块。场地前身是一所小学,后学校改制搬迁到镇上,废弃空间被用作鸡棚。项目用地呈南北狭长走向,长86.6米,宽20.1米。


2.jpg


  第一次来到场地时,野蛮生长的植物几乎挡住了建筑的主体,从红色铁门进入,迎面扑来浓郁的鸡粪味,稀疏夹着竹子的清香,进入内院,视线越过竹林可以眺望到小石村的主街甚至远山,场地的西边是陡峭的山坡,因多年滑坡,渐渐形成了崖壁。工厂的地址带天然有“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基因,共享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3.jpg


  在设计之前,业主巫掌柜的理念和我们不谋而合,她认为现在工厂的发展是朝着多功能和多体验,蜀中糖门将会以一个公共建筑的姿态存在,而不是一个封闭的工厂建筑,做一个可以集生产、体验、参观、美食美育等于一体的工厂。去到原厂房走访调研,发现食品工厂动线很有意思,人的流线、干食材流线、湿食材流线等都是分别不交叉,构成了一种特别的“不走回头路”关系流线。这种复杂又不交叉的流线如何组织到一个单一的建筑中,又产生让人们有观赏互动的可能? 对我们来说既有趣又具备挑战。


4.jpg


  考虑到把人和后勤分流,让人们通过一段毛石砌筑的楼梯将视线收缩,接着到达公共空间入口平台便可眺望最远的雪山,豁然开朗。


  当生产有了公共性后,高度透明的体量自然诞生,自然光照进了原本的“工厂式黑匣子”,再结合项目场地,将生产区域在视线上开放与悬崖一侧参观廊道结合,打破传统工厂的冰冷与封闭感。除了能给工人带来幸福感,同时大量节省照明,村民和游客可以零距离了解食品生产的全过程,以这种观看和被观看的方式参与到其中。我们现在从体验坊出发,一路沿着长廊走到末尾,透过一个个大橱窗,观看到食品完整的生产,回路透过竹林眺望远山和小石村,在这条廊道上演着生产和生活、人与自然、村民和游客的交流。


5.jpg


  在小石的实践,通过观察当地生长的线索进行实践发展,因此会在无数变化中生长。对于一个跃进煤矿之后就一直处于沉寂状态的村子,一个新品牌或厂家进驻,能不能成功其实并没有多少把握。在引进工厂之前,该用地规划方向是民宿,为了拿出较好的资源回应这次投资,将此工厂的选址确定在半山腰并且村里较为核心的位置。


6.jpg


  将整个立面和建筑设计成单元的形式,除了遵照工厂流线设计,还有一个隐藏的plan B,就是这个建筑仍有被改造成民宿的可能,可能是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可能未来工厂壮大面临搬迁,有很多很多可能,在乡村,一切皆有可能。因此我们在结构设计时采取了模数化结构开间,留有空间变化的余地。在建筑的立面上也预留了可开启的开间,为将来的变化保持灵活度。


7.jpg


  万物皆有可能经历重建再推倒的厄运,同时亦有推倒再重建的生命力,设计提取山峦之形作为灵感元素,结合曲折的平面,在视觉和想象的交融下,用抽象的手法演绎“峰峦”的悠远磅礴和灵性趣意,将自然的力量延续其中。山体的延伸、开放流动的空间则让工厂形成了人和自然交流的剧场。


  村落的建筑体量都比较小,形成了具有人情味的聚落形态。在山村的漫游路径中,工厂建筑这样一个巨大的屋顶突然出现,可能会对聚落形态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我们设计时将屋顶曲折,目的是打碎巨大的体量感,同时在屋顶的材料选择了不同颜色的瓦片拼接,进一步减小屋顶的尺度,使其尽量“融入”乡村聚落。


8.jpg


  材料的选择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因为我们一个最主要的想法就是希望能用具像的材料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整个屋顶和空间是抽象的,但是我们使用当地大家熟悉的竹、毛石等具象的材料,这样两者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冲突和对话,在一种熟悉材料之间创造了一种陌生化的空间氛围。整个空间变得具有在地性,但同时又具有这样一个现代性。


10.jpg


  中国乡村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出现了内生性发展乏力的困境。原村庄几经波折,地震重建、国企兴衰、产业更替,内在的文化结构已经凌乱不堪。从整个“同在屋檐下”的策划提出了重视生产空间、生产功能,到食品共享工厂的落地运营,实际带动了当地的劳动就业和集体生活,整个过程是“重构文化生态”的一种实践。


11.jpg


  保留乡村生产资料,激活乡村活力,将生产资料留在乡村,确保乡村地区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在内部拥有良好传承的乡土文化,对环境抵冲力的产业发展,自治有序的和谐乡村,也必然会在某些方面对当今城市时代产生独特的意义,从而让乡村对城市反向输出不可或缺的价值。当乡村真正保持自己的“乡村性”时,它对于城市才能输出无形的价值,与城市产生良性的多元互动,形成平衡的发展。


9.jpg


  在共享工厂实践中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正好赶上雨季,我们放线放到一半时,场地被水冲塌方,并且每次放线都会赶上一场暴雨,每次暴雨又会给场地带来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导致了场地中央靠悬崖一侧大面积滑坡,也可以说非常坎坷。滑坡让建筑的曲折更加明显了,完成后我们再去看这个意外的设计,的确让人格外感动,滑坡处形成了建筑的退让,不仅把自然让了进来,也让廊下行走的人和建筑的“距离”更近了一些,回廊上的体验不是那么的直白,也增加了一点曲径通幽的感觉。


项目名称:食品共享工厂

设计方:时地建筑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Studio Dali时地建筑

联系邮箱:lan@studiodali.cn

设计时间:2019.06-2019.09


建成时间:2021.07

主持建筑师:李烨

项目主管/项目建筑师:李烨

建筑设计团队:曾宪明、孙鹏、张寻、杨丽君

项目地址:四川省彭州市金城社区

建筑面积:1104.82平方米

摄影版权:存在建筑、仲铭

结构设计:刘智

社区治理顾问:岳付飞

客户:彭州市金城社区+成都金谷风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材料:钢材、玻璃、空心砖、稻草漆(外墙)、竹子(吊顶)、沥青瓦(双色)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