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体验馆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郊野公园的丰收村,该村落地理位置处于浦江镇城区和黄埔江之间的滨江地带,村落由原住民逐水而居自发形成,呈现出有机生长的城市肌理。由于该区域尚未集中开发,居民房屋及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下,当地村政府开始对原有村落进行有机更新,该漆器体验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被引入,希望通过文创空间吸引周边公园的游客,带动该村落的经济发展。
丰收村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村落,民居沿着河道两侧建造,总图层面呈现出自由生长的建筑肌理。体验馆位于丰收村最西侧和郊野公园毗邻的岛屿上,该岛三面环水,南侧和郊野公园景观绿地融为一体。展览馆的建筑用地范围约为18*18米,建筑总图层面必须将相对较大的建筑体量打散重组,才能够很好的融入到该区域的细腻的建筑肌理当中。
丰收村民居基本都采用白墙加灰色坡屋顶的做法。体验馆采用6组打散的坡屋顶“簇群形态”来呼应当地居民的“建筑原型”;立面材料也延续当地做法,采用白色涂料。同时簇群形态之间的缝隙能够让阳光,空气和人的视线自由穿越,为建筑带来呼吸感。
簇群形态在一楼及二楼的南侧相应的转变为3个通高的展览空间,工作室及茶室,西侧为通高的入口大厅,北侧为厨房及体验室。
坡屋顶簇群的建筑形态坐落在三层木质景观平台之上,6组独立的坡屋顶相互脱离,体量之间形成大小各异的缝隙,大小不同的缝隙成为屋顶的“广场”及“巷道”,体验者可以游走其间,如同传统村落体验再现。
景观导向下的“服务”与“被服务”空间:基地东侧及北侧为丰收村村民自建房区域,建筑品质较差,基地南侧及西侧为郊野公园,景观视线极佳。从总图规划层面,在景观视线导向下,将建筑东侧和北侧设计为“服务空间”,将南侧和西侧设计为提供公共活动的“被服务空间”。
虚实庭院:项目整体场地范围约为20*30米,南侧设计一个供游客和村民使用公共开放的室外“虚庭院”,“虚庭院”主要通过南侧5个朝向景观公园的“取景框”及西侧的片墙组成,在限定空间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持公共开放。在 “被服务空间”和 “服务空间”之间置入一个相对封闭的内部“实庭院”,庭院东侧设置景观楼梯,楼梯和庭院之间设置“漏透片墙”,在最大化隔绝东侧较为凌乱的建成环境,又可透过洞口看到四周民居的坡屋顶和上下楼梯的人;由于建筑采用簇群形态,有大量缝隙空间,内外庭院通过各种缝隙空间产生视线上的联系,从而将室内庭院,室内空间,室外庭院和远处的郊野公园景观连成一体。
体验馆属于公共开放空间,郊野公园游客及丰收村村民能够自由穿越建筑至关重要。场地设计层面,南西北三侧庭院边界设计为开放式围墙,仅作为界定场地边界作用。
郊野公园游客和村民可以从北侧及西侧进入场地,建筑主入口及内部大厅设置在西侧,进入体验馆后,游客可沿着内部庭院南侧参观三个通高的展览空间及艺术家工作室,工作室北侧为开放式楼梯,游客可以通过楼梯穿过“漏透片墙”漫步到二楼北侧体验室,然后通过“廊桥”穿越通高大厅及三个通高展厅,最后到达二楼东侧茶室。
一楼通过室外楼梯还可直达三楼,6组单独的坡屋顶体量,依次围绕内部庭院展开。坡屋顶体量之间的缝隙空间,形成大小不同的“巷道”和“广场”,漫步其中的人还可以通过这些“缝隙”空间视线穿越到南侧和西侧的景观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