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伟:城市综合体“疯狂”背后的隐患

  近年来,城市综合体已成为众多开发商青睐的商业地产模式,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发展迅猛,就是一些二三线城市也把建造城市综合体当作了城市发展的目标。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住宅产品在地产调控政策影响下的脆弱化,让不少开发企业更加侧重商业地产和综合体的开发,致力于零售商业、娱乐业等经营性地产产业并以此抵御市场动荡的影响力,城市综合体成为眼下地产业的救市稻草,备受开发商的青睐。

  所谓城市综合体,就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以一种功能为主、多种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有超大空间尺度,有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也有高科技集成设施。

 

  政府的推崇,开发商的簇拥,一批整体布局完整、功能特色鲜明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相继涌现、逆市热销,城市综合体迅速成为中国房产圈的一大热词。在如今城市综合体遍地开发的时候,我们不禁思考,城市综合体真是商业地产的“灵丹妙药”吗?!

 全国城市综合体泛滥

  “谁拥有城市综合体,谁就拥有城市未来”,“要做商业地产就做综合体”

  在这些口号式的思维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场对城市综合体的疯狂扩张。

  纵观近几年的楼市,“二至三年时间内开出几十个城市综合体”的豪言壮语并不少见。杭州更是早在2008年就提出要建设100个多功能城市综合体的宏大目标,掀起一场全新的“城市革命”。进入2009年,杭州不少城市综合体项目已经动工开建。

  开发商同样积极性高涨。中粮集团、宝龙地产、恒隆地产、华润欢乐颂等地产大鳄均以城市综合体为载体开始了加速扩张。中粮集团目前已成功将其“大悦城”品牌复制到北京、上海、天津、成都、沈阳等多个城市;以恒隆和宝龙为首的港企首先将触角伸向了二三线城市,开始覆盖式战略布局,万达集团更是提出只做城市综合体的发展战略。

 疯狂背后现危机?

  庞大的城市综合体,单项投资少则数亿,多则数十亿元,考验的是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通过这几年来操盘几个想项目来看,综合体开发的资金,首先是一部分自有资金,其次是商业地产不限贷,银行信贷支持;还有就是政府给予的一些政策支持,变相鼓励。而最大的资金来源,是城市综合体中的商务公寓等住宅产品销售,但因为不限购,可以有效变现回款。这种散售模式,暴露了城市综合体商业方面的运营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只有靠销售回笼资金。

  此外,城市综合体的“消化”难题,将是所有开发商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衡量一个城市综合体项目的体量是否过剩,主要看该城市经济发展的成长性、固定人口数量和新增人口的趋势带动,以及城市人口的消费能力等因素。虽然这些因素都有成长性,项目建设也需要时间,但它们之间均有一定的配比度,开发商必须进行详尽科学的事前调研,否则后患无穷。比如,五星级酒店建成几年仍在巨额亏损,购物中心过于豪华客流严重不足,写字楼大量空置,开发商也许拍拍手走了,但这些空洞的建筑对城市将构成极大伤害。

  城市综合体未来发展道路

  探究众多城市综合体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开发商所犯的错误在于对当地消费力判断不足、盲目立项,并且简单复制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对当地市场预期过于乐观;此外,开发企业缺乏专业操盘能力,后期运营管理不规范、后劲不足等,也是目前城市综合体开发普遍存在的问题。

  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综合体的失败案例,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综合体都能带动城市的发展。提醒各地开发商:商业定位要根据消费环境不可一厢情愿,忽视商业规律的开发思维、设计不合理、招商困难运营管理困境、开发商后劲不足,这几大弊端正在困扰着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经济基础较好,有城市综合体生存的土壤,中小城市不能照搬大城市的做法,需根据区域条件、市场环境进行调整,中小城市的综合体不一定要像大城市一样具备各种齐全的功能,例如没有商务环境的支撑,高档写字楼就难以生存。开发大型综合体,需在项目的前期定位、业态布局、建筑规划设计、招商引资、经营管理、资本介入等多方面进行全盘考虑。

团购登记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关键词:人物观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