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信托堰塞湖压顶 房地产基建融资风险高企

提要:不仅如此,房地产和地方基建项目的大小老板们,由于政策调控在银行融资遭受冷遇之后,转身成为了信托公司的座上宾。一般信托公司采取抵押物风控,抵押品包括土地、房产、项目收益权、矿产、股权等等,“一般采取30%-50%的抵押率来保障安全。

  “现在300万元以上收益更高,能达11%,要买得赶快!”5月21日,某信托产品销售公司陈经理忙得团团转,他在办公室逐一给客户打电话。如今房地产项目信托产品销售火爆,市场上大把大把的资金,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房地产信托项目。

  不仅如此,房地产和地方基建项目的大小老板们,由于政策调控在银行融资遭受冷遇之后,转身成为了信托公司的座上宾。

  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近两年来信托公司管理资产规模暴增,官方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已高达8.73万亿元。据一家信托公司的管理人士老李对记者透露,目前已超过9万亿元,很快就摸到10万亿元了!现在,信托资产规模已超过保险业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业“老二”。

  10万亿信托堰塞湖压顶,其中地方债务和房地产两大风险领域融资占主导,一旦规模性“泄洪”怎么办?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监管层应该伸出“看不见的手”来遏制继续做大规模,信托公司则需提高风控标准严格把关个案风险。

  房地产吹泡泡

  不停地出差找项目,加班加点做项目卖出去,然后等项目结束兑付分钱,这是深圳的某大型信托公司项目经理曲一杰(化名)异常忙碌的工作。他讲话语速飞快,来不及含蓄和兜圈子,“我们这行很活跃,做得好的,年收入可达百万!”

  在他们忙碌的背后,是房地产和地方基建项目永远无法满足的资金缺口。尤其近两年,在银行融资受困之后,绕道信托融资解燃眉之急,而信托行业乘机以奔跑速度,快速造就了行业的巅峰。

  截至2012年末,信托业全行业65家信托公司管理规模已高达7.47万亿元,相当于72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总和的两倍,相当于114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产的四倍!此前,保险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一直仅次于银行,排位金融业老二,但是现在却被信托业轻松打破和超越了。

  2012年保险业资产总额为7.35万亿元,信托业管理的资产与之相比超过了1200亿元!曾经在金融圈内籍籍无名的信托业,一下子成为了令人侧目的大巨头。“老说银行工资高赚钱多,看信托业那才算是有钱呢。”某银行产品销售经理小邓介绍说,他有两个朋友在信托公司工作,利用这两年的收入,有的买房有的买车,日子红红火火。

  信托业的红火,使得信托资产规模像滚雪球一样,高高立在巅峰之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堰塞湖。今年一季度末,信托资产管理规模再上新台阶达8.73万亿元。现在又快两个月过去了,离10万亿元还远吗?

  在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看来,这实质上就是房地产吹起的巨大泡沫,“现在的问题就是泡沫什么时候破灭?”他认为,不论房地产融资还是地方政府基建融资,绝大部分是拿土地或者房地产项目作抵押,这些抵押品本身就是一个大泡沫,一些城市已出现空城现象,这给信托带来了大隐患。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反问道,哪个产业能够容纳如此之大的资金量,哪个产业能够承受10%以上的高息利率?她的结论是只有房地产和地方基建项目。

  曲一杰透露,在银行出售的理财产品里面,其中超过六成购买了信托产品,“银行把它(信托产品)拆开来,大额拆成小额,长期拆成短期,但是银行不会跟你讲。就像批发商批东西,他们不会告诉你到哪里进货一样。”

  信托产品的高风险正潜入看似风险较低的银行、券商理财产品之中。此前,基金也建资金池投向多款信托产品标的,保险公司也初尝跟信托合作的产品,信托产品高收益的高风险性,已经在全金融业通过各种方式渗透进去。

  无法遏制的冲动

  源源不断的融资项目,将会带来源源不断的高收入和高利润,信托业无法遏制做大的冲动。

  上述某信托公司的管理人老李称,今年以来一直忙于各种“转型”,去年公司轰轰烈烈与地方政府合作做基建项目,即政信合作项目,今年又一窝蜂地改做房地产融资项目了,“去年底,四部委下文阻止了地方政府融资,这个不做可以做那个嘛!”

  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房地产信托新增1532亿元,同比增长247%,超过去年和前年一季度的总和。4月份房地产信托发行继续高烧,有50款房地产信托产品成立,占4月信托产品接近三成。5月房地产信托更加红火,如上周(5月13日至19日)发行规模高达22.68亿元,依然是行业融资大头。

  一般信托公司采取抵押物风控,抵押品包括土地、房产、项目收益权、矿产、股权等等,“一般采取30%-50%的抵押率来保障安全。”在曲一杰看来,信托公司为了防止融资方抵押品注水早已有所防备。其他风控措施还包括多重担保,如同时采取股权、现金、项目经营权等多重担保以及融资方法人连带责任等手段,来防止项目出问题。

  但抵押注水是信托行业众所周知的“秘密”。本报记者来到深圳一地产中介评估部门咨询得到的答复是,“一般土地按挂牌指导价,或者按周边小区的售价倒推回去算土地价,哪个活跃就按哪个算。”老李向本报记者坦承,“都知道他们估值有注水,所以采取的抵押率为30%-50%。”但即使如此,这些抵押物仍然没有安全感。

  如在中信信托和舒斯贝尔债权这起“闻名”的信托风波之中,当时通过3块估值12.75亿的土地作抵押,融资7.1亿元。如今已完成的两块土地拍卖处置仅获得4亿元,另外还有一块土地标价2.5亿将在本月25日拍卖。

  虚高估价抵押物只是其中的风险之一,有些土地抵押甚至可能存在潜在的瑕疵,如招拍挂的流程不是很严谨,土地出让金没有全部缴纳等等。一旦后期出现问题,信托公司就必须优先缴纳土地出让金。此外股权抵押更不靠谱,股票的大跌很容易造成抵押不足,而矿产抵押,估值虚高和流动性都是问题。

  中投信托法律合规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信托产品兑付风险主要有三大原因,第一,信托公司故意包装不良资产,这一点在主观上很难证实,倘若属实就是恶意推行产品,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第二,信托公司本身没有主观恶意,在履行尽职调查义务的时候,该查的没有去查,信托公司就是失职;第三,信托公司很好地履行了尽职调查,但有些风险可能查不出来,信托公司会承担一些责任。

  此外,整体经济下行的风险更加强大。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则告诉记者,信托兑付风险与整个行业的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另外与当下很多信托公司和投资者过于重视收益率、很少关注风控也分不开。

  一面是利益的诱惑,一面是风险的强调,但是利益驱动之下风控的把握尺度很难去严控。2012年,随着信托业规模的暴增,信托全行业利润已高达441.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47.84%。

  谁为风险买单?

  资本盛宴上演之后,有的已经拿到超过10%的高收益全身而退,有的还在途中进退两难。

  “我这两年就是买信托产品,其他股票只是拿点钱玩一玩,因为股票不赚钱嘛。”非阳光私募投资人士王先生将烟盒丢在桌子上,摊开双手显得很无奈。他现在想把上千万的资金从信托中退出来,抢入股市的低点;然而,与股票和基金的高流动性相比,信托产品却无法中途退场,一直要等到产品到期兑付。

  “如果出现问题,首先是信托公司买单平息风波,如果未来风险点增加,那就只有投资人自己承担了。”老李认为信托公司刚性兑付兜底的做法,只是现阶段的暂时之策。

  信托业规模一路狂奔之中,风险事故也不断出现,如吉林信托“松花江78号南山建材项目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华澳信托“华澳长信1、2号和长盈11号”以及安信信托(600816)“昆山·联邦国际资产收益财产权信托项目”,最终每家数亿元的兑付金额均由信托公司先行买单。

  越是时间点靠后的项目,风险也越来越大。曲一杰现在正忙于西部城市一项房地产信托项目,他告诉记者,投资者应该清楚他们到底拿钱去做什么了,盈利强度如何?但是这些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知道的如此专业和深入。

  谢国忠认为,风险不在于个别项目,而是地方以基建、房产项目整体融资风险,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今朝有酒今朝醉,未来就升官调走了。同时,有些政府融资是为了债务滚动,“一些地方政府借新钱还旧钱,这就是庞氏游戏,中国的信托就是"庞氏游戏"!”

  据老李透露,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会将抵押物通过行政划拨的手段再进行融资,“那么信托公司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5月18日首届“金牛财富管理论坛”上,长安国际信托副总裁徐谦说,信托公司有一定刚性兑付压力的项目,规模大概1万多亿元,“其中有大量是和银行、券商一起拓展出来的,真正最后由信托承担流动性风险的规模有限。”但是本报采访的多位人士均认为,在如此庞大的信托资产中,没有人能预计其中到底隐含多少风险资产。

  对于四处渗透的风险隐患又如何防范?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基建项目应该市场化,可以谁建谁收费,避免社会资源低效率配置或浪费,“因为政府来修不会考虑公路的效益,考虑的是政绩。”社会资本通过信托融资,一般抵押担保更为严格,风险相对更为可控。

  记者从信托公司了解到,今年六成项目都成为了房地产,跟去年六成都是基建项目的情况掉转了。去年是信托业基建项目的牛年,今年又成为房地产项目融资的牛年。

  谢国忠辗转各城市后看到了不少空城出现,“但是政府在里面起作用,为了稳定不能逼贷,其实空城就是垮了。”他认为肯定是有利益驱动的,除提高具体项目的融资风控标准之外,最终要靠监管层出手遏制。(.华.夏.时.报 .肖.君.秀 .陶.盈.舟)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