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首开龙湖璟宸府展示区景观

新浪地产设计

  

  如何造园?时下风景园林师的标准回答是:以场地为基,场所精神和文化特质……而后,再言尺规图画。场地精神,成为空间艺术的金线,无可逾越,是为艺术正确。



091406fqx6boexd0lvhc0w.jpg



  但现实却大多事与愿违:城市楼盘多数是推倒重来,或是一片新城的灰色基础设施上“平地起高楼”……因此,在具体的项目中,我们更需要坦然面对一处城市白板,有节制地、坦诚地尊重应该珍视的存留。尝试丢掉生拉硬扯的厚重与冠冕,撕扯掉沉重的包袱,去无中生有地营造佳境。



091436p9r7e3wwrhlzt4ly.jpg


091458igsdsnpsgpdhkorv.jpg



  形式、空间、精神、叙事、生活、功能等等,都是造园的切入口和途径,不存在绝对正确的路径,没有永恒的有效性,更没有对与错的价值标准。而特定坐标中的生成过程本身是否符合逻辑和常识,大概是唯一的优劣评判。



091535r0bps9ktsgp5kctp.jpg



  既然是平地起园,设计的起点、思维框架和演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能成为抓手的原型(prototype)千千万万,而在厦门首开龙湖·璟宸府项目中,设计师掠取的原型是山水文化的 “游”观。“游”这个理想的居行原型能够渗透出三种重要的景观概念:时空—身体运动—精神栖居,这些带有理论性能量的术语既是设计生成的思想框架,又是设计体验层面上的归宿。



091546zt25il6bmwvvutcx.jpg


091609gwc98pg0hekfpqko.jpg



  游”其实是回归到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中找寻遗落的宝藏,这个宝藏是把景观看成一种动态的、连续的时空体,而非静止的、框定的视觉客体。在中国山水画中,观者或画中人就是“游”于二维的平面中。恰是“游”的姿态,导致这种观画行为成为一种既内化于时间又超越时间的体验。同理,“游”于园林也会让时间具化成栖居之态,而想要获得栖居的理想境界,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景观(山水)是一种多维的时空综合体。



091618nbrh0qika9n8cnvs.jpg



  “游”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即身体运动(这里,身体运动既有动观,也包括静观)。实际上,景观的时空综合体可以理解成:在空间中不断移动的身体,随着时间性的持续展开,人物沉浸到一起的状态。当然,我们可以用动觉(kinesthesias)这个时髦的理论来为之赋能。



091721c6uqvbtksgxx4vgp.jpg



  当观者的身体穿过景观空间时,存在着一股源于外部环境的动态流动的知觉(perceptions),而且有肌肉和神经上的活动。各种运动(奔跑、踱步、跳舞或者漫步)都可以发生于景观,身体移动的步幅和频率甚至能改变着彼此之间的意义。



  无论是时空体,还是身体运动,说到底,于山水之间寻求诗意的生活状态,是古人安置流动生命之所。而在海德格尔的意义上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让筑造活动(Bauen)等同于诗意居住/栖居(Wohnen)。从原型,到概念,到物质时空体,再到身体体验;从人,到景,到身体,再到精神状态,由“游“切入的景观营造,就是要实现“拟入画中行”的理想世界。



091725wvjdmcuwqjussvgz.jpg



  设计的目的,不是孤芳自赏的输出,也不在于单一景观载体的设计,而是通过聆听场地的内在诉求,继而创造一系列的元素,由此组成整体来定义并塑造空间。孤松、陋石与白岩,为了不让过多的材质打乱空间的质感,我们谨慎而克制地选择材料,借助质感和大小的变化,去呈现出空间纯粹自然的感觉。



0915317zbqd46q4hqyuh4r.jpg



  空间和电影一样,构造着解剖式的运动图像、生活空间和生活叙事的动态轨迹。空间不再作为审美凝视的对象,而是支持人与人之间的风景。空间不是关于单一主体与外在世界的,而是主体之间的,因而是关于情感、欲望、有意义的行动。空间本身无意义,因为其对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经营而获得意义。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