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故宫博物院南院

新浪地产

故宫博物院南院期以宏观的文化视野,在原有华夏文物丰富的典藏基础上,重新阐述中华、波斯、印度 三大文明绵密交织成的亚洲文化地图,展现国宝典藏品的时空脉络与文化背景。


1.jpg


基地位于朴子溪旁,在嘉南平原一片绿色的蔗田与稻田之中,跨径约140米的至美桥横越南端的人工湖,引导人群由入口广场,沿景观步道,接引至博物馆的竹林中庭。


2.jpg


为避免湖中落柱影响原有人工湖底防水效果,选择以不落桥墩之结构形式,采用大跨度钢制单拱桥,桥体结构以轻量化设计为原则,结构支撑仅依赖主拱与S型桥面板间的拱梁与肋板,随着桥面板的弯曲形成变化的序列,呈现出视觉角度渐变的韵律感。桥面总宽7.2米,平时主要提供民众步行为主,必要时可供电动小汽车通行;在特殊节日之时,大量人潮可以停留于桥面观赏湖面烟火、水上表演等特殊活动。


3.jpg


建筑形体以西侧的黑色实体「浓墨」和东侧的白色虚体「飞白」在弧形的两个端点交汇。建筑师精心设计了这两个对比极大的量体,相环相扣的交织与结合。


4.jpg


量体的悬臂端点,在施工过程中是个既有趣又有挑战性的难题。在主结构完成之前,45根临时柱子支撑着悬浮结构。历史性的一刻归功于支架被拆除的当下,故宫博物院南院骄傲的矗立在美丽的嘉南平原之中,证实此结构设计的成功性和突破性。


5.jpg


行政与教育推广功能在虚量体「飞白」,建筑墙面以浅灰色复层低辐射玻璃,减少嘉南平原的烈日曝晒与湖面的阳光反射;外露的钢骨结构柱,以3.6米间距渐次排列,最高处为27米高。透过绿建材与绿能等设计,展现整体建筑环境的「绿色内涵」,也同时符合「钻石级绿建筑」。此外,因应南台湾日照特性,建筑西侧以实量体遮挡西晒的不适,东侧则以外露钢构出檐,兼具遮阳功效。


6.jpg


典藏展览功能的实量体以黑色调为主,建筑外墙图样撷取青铜器上龙纹及云纹,以现代数字化点阵排列将纹样重新图像化,以黑色马赛克做为底色,再将总数36,000多片的铸铝圆盘外挂于弧型墙面上所组成。圆盘反射移动的阳光,并随着参观者步移景异,在独特设计的弧形立面上呈现「云中行龙」的图案,这是运用现代科技化的工艺手法,传达另一种构筑上的视觉效果。


7.jpg


建筑的南北两端都开了大窗为了通风及采光。交接处的内部为公共空间和展览室的穿廊,在参观动线的 入口和出口处界定公共与管制区活动范围的界线。


8.jpg


博物馆周边的景观设计,撷取嘉南平原上原有的田埂织理,透过平原上原生物种的找寻,恢复在地景观,以多种类的植栽体系,让建筑在起伏的草原地景中升起。希冀以尊重现有地貌的态度,结合有机元素塑造的微地形,加上雨水及地表径流,创造能自我调节、平衡而丰富的多样性环境。


9.jpg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