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雾灵山位于河北承德兴隆,是北京东边海拔最高的温带森林。它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植被有云杉、油松、落叶松、山杨、白桦等,森林覆盖率高达93%,绿意盎然,有“中国森林氧吧”之称。雾灵山是北方的山系,磅礴浑厚;然而也因为森林满山、有瀑布、溪流等,就多了些南方的灵秀。
设计主旨与策略
阿那亚雾灵山一期社区,占地2.3公顷。坐落在雾灵山的山谷中,东西两侧山脉绵延,谷内一条溪流自北向南流淌而过。项目场地位于东侧山脉的山麓,北高南低,高差近8米,与山谷溪流一路之隔。作为阿那亚雾灵山汤泉山谷小镇整体开发较早的地块,纯居住属性的一期社区景观于2019年开始设计和建设。
一期社区的景观设计从项目场地和业主建设的目标出发,侧重于回应场地的“雾灵山之森”,采用克制洗练的设计手法,以放大自然在时间中给人们带来的感知。我们以“林木森然”为景观设计的主旨,致力于营造一处回归自然山林的质朴山居,让社区的景观与背景雾灵山的自然之森融为一体。在绿色为基调的景观空间中,使居民能体验到与自然为伴、怡然放松的山居生活。
在自然界中,林木森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释名·释山》有言:“山中藂(丛)木曰林;林,森也,森森然也。”由木到森,表达了单体与整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联系引导我们在景观营造中去实践“远观其势,近取其质”这一观照自然的方式;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转换,在景观设计中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和谐统一。首先,因地就势,根据原场地的特点进行设计,避免大规模的土方搬运;通过合理地处理地形,以把控好大尺度的整体空间关系,形成有层次的、结构清晰的景观布局;此外,通过对周边环境视线通廊的分析,我们运用 “借景”的手法,将东西两座背景山林引入社区来构建景观画面。“远观其势”让社区景观融入自然环境,同时减弱深色的建筑立面对山林环境产生的压迫感,用景观去平衡建筑的体量。
其次,我们保留了原场地上的大树和原石,选择采用最普通的在地材料和北方山区最平常的植物类型,营造出与周边山林环境相契合的、自然生动的山居景观。“近取其质”强调在地性景观的可体验可感知,使人们能回溯起山区日常生活的熟悉场景;林下穿行时如置身于自然之中,感受山区的独特魅力。
林木森然是从单一树木到整片森林的演变,也表达了时间的积累和生命的成长,体现了景观的动态性和时间性。木成林,林融入雾灵山之森,这既是对自然过程的描绘,也是对阿那亚雾灵山一期社区景观设计理念的诠释。我们在有限的成本和三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景观设计与落地实施。在满足社区如期交付和正常使用需求的同时,也包容性地解决了因局部拆迁滞后所带来的景观施工界面的拆分限制等问题。景观设计工作始于2019年,于2020年完成大部分苗木的种植,实现局部完工;2022年春随着拆迁完毕,景观整体完工,社区交付使用。经过三年多的自然生长,社区里大部分的植物越过三个寒冬的考验,原来为支撑苗木而设置的树撑已全部移除。如今,一期社区的背景山林和社区绿植、保留的大树与新栽植的树木已浑然一体,实现了景观设计师理想中的林木森然。
地形和植物
高差仍然是山地项目的特色和难点。在一期社区项目里,部分楼座之间有三米到五米的高差,景观上主要通过线性的台阶、草坡、矮挡墙等设计策略去应对。因地就势,减少土方的挖填,用软景去减弱人工设计的痕迹,让社区环境融入自然。在植栽品种的选择上,我们秉持在地性的原则,结合项目调性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能够抵抗风寒的植物。乔木类:白蜡、国槐、元宝枫、蒙古栎、新疆杨等;亚乔类:山楂、山杏、鸡爪槭等;灌木地被草花类:丁香、金银木、铺地柏、细叶芒、狼尾草等。植物在选用和配置上不求精美和繁冗,重点使用铺地柏、山楂树、蒙古栎、新疆杨等略带粗糙感的本地植物,给社区带来拙朴的野趣。
生长的折线花园
在南组团中心,一条折线小路穿过场地保留的大树和原石区域,通过小路末端轻微的起伏变化,起伏的部分便拥有了休憩座椅的功能。其不常规的宽度设计,提供了多种活动可能性,或坐或躺或为儿童玩耍;此处的折线花园成为了邻里之间交流聚会的理想场所。
受拆迁进程的影响,社区里折线花园等几处节点的设计和实施在两年中分段进行。在落地过程中,设计在各种限制和不可预料的现场施工条件下逐渐推进,最终确保了一期社区景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设计的细节和微妙的变化也是通过图纸之外的现场推导和调整得以实现。
结语
雾灵山山石林溪的冬景让人想起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描绘了北方山峦在大雪后的壮美景象。此画作技法上皴擦与渲染并用,刻画出山石峥嵘和枯木锐枝,表达的荒寒萧疏被视为中国画的至高境界。明代董其昌曾赞誉“ 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 … 俨然三冬在目。”在北方寒冬之际,树叶花草凋零,与大地浑然一体;而树干树枝傲雪而立,这也正是北方景观中呈现出得别具一格的萧索寒林的美学意蕴。画家笔下的风景,常常是采撷物相,旨在抒发心中的丘壑;冬天的荒寒体现着生命的坚韧和力量,也是对来年新生的孕育和祈望。时值雾灵山之寒冬,让我们于生命蛰伏的雪意中感悟自然的轮回,于寒冬凛冽中寄望草长莺飞,于雪景寒林中期待着新一年里的林木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