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风了”在整个景观带的末端,我们最初的设计任务是小型码头,计划停靠两艘 20-30m 长的中型游船。从建筑类型上讲,码头、露天泳池、跳水台、垂钓台 ... ... 都十分形似,仅仅因为搭配了栏杆、爬梯、拴船桩、或是条凳等不同的构件,一人宽的高架栈桥,就可以实现多重身份的转换。所以我们以单柱式高架栈桥为原型,发展出 5 种类型的单元模块,以应对不同的环境与功能需求。而码头的总平面,是在航线、江岸、道路及村落的相对关系中,推敲出来的:大体上是一个十字形,分别顺应来自两个方向的航线;它和江岸之间产生的夹角,又可以围合出泳池区域;另一方面,它伸入陆地的延长线,又正好穿越农田,正对着村口。
然而,因考虑行洪安全,经多方论证,“起风了”的功能由最初深入江心的码头,退回至衢江岸边成为防洪护坡的一部分。而作为来自江城武汉的设计团队,村民们在江边钓鱼、洗衣、纳凉的场景,让我们感到十分熟悉,仿佛回到了在江堤上度过的童年时光:在倾斜的护坡上席地而坐,变成夕阳中的剪影,当然还有徐徐吹来的江风。这也许是属于所有滨江居民共同的生活景观,它生动得足以超越时空。
“起风了”是在江水、道路、农田之间增加的一道层次。顺着水位线,我们依次使用镂空钢格板、六边形护坡砖、混凝土,在不同标高上设置了多级平台:最下层会在涨水期间被淹没,镂空的地面材料便于排水;中段为顺应地势的护坡,以及拾级而下的大台阶;最顶部为凌空而过的挑台,将人们直接从道路引向江面。在不同的高度上,有各种设施让村民们可坐可躺、可远眺可纳凉,或开展各项与水有关的活动。
从远处看,“起风了”又是三座半透明的方塔,分别矗立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上,错落着勾勒出龙游新的天际线。为了呈现轻盈的体态,方塔采用单柱支撑的钢结构框架,外罩细密的金属延展网,将两岸的景致滤上一层朦胧,在夜间又会如灯笼一般被点亮。它们就像村口的大树,既是江上船只的航标灯塔,也为岸边休憩的村民提供庇护与荫凉。方塔下檐翘起的一角,朝着不同的方向,就像被吹起的衣摆,矗立在江岸,捕捉着风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