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印度快速的城市扩张,城郊的社区慢慢失去的原有的城市肌理,于是这座社区中心场所应运而生,它囊括了多功能礼堂、图书馆、露天剧场等多种社区服务功能。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它由红砖造就,在致敬当地传统的同时,建筑表面有了丰富的纹理变化。它是社区唯一不被水泥覆盖的地方,因此被称为“红色绿洲”。
“就像人一样,建筑也有自己的性格,诉说光阴的故事。”随着印度快速的城市扩张,城郊的开发成为当务之急。这些地区有着密集的住宅分布,却仅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空间需求。居住建筑的同质化也显而易见,使这些社区慢慢失去了原有的建筑风格与城市肌理。
在印度浦那的一处社区,客户要求围绕社区中心场所,进行有规划、相连贯的住宅区开发。此社区中心项目地点总面积715平方米,是全社区唯一不被水泥覆盖、裸露在外的地面。项目的设计围绕着对高密度居住方式的感悟而展开。
相应地,项目以交互式的社区公共空间为核心,包含了多功能礼堂、操场、图书馆、坐席、步道、露天圆形剧场和一座庙宇。设计过程由选址边缘往中心展开,对功能区域进行规划的同时保留了中央的开放空间。社区礼堂承担了两个主体功能——底层的多功能区域和顶层的图书馆。
建筑整体采用下沉设计,从而构建了独特的区域环境,与周边的繁杂环境分离开来。
出于供应、成本、功能性的考虑,砖石被选用为建筑的主体材料。作为对当地传统砖石的致敬,承重施工技术被加以改进和应用,并保留了其本质。
为了避免社区礼堂的墙体过厚,9英寸砖块经过弯曲加工,通过双曲设计而实现了加强的承重和稳定性能。
一系列加固拱形结构对墙体进行了进一步支撑。每个拱形都利用拱璧锚定在地面上,并在底部过渡成坐席区域。这样的建造方法减少了材料的使用,使得建筑结构更加轻盈。
从成本的角度考虑,项目建造主要利用了当地的材料和人工。外露的砖墙肌理有细微变化,赋予了建筑独特的个性,与其他区域相互映衬。砖墙采用了传统的“jaali”图案,使之富于趣味的同时,也为结构增添了一份轻盈感。
总而言之,建筑结构本身通过对砖块的大胆使用,构成了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礼堂的外部,砖石构造也被应用在地面、台阶、坐席、花坛等处,其使用经过精心设计,营造了整体性的温暖气息。
整个项目与其周围的混凝土社区形成了对比,仿佛是土地留下的印记。“红色绿洲”使用了大量的砖石材料,应对功能需求进行多种组合方式的表达。项目空间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保留了对社区形式敬意的同时,也展现了其本身独特的个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