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材料,在中国乡建中的当代转译

新浪地产设计

  受制于交通物流的不便和资源的匮乏,近年来建筑师们在乡建中开始广泛利用当地的材料,这样不仅解决了运输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当地的文化。本文将通过浅析一系列此类项目,来探讨当地材料在乡建项目中的运用,以及传统材料诸如瓦片,金属,石材,竹子,柴火棒,木材,夯土和砖是如何在乡建中发挥它们的二次生命的。







  由尌林建筑所设计的浙江武义梁家山清啸山居民宿,全方位就地取材,使用了从拆迁村落中回收的毛石砌块、竹子、老石板、老木板,以及水磨石,来解决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这类乡村营造存在特有的限制性因素。尌林建筑事务所也将当地特有的建造工艺融入进了设计中。建筑师和当地的工匠对老旧砖瓦精挑细选,从而构成了新建筑的墙。经过对场地的仔细调研,建筑师仔细规划了每一片砖瓦的品质,形状和堆砌的方式,确保在结构和美学上,新与旧得到交融和统一。


  同时,回收当地废弃材料这一手法也节约了建材的运输成本,让老材料拥有新功能。当建筑师选择了当地村民所熟悉的材料时,他/她也就赋予了这座建筑通达古今的能力。乡村的记忆,以及对当地工艺的致敬得以在新建筑中继续流淌。


共享单车的第二次生命



3.jpg



  近年来,基于节约资源、让绿色出行回归的理念,共享单车渐渐走进国人的生活,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无数便捷。然而,在无节制的商业化运作下,数以万计的共享单车在使用后并没有得到有秩序的归还,而是被弃之郊外,久而久之成为了一个个披着工业金属外壳的怪物。共享单车从一开始健康的状态,被人们逐步肆意堆放,形成了一个耗费了大量的工业原料、侵占掉稀缺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巨型工业坟场”。



4.jpg



  罗宇杰工作室,从居住在城市里的设计师角度出发,为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富有童趣的解决办法。设计师们将废弃的共享单车重新回收改装,组装成了一个移动式儿童小型储物车,名为“共享瓢虫”。废弃的金属以及汽车铁片,被重新焊接整合,设计师充满想象力和趣味的手法,生动地将城市工业垃圾变废为宝,为“共享经济”的未来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脚手架撑起中国乡村记忆







  脚手架,作为另一种建筑工程中的常见工业材料,在傅英斌工作室的石城子中国农民村丰收节临时系列设施设计中,也得到了新的生命。由于时间紧迫,预算有限,业主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经费做出设计。经过仔细讨论,设计师一致决定将脚手架作为满足以上条件的最佳原材料。虽然仅仅用了一周时间进行搭建,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十分惊艳。


  作为最典型的可重复利用材料,脚手架构件标准化,形式变化多样,搭建也极其便捷。设计师根据脚手架租赁站现有钢管规格,设计了一套脚手架展廊模块,满足了快速快速搭建而不对现有环境造成任何影响的要求。另外,建筑师选用了脚手架安全网作为展廊的遮阳与装饰材料,脚手架安全网色彩艳丽,且轻盈透明,与脚手架展廊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朦胧飘逸的独特美学效果。安全网有固定的尺寸,脚手架的搭建再根据安全网的尺寸进行调整,在现场采用了尼龙塑料绑扎带完成安全网与脚手架的链接,实现了快速安装。







集装箱预制板提供全新住宅模式



11.jpg




  除了回收的废弃共享单车和脚手架,集装箱的预制面板也为资源二次利用和现场快速组装提供了新型有效办法。由众建筑设计的湖边插件塔,使用预制工艺,既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施工效率。整个建筑围护采用插件面板系统,与主体钢结构分开建造。模块化的插件面板使得建筑物在使用寿命期间实现最大的灵活性。连接面板的偏心锁被集成到面板中,无需熟练人员或复杂工具即可手动安装。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建筑物可以根据需要扩展或迁移,而不会影响其余部分。这种灵活性大大扩展了建筑物的可用性,同时降低了未来装修的成本。湖边插件塔为新区提供了一种住宅开发的全新模式,建筑物充分融入自然环境,而破坏极小。







  除了回收利用工业废料,建筑师也从自然中收集材料。诸如石材,竹子,柴火棒,木材和夯土都在建筑中有广泛运用。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