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绿色科技、共建零碳城市!第三届零碳城市与零碳建筑发展大会在雄安新区隆重召开
2025年4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节能协会城市节能集成服务专业委员会与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三届零碳城市与零碳建筑发展大会”在雄安新区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大会以“雄安实践”为蓝本,汇聚政府机构、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学术组织等300余人,围绕零碳城市与建筑的政策标准、技术创新、实践案例及产业协同展开深度探讨,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经验与智慧。
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中国节能协会监事长房庆;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辛升;中国节能协会城市节能集成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树华,城市节能集成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冯刚;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一级主办李劲霞;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李天健,总经理助理刘建茹;中国雄安集团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产业疏解负责人宿凯;河北雄安新区建筑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杨洁;雄安新区绿色建材协会秘书长刘金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绿色建筑研究院院长 刘恒;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主任、教授级高工陈曦;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教授级高工李宁波;泛华建设集团董事长杨天举;天津城建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凤国;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能源研究所所长、教授张吉礼;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雄安公司运营总监、教授级高工徐慧明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大会。
高位推动:政策引领零碳发展新方向
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节能中心原副主任李行指出,建筑领域碳排放占城市总排放量的40%以上,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战场。国家近年出台的《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等政策,明确要求2025年起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雄安新区作为“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其建设经验为全国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辛升强调,全球气候治理已进入“行动加速期”,我国“双碳”目标正从顶层设计迈向全域实践。建筑领域作为碳排放的“关键战场”,其绿色转型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关乎城市高质量发展、民生福祉提升的战略选择。中国雄安集团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李天健表示,雄安新区通过高标准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已形成“零碳建筑+智慧能源”的协同发展模式,未来将进一步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与智能建造技术。中国节能协会城市节能集成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冯刚在致辞中表示,雄安新区是以绿色低碳高标准进行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也是目前我国在建项目最多的地区。因此,结合雄安实践,探讨零碳城市与零碳建筑的实现路径,推广应用先进绿色低碳节能技术,搭建绿色低碳企业与雄安新区交流合作的平台,很有必要。2023年以来,我们连续两年在雄安举办了“零碳城市和零碳建筑发展论坛”,受到企业朋友们的欢迎。河北雄安新区建筑业协会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杨洁、雄安新区绿色建材协会秘书长刘金龙分别在大会上讲话表示,将发挥好协会平台优势,为企业在雄安新区开展工作做好服务。
多维探讨:技术赋能与实践创新并进
大会设置六大主题,覆盖政策标准解读、设计创新、材料技术、能源管理、园区建设及城市实践等领域。设计案例分享环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刘恒以“从低碳到零碳的绿色设计创新”为题,强调建筑设计需从被动节能转向主动产能,结合光伏一体化、自然通风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打造“会呼吸的建筑”。河北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一级主办李劲遐分享了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实践,包括地源热泵、光伏幕墙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为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在政策标准板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主任陈曦对《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深度解析,提出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将成为行业新规范。与会专家泛华建设集团董事长杨天举、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低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教授级高工李宁波、天津城建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凤国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能源研究所所长张吉礼教授分别就绿色低碳发展观点、科研成果与实践案例做了演讲报告。
绿色材料与设备技术成为热议焦点。万华化学集团建筑发展市场经理李翔提出,新型低碳建材如聚氨酯保温材料、低碳混凝土等可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30%以上;厦门新能安科技公司商务拓展高级经理杨馨雨则展示了高安全长寿命储能系统在建筑微电网中的应用,推动能源从“低价格”向“高价值”转型。此外,协鑫绿能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邓伟、浙江力聚热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楠楠、邦得科技控股集团董事长助理兼邦得新材料总经理帅育斌、昆仑数智(雄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智能源业务专家汪玉婷、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茂坤分别就绿色低碳技术及应用典型案例进行了分享交流。
雄安样本:智慧能源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
作为全国零碳建设的“试验田”,雄安新区通过“多能互补+数字孪生”体系,构建了覆盖全域的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雄安新区的实践经验成为大会核心议题。国网雄安公司运营总监徐慧明则以创新中心零碳园区为例,展示了“光储直柔”系统与AI能效优化的协同效应,园区年减碳量达1.2万吨。
会议期间,主办方发布了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项目需求介绍,涵盖分布式光伏、地热利用、智能建造等领域,吸引多家企业现场对接。同时,大会为中国节能协会第八届理事会新增理事个人和新增理事单位颁发证书,推动行业资源整合与跨界合作。
实地考察:见证零碳雄安的落地成果
23日下午,参会代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规划馆、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智慧能源公司4号能源站、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零碳园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北京四所高校雄安校区项目及中化总部大厦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深刻体验到了雄安新区的绿色低碳发展风貌,这些实践案例生动诠释了“未来之城”的绿色基因。
共筑未来:零碳目标下的行业共识
与会者纷纷表示,零碳城市建设需政策、技术、资本与市场的多方联动,希望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加快标准化进程,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并加强国际经验交流。中国网、中国雄安官网、中国房地产报、中国建材杂志、新浪地产(微博)网、中国上市公司网、长城新媒体、河北工人报、雄安传媒、能源时代、中国阳光能源网等全程报道。
第三届零碳城市与零碳建筑发展大会的召开,不仅为行业搭建了高水平对话平台,更以雄安经验为支点,撬动全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加速落地。未来,零碳理念将深度融入城市肌理,书写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