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创新港景观设计

新浪地产

项目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青龙-东青地块内。片区整体定位为“智造产业片区”,塑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结合”的宜居空间,新发展区将与当地自然环境深度融合,最大程度优化现有生态系统,为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背景。基地外侧是丁塘港与西河支流的汇水口,周边散布形态各异的水塘,规划将水塘改造成大型湖体,引入丁塘港水脉,围绕湖体布局产业园区,打造带动区域创新的研发创意中心和生活配套服务集聚区。


1.jpg


现阶段弧形主干道外侧保留了大面积微丘地形的绿地空间,为用地功能预留弹性,增加场地的视线丰富度,之后随未来土地出让及建设管理模式需求进行调整。从弧形主干道一侧的巷道进入,忽然间就由满眼冰冷的城市立面置身于自然之中,豁然开朗,围绕建筑及湖体高低起伏的缓坡地形上生态林带成组团布局,柔化了建筑刚硬的线条,湖面透出波光粼粼的倒影,虚景与实景结合,就好像建筑生长于自然之中。


2.jpg


结合场地竖向和水体形态进行多层级道路布置,实现交通的分层分级统筹,靠近建筑一侧设置了与城市干道相连接的核心区车行道,方便快速通行,内侧滨水慢行道可供游人散步游览,河堤与湿地水泡区域设置沉水栈桥贯通园区。


3.jpg


设计师将原有水系和池塘水面重新统筹,运用古典园林的理水手法,梳理自然水体,形成中心湖面景观。沿湖驳岸进行生态化处理,同时湖岸南侧布置生态浮岛与梯级湿地,广阔的湖面与狭长的梯级湿地进行疏密对比,主次分明。项目重塑了自然有机的湖岸形态,相较于人工化的传统硬质驳岸优势明显,有助于恢复水系的生态本底,加强承载和演替能力,为周边的动植物提供栖息的多样化空间。





湖体作为丁塘港河道防洪排涝的调蓄湖,是产业园核心的海绵生态体系。丁塘港水位过高时泄洪入湖,把河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留在湖中,沉淀洪水中的杂质,也可消纳场地降雨时多余的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雨水资源利用率。围绕湖体的多处梯级湿地通过跌水高差优化湖体自循环,增加水体富氧量,有利于生态系统构建,具有降低雨洪污染、净化水质的作用。湿地中不同水生植物种植斑块以“∞”型流向设置,推动水流前进,保证流速变化,对湖体自净起到积极作用,避免形成死水。





种植设计普遍使用乡土植物,降低维护成本,营造适合小动物栖息的生境,保持生态平衡。丰富的植物群落增加了园区的植物多样性,同时增强了游人体验,改善基地小气候。生态浮岛区域上层树种以高大的杉类植物为主,整体视线通透,局部片植花灌木,形成视觉变化,品种包括水杉、枫杨、乌桕、碧桃等,下层种植低维护的菖蒲、千屈菜、香蒲等水生植物,形成丰富临水空间。疏林草坪区域采用孤赏树和片植树相结合的方式,划分舒朗空间和密林空间,营造活动氛围,上层植物使用朴树、榔榆、香椿、香樟等遮阴大乔木,下层观赏植物主要有月季、狼尾草、马鞭草等,在视野开阔区域设置亲水木平台,并配置多种湿生植物进行围合,营造相对静谧的游憩空间。





设计创造了一个功能复合、亲近自然的公共绿地,开敞空间中疏林草地、滨水缓坡等区域弹性保留,平日里视野更加开阔,节庆活动时进行重塑利用,结合随坡就势的停坐台阶搭建草坪剧场,为人们提供了互动和交流的场所,未来会逐步成为文艺创新活动的聚集地。精心设计的沉水栈道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让行走的体验变得更有趣味性。多条湿地栈道穿插在生态浮岛和水生植物之中,能改变视线焦点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这类私密的空间可供人们安静地休息和思考,获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13.jpg


夜景照明系统根据夜间人群聚集程度判断重点照明区域,规划不同亮度和色彩的灯光,同时采用新型节能灯具,降低碳排放。除常规灯具外配备智能照明灯具,具备信息发注、安全监控、音响、无线网络等智能组件,日常状态只开启功能照明,有活动需求可变化为多种组合的氛围灯光,提供动感活泼的活动照明。夜晚灯光透过水面展现出周边楼宇和植物的倒影,使得园区更加有氛围和轮廓感。





生态化、人性化的景观可以促进产业园区的社会责任和利益平衡,提供了日常休闲娱乐等多重服务,提高园区工作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促进园区往绿色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前进。在这里,节奏开始变缓,通过多种景观元素的有机结合,人们放松身心,互动交往,享受自然的美好。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