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盛融:政府民间齐发力 PPP模式迎来爆发增长期

  本报记者 徐谷明

  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政府项目建设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之一。

  地方债“倒逼”改革

  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段时间PPP模式再次受到了“追捧”。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一模式得到了管理层的高度认可。国务院43号文明确了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在地方债的重压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期全面替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2014年年底,财政部公布PPP公私合作示范项目名单,共包括15个省市的30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据了解,目前河北、湖南、江苏、海南、福建等地均已出台相关指导及实施意见,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其中,江西省发改委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领域,梳理筛选一批适用PPP模式且近期可实施的项目,初步建立了全省PPP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173个,总投资1506.92亿元。

  经济下行压力下,地方财政将面临严峻的资金缺口。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大量举债,在解决城镇化过程中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等民生项目资金问题的同时,也使得自身面临越来越大的偿债压力。

  根据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达到20.7万亿元人民币。有机构估算,2015年,中国将有约2.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到期。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天量的地方债务规模以及即将到来的兑付洪峰,正在考验着地方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针对当前的地方债务风险,不少权威人士仍表现出乐观态度,认为总体上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对地方债务加强管理和疏通已势在必行。

  民资积极参与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表示,社会资本的引入将在化解地方债风险、激活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在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之下,民间资本也给予了积极响应。以民生项目为投资标准的金融服务企业高通盛融总监刘志祥表示,“随着政策准入的放开,大量民间资金获得了参与政府公共项目的机会,为经济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也为广大高净值人群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与财富增值机会。”

  据了解,高通盛融是国内专门从事收购、兼并、产业投资、资金重组、资源整合和公司治理等业务的金融服务机构,拥有成熟的、具有丰富的国内国际股权投资和资本运作经验的基金管理团队。

  如果说2014年是中国PPP的探路之年,那么2015年或将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践行公私合作的元年。“目前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大型项目的投标。“高通盛融副总裁周勤介绍称,今年1月14日,公司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签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轻型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战略协议,助力新疆轻轨建设;1月28日,高通盛融参股投资的国内航空应急救援项目在天津启动。

  刘志彪表示,过去主要依赖财政、土地的投融资体制弊端已经显现,“现在要把很多领域放开,把市场竞争主体的动力激活,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更多的社会活力进入到投资领域去,这样才能产生健康的新动力,仅仅是政府一只手来推动是不健康的,这也是新常态的内容之一。”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