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创新探索

  3月30日,2012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颁奖典礼暨“跟大师学设计”新锐选拔赛,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隆重举办,本届竞赛的33位优胜学生喜获嘉奖和殊荣。同时,经过“跟大师学设计”选拔赛的激烈角逐,这些学生也分别获得师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李兴钢副总建筑师、都市实践王辉主持建筑师、中科院建筑设计院崔彤总建筑师、场域设计梁井宇主持建筑师、霍普建筑龚俊设计总监,这6位知名建筑师言传身教的宝贵实践学习机会。

  “这次竞赛的初衷是希望鼓励建筑学生的教育具备注重学生概念性设计思维的开发,强调基本功训练对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让学生提升两者兼而有之的能力;并期望通过竞赛促进建筑教育界对建筑学教育本体的深度反思。从整体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设计竞赛,标志着中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组织实现了由国内走向国际的跃迁,同时建筑学院与建筑媒体的精诚合作与高效互动,使竞赛从愿景逐步升华,并有效实施。”,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孔宇航教授如此概括这届设计竞赛的成果。

图注:一等奖获奖学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孟杰、张志哲 颁奖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
图注:一等奖获奖学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孟杰、张志哲 颁奖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

二等奖获奖学生:沈一婷、王南珏、邓婧蓉、杨璐、王青、吴扬     颁奖嘉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颀先生、齐欣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齐欣先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先生。
二等奖获奖学生:沈一婷、王南珏、邓婧蓉、杨璐、王青、吴扬 颁奖嘉宾: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颀先生、齐欣建筑设计事务所董事长齐欣先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先生。

三等奖获奖学生:李斯奇、尹衍龙、董文乐、贾彦琪、辛善超、石翔、杨森博、林丹薇、栾天浩、顾欣骏、冼嘉聪、鲁哲、倪书雯、陶伊奇     颁奖嘉宾: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彤先生、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王辉、场域建筑主持建筑师梁井宇先生、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龚俊先生。
三等奖获奖学生:李斯奇、尹衍龙、董文乐、贾彦琪、辛善超、石翔、杨森博、林丹薇、栾天浩、顾欣骏、冼嘉聪、鲁哲、倪书雯、陶伊奇 颁奖嘉宾: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彤先生、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王辉、场域建筑主持建筑师梁井宇先生、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龚俊先生。

图注: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场面热烈
图注: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场面热烈

 参赛作品概念精彩纷呈

  霍普杯2012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支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UTJ)、《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主办,这也是国际建筑师协会(UIA)第一次在中国作为主办单位举办的国际大学生设计竞赛,该竞赛将连续三年举办。本届设计竞赛经过初审、初评、复审及终审共四轮遴选,评审会从来自全球321幅作品中投票挑选出33幅作品,综合评估得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8名以及优胜奖21名。在评审结果揭晓之后,竞赛组委会还分别在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地多所建筑院校,举办了获奖作品巡回展览,进而为各学校间的互动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获奖作品展中看到获奖的33幅作品。其中,获得竞赛一等奖的中国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孟杰、张志哲的“织墙衔城纪(Patching The City Wall)”作品。设计基地选在广东省肇庆市,该城现存的老城墙整体完整但有局部被破坏,城内为特色鲜明的广府民居,城外为现代化发展的新兴城市。其设计着眼于恢复古城墙肌理,加强新、老城市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因此,以织补城墙断口的形式,结合当地民居的肌理以及人们在城墙周围的行为方式,建设文化综合体。

作品名称:织墙衔城  Patching The City Wall   作者姓名:孟杰 张志哲   指导老师:王志刚  张昕楠
作品名称:织墙衔城 Patching The City Wall 作者姓名:孟杰 张志哲 指导老师:王志刚 张昕楠

作品名称:船的一生——基于游轮改造策略的船坞片区更新   作者姓名:吴扬 王青    指导老师:吴越
作品名称:船的一生——基于游轮改造策略的船坞片区更新 作者姓名:吴扬 王青 指导老师:吴越

  针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王青、吴扬同学的“船的一生——基于游轮改造策略的船坞片区更新”作品,颁奖嘉宾在现场再次展开了交流。“如果说我个人观点的话,觉得这个方案在设计的感觉上是最强的,应该说不仅仅停留在概念,而是有一个从设计本身的深度以及表达的深度上,印象比较深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谈到。

  “邓婧蓉、杨璐同学‘天空之镜’的作品,让我确实很吃惊,很有诗意,真没想到同学们可以把设计做得这么好。”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崔彤总建筑师在颁奖典礼现场点评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指出,挺喜欢“天空之镜”方案,很放松,很清新,也很有智慧。从设计概念可以看到具体的平面图设计手法;另外利用光学反射作用的镜面材料跟盐体反射作用相似,并使用液压升降方式让镜面的屋顶跟水面一直保持水平,这些设计在材料和建造技术方面完全可以实现的。最后还有一个形而上的设计,提升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层面,达到对人精神上的感动。

作品名称:天空之镜(Mirror of the heaven)作者姓名: 邓婧蓉 杨璐   指导老师:  赵建波 邹  颖
作品名称:天空之镜(Mirror of the heaven)作者姓名: 邓婧蓉 杨璐 指导老师: 赵建波 邹 颖

  其实,这次竞赛还脱颖而出了很多其他优秀的获奖作品,例如:旧火车的新起点——“城市少数民族村落”文化串联,茶路——武夷山茶文化体验中心,艺·墟——艺术工作室、文化墟、绿化庭园交织等等。“所有获奖作品都很好地演绎了‘演变中的建筑’这一主题。一等奖胜出的原因在于很好地处理了建筑与历史文脉的关系;二等奖‘天空之境’胜出的理由也是源于运用富有意境的手法解决了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问题。”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董事龚俊设计总监指出。

  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英国皇家院士、本届设计竞赛的评委会主席迈克尔·霍普金斯在评审会上曾谈到:“这些高水平的参赛作品,使得从320个作品中挑选出12项获奖作品,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通过三轮淘汰赛和详细周密的圆桌会议讨论,最终收获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希望所有的设计方案都能成为真正的建筑实践!”

 设计概念关注现实解决方案

  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院长蒂姆·海斯在评审会上表示,参赛作品的整体水准很高,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赛者提供了广泛、多样的项目地点和类型。更胜一筹的项目选择了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案体现出在创造更好的未来的过程中,建筑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带给在都市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无限希望。整体而言,参赛者直面挑战,强调并展现了强烈的概念观点,巧妙处理了设计方案。大赛评审团任务艰巨,但很显然略胜一筹的作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明确传达并强调了关键挑战和困难;第二,体现了强烈的概念观点;第三,提出了很好的设计解决方案;第四,利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实现高品质的呈现。

  记者获悉,本次竞赛选拔范围广,学生参赛积极性高,整体水平与国内目前一般的竞赛相比颇显出色。本次大赛的评委阵容很强大,有国际知名的建筑教育家迈克尔·霍普金斯爵士,UCL、诺丁汉以及斯诺文尼亚的教授,国内则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以及知名高校的各位院长、知名教授等,他们的参与保证了学生竞赛作品的选拔具有很高水平。据了解,2013霍普杯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的作品征集也于今年2月份全面启动,竞赛题目是“演变中的建筑——建筑的消融”,参赛作品提交截稿时间为2013年8月15日。  

图注:2012霍普杯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
图注:2012霍普杯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

  2012年设计竞赛从评委阵容到组织参赛、作品审定,均由国际建筑师协会(UIA) 等相关权威机构全权进行,很全面、很严谨,颇具国际水准。从本次竞赛的作品中来看,中国学生的设计水准与国际学生越来越接近,很多年轻的学子他们对建筑环境、对社会环境、对生态环境各方面都有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个人的独到的见解。在我看来,设计质量以及语言的操控能力与概念设计也是同等重要的。另外,UED杂志社为这件事做了很好的策划,并非只把竞赛结果在杂志上公布出来,而是通过、全国巡回展览、正式颁奖典礼和‘跟大师学设计’等一系列活动形式,转变为一个非常有创意、有价值的长效项目,把年轻学子跟一线实践型建筑师工作联系在一起。我也相信这种师徒传承模式,将成为中国建筑教育的一个全新发展方式。”崔愷院士讲述了对这次设计竞赛及选拔赛的整体评价。

 竞赛全程注重师徒传承教育

  在漫长久远的建筑历史中,“师徒教育、匠工教育”令建筑师精湛的技艺薪火相传,师徒亲密无间的关系发挥了建筑师无限潜力。近代著名的建筑导师包括格罗皮乌斯、菊竹清训、库哈斯等,他们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了在旗下工作学习过的大批建筑师。

  当下与我国城市建设、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力量密切相关的千千万万的优秀建筑学子们,需要展示才华的舞台,期待建筑名师的亲身指导,并渴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他们应该接受怎样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模式?

  “大师也是从学生、从小师开始的,我认为设计竞赛和‘跟大师学设计’的教育形式非常好。我们国家走在创作实践前沿的众多知名建筑师,既担负了中国建筑创作和建筑理论发展的引领工作,也承担起对青年建筑学子的教育工作,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切实地拉近了指导老师、知名建筑师和学生之间距离。因此,我们以十二分的热情希望中国的建筑教育,年轻学子能够成长得健康、成长得阳光,成长得有才气、成长得有理想、同时成长得脚踏实地。”,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赵万民教授致辞道。

  3月30日同期举办的“跟大师学设计”新锐选拔赛活动,复兴了这种古老的“师徒传承教育形式”,激发建筑学子们更自信地参与到国际性建筑设计竞赛中,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能够通过多元化渠道与设计实践、执业建筑师有机会深入交流学习。选拔赛尾声公布33位优秀学生将进入6家知名建筑设计机构开始一对一的辅导和培训,实习期表现优秀者将有机会签约国内知名建筑设计研究事务所, UED杂志社将对各位建筑学子的成长进行全程跟踪记录。

  “建筑学子将与导师建立亲密的信任关系,师徒之间一对一的传授将延续建筑大师卓越的创造力,并启发学子们的无限的创意潜能,不仅是自上而下传播知识,而且有助于学子们肯定他们个人创造力,鼓励他们自主发声和自由成长。”,《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主编柳青女士在主持选拔赛时讲到。

  在本次竞赛的所有参赛作品中,也都倾注了很多建筑院校教师的心血,所以每一位获奖学生在自己的发言中都表达了对自己指导教师的诚挚谢意。面对中国现有城市建设与建筑教育现状,社会需要一批建筑英才,在某种意义上,各种主题的建筑设计竞赛都是发现建筑精英的推手,竞赛获奖学生将会在业界、学术界获得更多的机会,将从众多建筑学生群体中脱颖而出。总体来看,“跟大师学设计”也是一个集开放性、平等性为一体,自由务实的价值性交流平台,可以激发青年建筑学子内心新锐性、先锋性的独到观点和创作理念,为他们提供难能可贵的实践教育途径。

图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崔愷先生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人李兴钢先生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建筑工作室主持人李兴钢先生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王辉先生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王辉先生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中国科学院建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彤先生和他的学员们
图注:中国科学院建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崔彤先生和他的学员们

图注:场域建筑主持建筑师梁井宇先生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场域建筑主持建筑师梁井宇先生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设计总监龚俊与他的学员们
图注:上海霍普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设计总监龚俊与他的学员们

>>【报名点击】春季热盘乐居带您免费看,京城刚需盘一网打尽!

 

 

 

 

  

关键词:营销策划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