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系列建筑纪录片《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二季 《马岩松:我的刺》 新片首发

新浪地产设计

244.jpg


本期视频栏目海报《马岩松 我的刺》©I-TALK



《把建筑作为方法》



3月20日,建筑人文媒体一言一吾i-Talk制作的纪录片《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二季新片《马岩松:我的刺》正式首发。影片主角、建筑师马岩松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老师,来到上海兰心大戏院,以《把建筑作为方法》为题,探讨了建筑师在后疫情时代的责任与愿景。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两位嘉宾就“把建筑作为方法”发表了看法,李翔宁院长表示:建筑的确是一种方法,建筑师需要通过自己的设计,从社会的角度帮助人更好地生活。





活动现场


马岩松则补充了他在片中提到的“建筑英雄”的概念,他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具有独立想象和批判性的建筑师,也需要更开放的评价体系。





活动现场


2019年,《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栏目奔赴巴黎,拍摄建筑师马岩松的纪录片《“坏孩子”的反成功学》。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马岩松不愿对规则妥协的叛逆不羁,他以“坏孩子”的形象闯荡建筑圈,打破平静,锐意革新。


242.jpg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一季《“坏孩子”的反成功学》剧照 


2023年,在新片《我的刺》中,观众可以看到一个撕掉精英光环,和普通人一起奔波在城市与乡土,努力寻找自我价值的马岩松。他不再是那个以先锋理念搅动建筑圈,渴望证明自己实力的“坏孩子”。


245.jpg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二季第一集《我的刺》海报


如今的马岩松,在一个个公共建筑项目中,体会到了被社会普遍压抑下的普通人的愿景与理想。这种与大众的共情,让马岩松的新作品显现出更多人文关怀。











纪录片《马岩松:我的刺》


在影片《我的刺》中,观众可以看到马岩松“更温柔”的一面,同样不会忽略他的“长刺”的一面。

 

在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上,马岩松用一个超现实的装置,回应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将人们的注意力带向未来。







纪录片《马岩松:我的刺》


与DIOR品牌合作,马岩松设计了一把正面舒适,背后带刺的“流星椅”,将自己的叛逆和温柔投射其中。





纪录片《马岩松:我的刺》


设计嘉兴火车站时,马岩松将许多看似无法相融的元素“并置”在一起:人与车,与城市。过去与现在,与未来。他认为建筑的形式未必要统一,多元共生的“对话”关系才更有趣。这个项目被称作“森林中的火车站”,打破车站与公园的边界,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可以安放美好回忆的“精神地标”。







纪录片《马岩松:我的刺》


设计衢州体育公园时,马岩松则反“奥林匹克”之道而行,创造出一个“消失的体育场”。在马岩松看来,“更高、更快、更强”的价值观属于赛场,并不属于市民生活。运动代表着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方式,体育场作为公共空间,应该“让建筑消失,让自然浮现,让人感受到自由”。

 






纪录片《马岩松:我的刺》


当马岩松面对镜头,说出“我就是所有人的一员,我的刺也是为大家而长”的时候,观众会知道,这位明星建筑师已经跨过“证明自己”的阶段,试图把建筑作为方法,关爱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





纪录片《马岩松:我的刺》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二季



延续一言一吾i-Talk“人文视角看建筑”的理念,《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二季继续探访建筑现场,用脚步丈量空间,用心感受建筑师的初心。同时,第二季节目也更关注普通人与日常生活,试图从创作者和使用者的双重视角来观看建筑。


308.jpg


从城市到乡村,从文化地标到街头社区,我们将聚焦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社区营造等社会热点话题,描绘当下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建筑师的荣耀与困境。建筑师如何“把建筑作为方法”去改变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在《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二季栏目中或许能寻找到答案。


519.png


《我与建筑师有个约会》第二季栏目将于2023年重磅上线,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哔哩哔哩吧bilibili、小红书等多平台登陆,与建筑爱好者们分享空间的故事。

 

243.jpg


000000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相关文章
    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