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带有很强的地域性,而台北音乐厅的设计则完美地体现了这种特质。其既体现了跨国际的文化和语言表达,又呈现出一个普世性的外形与风格。尽管当下的许多流行音乐都以虚拟媒介为载体,但实体物理空间的存在依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台北音乐中心的建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师试图展现该地区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认同感,并希望市民在进入其广场的那一刻就能对其有所感知。建筑师以当地的都市化风格为基础,在体现该中心独特性的同时,又使其可以完美地融入当地的都市肌理。
建筑师还将台湾当地的零售和黑料小吃融入到了该中心的功能设计中,以对台北的街道生活表达崇高的敬意。而随着台北音乐中心的落成,当地则又增添了一个全新的公共地标,并将原本割裂的两个都市地块重新捏合在了一起。建筑师以流动的晶体几何形状为设计灵感,在使其与地面融为一体的同时,又能很好地保留其独特的人造性,而不是一味地模仿自然形态。该中心共包含了三个主要的功能体块,即6000人的音乐厅、展览大厅、以及创意空间。
建筑师将展览大厅体块进行了一定的抬高处理,以象征流行音乐的最高成就。建筑师在内部设置了多个展览空间、行政办公室、以及收藏间。建筑师希望这三个功能体块在融入都市环境的同时,又能保持其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更好地体现台湾流行音乐的世界风格。
这样一来,其就成为了当地颇有代表性的一个建筑物,哪怕游客在很远的地方,都可以轻松地看到并辨认该音乐中心的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