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地产

刘建军:打好“空间安全组合拳”,才能筑牢“院感防控墙”

新浪地产

  自疫情开始以来,为降低病毒交叉感染风险,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都在积极落实医院内感染防控措施。面对新时期新挑战,如何为公众创建健康安全的医疗环境,提升医疗空间环境“免疫力”?

  10月14日,立邦邀请全国医建各领域专家聚焦医疗空间“免疫力”提升路径和技术措施,紧跟新形势下的医疗建设行业趋势,为推动美好医院建设提供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的支持,与强大的医建专家团同场分享交流医建实践经验,共同探讨医疗空间环境在新技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应用,吸引大批参展观众入场观摩交流。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医养建筑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刘建军老师作为受邀嘉宾现场与记者及听众分享了他在院感防控领域的真知灼见。同时我们也有幸就院感放空话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以下为专访对话:

  记者:对于目前医疗环境的薄弱环节,您认为亟待改善和解决的是哪方面?

  刘建军: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谈,如今医养类项目投入的资金逐渐增加,建设方案愈加漂亮。但从近几年的感控情况来谈,要求变得更高,尤其后疫情时代,感控标准实行的更加严格。不管是新建筑,还是旧改项目中,最大的问题是西医出现新的规范和流程要求,体现了之前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从宏观来谈,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同时衍生出新问题需要改善。以前对于感控方面的知识十分欠缺,如何在短时间内把这些知识补回来并且熟悉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地方。

  记者:如果在环境空间中的物体表面(例如墙面、地面等)涂抹可抗病毒的物质,您认为是否能导致感染率下降,使感控得到质的提升呢?

  刘建军:在功能性材料的表面进行涂抹可抗病毒的物质,对于医疗感控有作用,但有多大的作用才是值得思考的地方。拿地面来说,每天人来人往,要高频率的擦拭消毒,如果在地面材料涂抹可抗病毒的物质,效果微乎其微。但在天花板、墙面材料上使用来说,效果更加显著。用抗菌、抑菌的材料可以将细菌屏蔽防止其滋生。作为医生来说,我更希望的是这种物质可以主动杀菌,而不是当细菌附着在材料上进行被动防护,是能控制细菌游离在空气中。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负离子技术、银离子提炼技术、纳米银离子涂刷技术、光触媒技术等等,现在都可以安全在医疗、医养的抗争空间中使用。但如何合理应用和分配到各类空间中,在保证耐久性的情况下起到功能性的作用,是一直需要精进的地方。

  记者:您认为驱使医疗空间环境不断改善和变革的内核力量是什么呢?

  刘建军:是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使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于公共空间、诊疗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求舒适温馨,还要照顾到病人的心里缓解能力。现在的人对于物质和环境十分敏感,尤其是心理疾病的人群,环境对其影响特别大。

分享中心
  • 新浪微博
  • 微信好友
  • 朋友圈
  • QQ空间
  • 点击关闭分享
    热门新闻
    优采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