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蛟:此案对我来说,挑战不小,意义很大。面对了很多技术难题,也经历了不少设计冒险,但进行得非常过瘾。尤其是在认识业主后,发现我们对于空间的认知、对材料的选择、对于风格的喜好以及生活方式的体会,都十分契合,这对于我进行整个项目的设计,大有裨益。可以说,这个项目,是我与业主共同的作品。
设计初衷
项目置身京城腹地,得天独厚地继承着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最新建成的小区,也被塑造出古典的历史风貌。然而,当我们抛开耀眼的地域光环,对于居住者来说,这套房子首先是一个家,它需要有充足的光线、通透的格局和亲近自然的条件。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志在实现一种高级的质朴,即便这套别墅从任何方面来看都称得上是一栋“豪宅”,她也不必像大多数豪宅一样用显而易见的华丽去体现高贵。
而这种高级的质朴,既体现在人追求纯粹内心的一种精神,也体现在自然的材料、色彩与格局组合成的一种实质。好的设计能让空间与人形成相互关照的关系,彼此满足,彼此触动。
打破桎梏
这是一栋典型的民国风格别墅,灰砖、拱窗、连廊,集中西之美于一身。然而,由此带来的采光缺陷也显而易见:窗户开口原本就不大,外面再加一条半封闭的连廊,致使室内的采光一再打折。在繁华都市建筑群中,自然是最珍贵的。所以,我们的改造首先从建筑结构出发。
通过将一层、二层室内与连廊之间的“壁垒”彻底打破,让大窗代替小窗,并沿着连廊的拱形结构定制落地窗,用通风百叶技术,为空间实现了最充足的采光和最通畅的视线。使得一层的客厅和二层的主卧、次卧,从略显昏暗和局促的状态中脱离,室内空间被延展到连廊,光线和空间面积的改善,让生活起居的体验感大大提升。
尤其是一层的公共空间,室外花园与室内客厅之间只隔着一扇灵活开合的玻璃门,让人与自然亲密无间。在一举打破隔墙后,室内面积得到扩大。顺势而为,我将一层的客厅和原本客房之间的隔墙也尽量拆除,重新规划为一个连通了开放式餐厨和客厅的开阔空间。
客厅和餐厅,是家中最重要也最聚人气的生活场所。所以我要将最重要的空间尽可能放在体验感最好的区位。家人朋友来到这里,可以充分地感知户外,享受自然,视线得到延伸,光线被充足地引入,空间价值在此最大化地发挥。
在室内结构改造中,我依然延续一贯的理念:把尺度作大,营造通透而开阔的空间体验。同时,我也重新对空间功能做了梳理规划。
从一层入户门厅开始,我把原本的半开放式门厅外扩并封起,形成一个相对独立而收纳充足的玄关区,因为门厅的外扩,给室内留出更多空间。我随之拆除原楼梯的旁的隔墙,消除局促感,重塑了一个更为大气的楼梯,慷慨的尺度,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拾阶而下,进入地下一层。它被作为一个接待会客的商务休闲场所。缘于业主深厚的艺术修养,我在B1塑造了一个艺术感的楼梯,配套了一处展示作品的艺术角,空间的艺术氛围从下楼的那一刻,就能被人感知。
即使地下空间采光不足、分割严重,我通过设计依然实现了通透开阔的状态。尽可能地拆除隔断墙,让功能分区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使空间更具有尺度感和完整性,满足人们在聚会活动中的互动体验。
众所周知,采光是地下空间中最宝贵的要素。因此,我尽可能地开发B2层的两处采光井的价值。一处划分给保姆间,保证居住者基础的通透光线;另一处在会客区,为了最完整地把光线引下来,我把会客区原来有三面墙,拆掉两面,让有限的光不折不扣地照进室内。再加上楼梯背后的一面人造光墙,采光效果得以大大提升,人们无论在此座谈品茗还是聚会交流,感到安静私密的同时也能享有通透与明亮。
此外,结构改造最大的地方在顶层阁楼。受顶楼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影响,大大小小的屋顶斜坡把空间的可用价值压缩不少,为了尽可能地把阁楼有效面积利用起来,我找到最合适的层高区位,在人字屋顶的中心轴之下,一处修身养性的瑜伽室,呈现出来。我一举打开八扇天窗,阳光顺而洒下,在一呼一吸中,充分吸收自然的养分,是这处阁楼给予主人最大的享受。
另外,在阁楼延伸出的一个层高过低的角落,也没有被浪费,而是把它留给了楼下书房的层高,使得原本封闭的两层楼之间,巧妙地形成互动,同时让它产生了延展纵向视觉的效果。声音与视线交叉,连接与互动,把家庭有机地沟通起来。
虽然顶面结构错综复杂,但是我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吊顶,而是通过做二次处理,保留原始的顶面结构,最大限度去体现层高优势。在书房的顶面,就呈现了异形吊顶的结构,配以灯光,给人视觉上的新鲜感和多样性。
值得一提还有地下二层的衣帽空间,这里作为主人和客人停车入户前的第一个停留场所,在满足日常收纳功能外,还被塑造出了另类的结构和氛围:极现代的金属矩阵柜体和横亘顶部的老木头在新与旧的搭配中,所产生的艺术冲击力,在原本不被注意的地下车库层,显得格外惊艳。
理想的方案的实现,常常会经历许多棘手的困难。从外立面改造、开天窗再到打承重墙、加固,还有来自开发商和物业方面的压力…… 而在业主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切阻碍都得以化解,理想方案被顺利落地,一切辛苦都值得。
返璞与叛逆
空间的设计灵感,很大部分都来自与业主的交流。其中,我非常欣赏的一点是业主对于内心需求的笃定——不愿屈从于潮流也不跟风大众,室内所选用的一切材料装饰,都唯独尊重自己的审美信条:既崇尚自然的返璞归真,又追求先锋的叛逆精神。
受益于业主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生活阅历,室内设计没有金碧辉煌的色彩,繁琐厚重的装饰材料,700平的空间中,贯穿始终的是纯手工的艺术涂料,在看似朴素低调的色彩中,暗藏着自然肌理和细腻质感,值得细细体会。还有多处使用的老木头,它们取材于日本,纯手工做旧工艺,展现古朴的同时还散发着高级感,也在表达一种诧寂精神:去繁化简,高级脱俗。
纵观全局,几乎没有一个空间是“普通的”,到处都体现着“戏剧性”。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功能区,我们也不吝啬选用昂贵且个性十足的材料,精心搭配出一个极富新意的空间。
细数室内大大小小的卫生间,可以发现其中涵盖了诸多特殊工艺和材料:做旧的金属墙、金属做旧的台盆柜、压花水泥的冲淋间墙面,老木头做的沐浴装饰墙以及多种艺术涂料,呈现出丰富的肌理。
卫浴五金产品则挑选了最具个性的设计和古朴的质感:垂挂式水龙头、双色浴缸、异形镜子、生锈的铁板,配以拉丝铜、拉丝钛金的金属材质,加上层次丰富的灯光……此时,小小的卫生间已非单纯的功能空间,而被赋予了精彩的艺术意涵。
面对复杂而小众的材料,如何组合运用,对于设计师来说其实是非常大的挑战。但基于我和业主共同的价值理念和审美风格,使得我更为坚定地去化解其中材料运用的难度,尽全力呈现出一个我们理想中惊艳而扎实的效果。
此时此刻,回顾本案,设计过程依然令人难忘,甚至意犹未尽。然而,过程中业主也有过怀疑:如此设计,会不会没有家的温馨,会不会太冷酷?于是我们重新整理思绪,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这些疑虑就都被一一打消:在阅尽世事,拥有富足沉淀之后,人看待一切的眼光,都会变得极其朴实、细腻且柔和。
所以,我们喜欢一切自然的风物,因为它们有着生命和温度,哪怕是看似冰冷的水泥,也可以体会到来自天然的泥和沙凝聚成的肌理,在空间中感受它在细微处散发的温度和力量。这个家中,俯拾皆是的都是这样一件件细腻而有温度的作品,我们确信,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设计,符合我们对家的认知!
自然之美,需要人慢慢体会、用心解读。我们所追求的,既非极简主义带来的寡淡,也非无欲无求的苍白,而是在经历一切之后,仍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爱,对自然怀有满满敬意的温度,这是一种高级的质朴,是我们可以选择“不要什么”的自由。
ABOUT PROJECT
△地下二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共合设 · 品宣部
撰文:周琳
责编:周琳
主编:X i
来源:共合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