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科技王张阳:绿色建筑赋能海南“好房子”建设_新浪地产网
关闭广告

海力科技王张阳:绿色建筑赋能海南“好房子”建设

提要:连续数年的优质地块供应,让优质房企纷纷入局三亚市场,从2022到2024 间,三亚市区新增住宅用地较前三年增长 43%,其中 85% 位于城市核心区,为三亚高端住宅市场的爆发留足了空间。3月3日,三亚市资规局出台《三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分册)》,为未来高品质住宅定下新标准。为构建“好房子”供应链新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基于此,4月19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中房协优采平台主办的“智链产业新势能 精建好房新标杆--优采供应链合作大会”在海南三亚隆重开幕。

  3月31日,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公告显示,130宗共计105867亩国有建设用地即将入市,同比激增16.5%,创下近6年新高。其中,市场化商品住房用地共101.65公顷(1524.75亩),同比2024年增长了15.59公顷(233.85亩),供应规模创下近5年来的新高。这不仅宣告着海南自贸港封关前的最后冲刺,基建、产业、住房需求全面激活,更预示着三亚正迎来新一轮的价值重估。

  连续数年的优质地块供应,让优质房企纷纷入局三亚市场,从2022到2024 间,三亚市区新增住宅用地较前三年增长 43%,其中 85% 位于城市核心区,为三亚高端住宅市场的爆发留足了空间。3月3日,三亚市资规局出台《三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分册)》,为未来高品质住宅定下新标准。为构建“好房子”供应链新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基于此,4月19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指导,中房协优采平台主办的“智链产业新势能 精建好房新标杆--优采供应链合作大会”在海南三亚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上,海力绿色建筑科技(万宁)有限公司 总经理王张阳分享了《绿色建筑赋能海南“好房子”建设》情况,以下是会议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还有同行的伙伴们,以及准客户,欢迎大家齐聚一堂,接下来,我们是一个综合性实力的集团性公司,我们有集开发、施工总承包、甲级实验,我分享的主题是绿色建筑赋能海南“好房子”建设。

  我的分享分几个方面,一是海南的绿色建筑政策方面的简单介绍,二是海南气候特点和居住的需求如何分解。三是海南生态好房子的设计理念,设计方面我不是专业的,但这几年做绿色建筑的过程中,跟客户、跟设计单位深入沟通,有一些感悟就是如何设计绿色的好房子。四是海南生态好房子的实践案例,我分享4个海南好房子的案例,以及生态好房子在海南发展的趋势,包括构建一体化生态的合作创意。

  首先,介绍一下海力控股集团,海力控股集团是2002年成立的建筑公司,基于开发、建筑和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的集团化的公司,我们在江西省获得了相关的奖项,我们还获得了鲁班奖,做了一些优质工程,跟在场的一些地产公司也有深度的合作。截止到2020年我们在江西的企业排名上非常靠前。目前也实行布局全国,当然,我们主要是深耕海南,所以,我们把目前的绿色建筑这个板块深入的放在海南。

  整个集团基于目前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下进行产业转型,我们集团跟着产业的步伐联合产投平台引入国内重要的基金管理和产业资源方,共同组建开发主题,用产业和基金模式做产业引领、基金操盘和运营的赋能,用这类模式打造新型的开发运营架构,奠定转型的基础。通过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招商、运营园区的开发模式打造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的标杆项目。目前,我们在南昌总部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产业融合项目。投资平台公司和基金的运作,我们要全力推动江西1269和南昌8810产业链升级的计划落地。目前,在投资平台和基金的运作下,有两个重点项目在集团辖下开展的新能源汽车制造的工作,目前已经开展。另外是积极参与航空制造,这是目前情况下我们做的产业转型的继续加速,包括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和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获得和参与了许多行业协会,在江西获得比较多,我们也参与了隔墙板防水的标志工作,获得了一些工法和专利。海建研究院跟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有创新研发,为装配式建筑工业转型做了贡献。

  我们的核心技术,有水平结构体系,跟清华院士研究了新的楼板体系,在施工的边界性上有大大提升。竖向结构,我们的WICI保温模壳一体化技术,这个月底下个月初拿到专利。管廊结构体系,城市地下管廊技术体系,城市的管廊技术是基于基础的施工如果不完善容易产生开裂变形的问题,我们的管廊体系属于空腔的体系,更容易防水。

  还有是全装配工业厂房。去年今年这段时间,很多工业企业都到海南投资,我已经接触到很多企业来海南做工业厂房,做大规模的加工贸易。我们在工业厂房也也做了研究,目前大部分是用钢结构,但海南这个地方需要建筑有较强抗腐蚀性,金属结构跟混凝土结构比会弱一点,还有一个是造价,全装配式体系在造价上比传统的钢结构的建安成本每平米节省400一500元。

  还有就是模块房屋的探索,、低碳的探索、装配式装修的探索,包括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式施工、数字化协同等等。

  我们企业还成立了热带气候适配的技术中心,海南的台风比较多,抗风、抗震的防腐防潮工作要求高,我们海南公司在万宁,响应国家的政策和价值主张,积极响应海南自贸港“双碳”目标,参与编制相关技术标准,助力海南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和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比80%的要求。目前,海南明确新建政府投资项目百分之百采用装配式,商品房的项目装配式比例逐年提高,提高到80%,今天在座的地产负责人压力很大,我们的压力也很大,就如何做好服务开展一系列的工作。海我们参与编制《海南装配式建筑抗台风技术标准》海南热带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引领。我们企业致力于推动海南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高效方向发展,助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

  再来说说海南气候特征。在座的都可以感受到,好多朋友是从北方来的,到了三亚感受到海南的气候海洋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接近25度,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合全年居住。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家人朋友是长期居住在海南。海南的气候非常好,我也接触到很多东北的朋友,老人家过来以后,呼吸道的疾病在这里有改观,这是海南独有的气候优势。再就是对建筑隔热和通风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海南气候特点,台风、暴雨比较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这些痛点企业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年平均气温25度,适度80%以上,这是海南痛点的地方,强台风频发,大大小小的台风七八次,需面前抗14级别抗风设计。对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舒适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增加了建筑建设和纬度的难度和成本。海南是外来人口比较多的地方,人工成本会比较高,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传统的施工模式可能不能达到这方面的要求,这些痛点可能跟传统的模式来说,在海南难于满足解决这些需求。

  海南,三亚也好,北京上海也好,我们的要求,不管是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对房子舒适度的要求是一样的,这给我们做房产相关的供应企业感受很深,就是如何做好服务的工作。目前,装配式施工精度会比传统的施工精度高很多,施工的周期短,减少台风季对停工的损失。在刮台风厂里可以备货做好生产,台风停了以后可以供产品,不影响施工。海南的许多文件也提到大力使用装配式建筑,所以,这也是我们今年为什么着重打造这个板块的原因之一。

  我从几个方面做个人的分享,在好房子怎么设计上,特别是海南的抗风、隔热、防潮,使我们在好房子三个痛点的地方,特别是抗台风体系的设计,让混凝土剪力墙,节点采用后浇管+灌浆套桶连接,抗风等级提升至15级别钢结构建筑采用“落酸求节点+防腐涂层”,盐雾环境下寿命延长至50年以上。这些技术创新有效提升了建筑的抗风性能和耐久性,确保建筑强台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有隔热和防超的技术,我们采用数字化赋能全流程。

  在节能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上有三个板块,一是绿色建材全产业链应用,前面两位领导也提到了,整个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建材全产业链的应用,包括主采的选用,集成里还有光伏一体化的光伏阳台、雨水收集系统、景观结合,相对来讲,雨水在海南是比较充分的。二是全生命周期碳管理。目前我们在海发碳控国际成立了一个公司,我参与到装配式建筑碳计算的项目里,这个体系非常的复杂,甚至做到最末端采集的碳排放,系统非常的大,我们期望跟碳控国际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基本上形成海南省装配式建筑碳计算模型能够出来,主打是碳控国际公司。助力开发企业实现碳排申报的工作,以及装配式装修与低碳运营。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与自然环境融合。景观设计上怎么考虑空间花园、屋顶花园、庭院等,增加绿化面积,提升居住的舒适度。生态系统保护,在建筑规划和设计中注重生态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文化融合,要融入到海南的当地文化,像黎族文化,五指山有些建筑融合了黎族文化,打造了网红产品,这些产品比较深度的融合了海南民族文化的产品。

  我举几个海南的例子。一是海口市民游客中心。这应用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和景观与功能结合及社会效应与影响。海口市民游客中心采用了起伏的屋顶造型、融合海口民居、海洋、自然等形态,营造出无较使用空调的半室外开放街巷空间。这个项目获得了2020年度缓过绿色建筑创新奖,体现的绿色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该建筑的屋顶花园不仅增加了绿化面积,还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了建筑的使用价值。

  第二个项目是海南能源交易大厦。这个项目我亲自看过现场的情况,节能与舒适度的设计上是一个大的亮点,大厦的名字就叫做能源交易,如果做不到节能怎么能匹配它的名字呢。每层设计了两个近300平米的室外空间花园让办公人员身在绿色的海洋中。采用了先进的智能系统,智能系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建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降低了运营成本,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海南能源交易大厦的节能设计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使其在运营过程中节约了大量的能源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盖大厦的成功运营为海南的绿色建筑发展树立了标杆,推动了海南绿色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海南省生态智慧新城数字市政厅。这个项目刚完工没有多长时间,该项目从三亚亚热带地区气候策略出发,引入了自然景观台地,以及一系列高低贯通的院落、室外中庭的冷巷体系,与建筑功能空间相互融合。生态与科技结合,社会与环境效益。

  海南陵水某滨海社区的项目,这个项目在PC绿上85%,装配率达到了92%。这个项目里面的防腐和隔热要求非常高,这个项目是典型的海南岛热带气候地区典型应用案例,在装配式的应用方面。这里有亮点,就是协同亮点,也符合本次大会的主题,我们怎么做协同。这个项目的设计理念与生产、施工一体化作业,在前期设计过程中与设计单位、生产工作、施工单位做了一体化的沟通,甚至下游供应链、门窗和保温材料做了深入的沟通。整个运行效率上施工周期非常短。在保温效果上,增加了XP保温,降低了热损失,钢格提到供应链的协同的模式下,施工周期缩短了120天,这个项目的总部领导都来了,我们作为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做出了贡献,对我们进行了表扬。这个项目也获得了海南省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售价比周边的项目高15%。

  发展的趋势。海南目前在绿色建筑也好,政策推动上也好,比较有优势,海南省发布了绿色发展条例和三年行动方案,我们下半年可能还会出台新的方案,对绿色建筑和高能建筑的高质量发展,海南省以省政府的名义很高度的发布新文件,提升海南绿色建筑和好房子怎么做。政策保障和监督一直都在做,上周省住设厅发布了文件,对建筑的安全上有个专门的机构部门监督行业的发展。海南还延长对容积率奖励的政策,每个市县根据市县的发展规划,容积率奖励的条件可以适当延后,这对开发企业来讲是个优势的地方。

  社会需求与市场潜力,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生活方式追求,海南生态好房子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大家为什么来这里,就是因为这里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非常大,适合养老、健康、候鸟人群非常多。品牌效应与价值提升,海南生态好房子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因为舒适的气候在这里,社会与文化影响也在这里,满足居住要求。

  我重点讲一下共建三大协同体系,一是技术共创体系,联合开发企业、研发机构成立“海南气候适配技术实验室,共享台风模拟、湿热环境试验数据,定期发布《海南装配式建筑技术白皮书,推动标准互认。通过技术共创体系,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为海南装配式建筑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标准。二是供应链协同平台。我们搭建装配式建筑产业云平台,整合开发商需求、部品产能、物流资源,实现“安需生产、精准配送”针对海岛运输特点,开发模拟化包装方案,降低损耗率。全周期服务网络,为开发商供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认证”服务,助力楼盘营销,建立守候运营数据库,通过物联网监测构建性能,提供20年质量保修。全周期服务网络的构建,为装配式建筑项目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提升了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目前,我们省住建厅的领导来我们企业调研时,我们提出植入芯片的模式,目前海南没有做这样的模式,我们主动提出来是为好房子建筑贡献产业链中的一份力量。

  海力绿建提出的愿景,就是智慧建筑数字化,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初步搭建起来,有大数据协同管理、全生命周期进度管理、BIM+可视化施工管理、精益化生产职能、实时统计报表,智能化项目预警、信息化质量监控、移动化信息互联。

  我们为好房子、绿色建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专业人才的培训,我们在集团成立了装配式建筑培训平台,也拿到了一些拍照,这是我们为装配式建筑做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于海力云智造。这是我们推出的综合的云智造平台,为我们行业进行经验分享、数据管控,这是短期的想法,短期我们想在2026年前计划联合10家以上开发上打造50万平方米装配式示范项目,推动海南建筑节能标准再提升10%。长期,共建海南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输出“热带海岛装配式解决方案”,辐射东南亚市场。通过合作愿景的实现,进一步推动海南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海南在国内外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影响力个竞争力。

  这是我们集团的初心,匠心筑梦,我们永远在路上。

新浪地产
关键词: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