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投诉3年翻8倍新小区最多 按规定电梯半月就需维护一次

提要:目前成都市质监系统每年约收到800多起电梯投诉,其中住宅电梯投诉数量较多,且被投诉的电梯,基本都是近年新安装使用的 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几类故障,以住宅电梯投诉数量较多,而且被投诉的电梯,基本都是近年内新安装使用的。

  来源:成都商报

  关于电梯安全

  你应知道这些

  新小区投诉多

  目前成都市质监系统每年约收到800多起电梯投诉,其中住宅电梯投诉数量较多,且被投诉的电梯,基本都是近年新安装使用的

  物管负责没有

  住宅小区电梯的产权属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物业公司受业主委托代行管理电梯安全运行,但其实一些物业公司又把责任全部或部分推给电梯维保公司

  维保尽职没有

  有些地方将维修和检验单位排除在电梯事故后的责任追究范围外。据新华社报道,因此有检测人员检测电梯纯属走形式,瞧一下,收个费而已……

  5月14日,湖北宜昌沃尔玛超市,一部正运行的自动扶梯突发故障,一女子坠亡;同日,陕西西安一女子因乘电梯踏空坠亡;5月15日,广东深圳一位24岁的实习女护士,在罗湖区长虹大厦内乘坐电梯时,头部突然被卡,电梯随后迅速下落至负一楼,致其死亡……这些电梯安全事故,让人触目惊心。

  电梯惊魂,无论是大事故还是小故障,都让市民担忧,新华社结合广州、上海情况发问,追问“事故责任在谁?”“是否要报废?”“谁出钱维修?”

  那成都的电梯安全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从成都市质监局获悉,成都市目前有电梯6.63万台,每年投诉约有800多件,其中住宅小区电梯投诉最多,问题多涉及停梯、关人以及掉层、程序设置软故障等。物业不尽责、维保公司不尽责成为电梯故障率较高的首要因素。

  我们的电梯安全吗?

  故障投诉3年来翻8倍

  2008年对成都各类型的电梯来说,是一个节点性时间。在这之前,成都电梯不足2万台。

  而近年来,成都的电梯数量每年以20%以上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目前成都市仅办理使用登记的电梯就已达到6.63万台,总数飙升至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第三位,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不好的是,电梯故障率,也在随之增加。2010年成都市全年关于电梯的投诉不足100条,而目前成都市质监系统每年约收到800多起电梯投诉。“这些投诉中大多属电梯故障类,事故基本没有……但对故障处理不及时、不恰当,就会造成事故。”成都市质监局特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故障的原因也并不一样。

  据统计,电梯故障主要表现为不关门和因此造成的停梯和关人;其次是自动停层、掉层、丢号等;再者是无故死机等程序设置的软故障;最后一类则是非控制系统原因导致的抖动、异响等机械电气故障。

  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几类故障,以住宅电梯投诉数量较多,而且被投诉的电梯,基本都是近年内新安装使用的。

  ■ 案例 |

  在永盛南街的“名人风景”小区,1372户的小区内有3部电梯。昨日,记者随机问询了几名住户,均表示现电梯有小毛小病,如不关门、反应迟钝。据该小区物业公司经理毛军介绍,小区电梯2011年年检没过,曾被封停,于去年大修,“大修的过程较困难,需给每个业主打电话录音,到公证处公证才最终动用了维修资金。”

  市民罗女士住在营门口路“人和逸景”小区,整个小区最高楼层19层,共有20部电梯,在她印象中,2011年至2012年小区的电梯故障最多,她就曾遭遇被困电梯的情况。后因为年检不合格,电梯被封停使用,这也导致前物管公司被更换。

  据市质监局资料显示,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区业委会与当时的物管公司就电梯维修经费存在纠纷,无法及时筹款,导致电梯运行状况越来越差。经协商处理,目前电梯状况有所好转。

  我们的电梯谁负责?

  半个月就需维护一次 几个小区做到了?

  为什么住宅小区电梯故障率较高?

  据介绍,投诉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客观必然:近年来全市电梯数量增长过快。但抛开这一点,是物业公司安全管理责任履行不到位,维保公司的维护保养质量难以保证,也是原因之一。

  物管有责任 推给了维保公司

  物业公司与电梯维护的法律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根据成都市质监局提供的分析来看,住宅小区电梯的产权属全体业主共同所有,物业公司受业主委托代行管理电梯安全运行,公司就应严格落实电梯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然而,正如很多业主不清楚这点一样,一些物业公司对电梯安全管理的意识也比较薄弱。

  他们与电梯维保单位签订了维保合同,但可能未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责任,造成“以维保代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这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物业公司将电梯安全管理的责任全部或部分推给电梯维保公司,而自己平时对电梯安全运行情况既不进行日常巡查,也不关心和监督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质量是否到位。”质监局特设处的这位负责人说。

  1年需保养24次 你见过几次?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维保公司不尽责,根据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每隔15天内维保公司需要对电梯维保一次,“半月保、季度保、半年保以及年度保,每年对一部电梯至少要维保24次。”相关负责人说,但是一些维保公司并没有按此要求进行维保,由此带来电梯故障隐患。

  此外,还存在不按规定维保的情况,例如:根据该规则对乘客电梯的维保规定,单是半月保就包括机房、滑轮间环境以及限速器各销轴部位等至少28个维保项目,“维保公司不按此项目进行维保或维保质量不到位,就会造成安全隐患。”该负责人说,然而,现实中只有少数电梯生产厂负责对其制造的电梯进行维保,大部分电梯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其他维保公司进行维保。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维保公司与生产厂家之间的沟通可能不畅,技术不对称,导致对电梯技术性能不熟悉,甚至在修理、更换相关零部件时,难以获得生产厂的支持和指导。此外,一些不专业的维保人员也会导致维保的电梯出现故障隐患。

  维修基金动用 最难操作

  物业公司在维修电梯时,还会遇到这样的难题:电梯应急维修资金筹集困难、维保资金不足,甚至基金足够却启用难。

  前两者不难理解,而后者的情况是这样的:当小区需要动用住房专项维修基金对故障电梯大修时,根据现行的物业管理法规规定须由三分之二且占整个建筑面积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才能动用基金。而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就是“一些住在低层的业主不同意,认为走楼梯也可以,还有就是很多房屋都是租住户,业主很难找到来签字同意,这就导致了资金操作困难。”该负责人说。

  新华社三问“夺命电梯”

  责任谁担当

  是否要报废

  谁出钱维修

  在刚刚过去的一周,国内连续发生多宗电梯夺命事故。这些事故均将责任划分给物业公司、小区业主等电梯管理者、使用者,但如何让物业公共维修基金及时、高效地用于电梯维护,亦需公众继续追问。

  夺命电梯三天前“检验合格”

  深圳“5·15”电梯事故事发前三天刚接受检测,结果“合格”。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事故原因就在于该电梯维修工违规使用了润滑油。

  多个城市近年来陆续出台相应的办法,将责任主体进行明晰。例如上海和广州,但两地都同样将维修检验单位的责任排除在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梯专家说,正是因此,检测人员不需担责,使得很多电梯维保公司检测电梯纯属走形式,瞧一下,收个费,贴个合格标识,一切搞定结束,让电梯继续带病使用。

  “带病”电梯 报废还是保养?

  我国大规模建设高层住宅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所谓的“老旧电梯”,使用年限不过15年左右。一些舆论将安全事故频发的矛头指向电梯的使用年限。但广州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电梯专家萧顺棠认为,国外有些电梯超过100年都仍在使用,仅依据使用年限来执行强制报废的标准并不适当。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国内并无关于电梯强制报废的统一标准,只是用主要部件技术参数加以判断,而非使用年限。

  维修基金使用 并不容易

  电梯该修当修、该换当换。道理虽然简单,却由于经费牵涉到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多方的利益和矛盾,操作起来并不容易。

  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这一程序过于复杂,不少物业服务企业存在畏难情绪导致签名难,相当一部分小区业主不容易申请成功。截至2012年10月底,广州房屋维修资金归集总额超过81亿元,但累计使用金额不到8000万元。

  更难办的是,一些老旧小区由于产权复杂找不到公共维修资金,电梯改造更新所有资金只能靠业主自己来重新筹集,业主对分摊部分看法不一,很难取得统一意见。(新华社)

  市质监局提醒

  电梯困人并不危险 危险的是盲目自救

  成都市质监局特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说,电梯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交通出行工具,近期深圳和湖北等地的电梯事故发生后,市质监部门正组织对全市重点场所的电梯进行为期一周的安全大检查,其中,将维保公司的维保质量作为本次大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则希望通过《成都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章的颁布实施加以解决。

  质监部门提醒,电梯出现各类故障别慌张,电梯困人只是电梯自行的一种安全保护状态,没有危险。千方百计用“逃出”轿厢的办法进行自救往往是危险的选择,应使用电梯轿厢内报警装置报警后,耐心等待专业人员前来救援。同时,市民请勿搭乘没有张贴安全检验合格证、检验不合格或合格证超过有效期的各类电梯。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