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直言:保障房建设 不能留尾巴
【深圳商报北京3月3日电】(特派记者 余璐)“没通水电煤气,保障房建好后只能‘养蚊子’。”全国政协委员、深圳香缤集团董事长许明金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位置过于偏远,周边配套设施跟不上,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他建议政府应该做好配套服务,加大政策、融资、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今年春节前深圳一次性推出了1.3万套保障房房源,按照计划,深圳年内的保障房房源总数将达到2.5万套,满足部分市场的刚性需求。 但购房者会不会买账?许明金表示还得打个问号,原因就在于保障房的通病——位置偏远。“之所以建保障房,是政府要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但太偏远的地方反而会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比如说距离太远怎么上班?”他以2011年深圳出让的五幅安居型商品房地块为例,全部位于原特区外,分别为光明新区1宗,观澜3宗,坪地1宗。地块较偏,随之而来的是供水、供电、供气、交通、学校、医疗等配套设施缺乏。许明金表示,虽然各项目都提出了配建幼儿园、社康中心等设施的要求,但也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居住人口的需要。
许明金认为,开发商的积极性降低,也是眼下保障房项目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开发商来说,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利润,比起商品房来说肯定要微薄。在2011年深圳明确企业可参与建设安居型商品房时,业界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一方面,可以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当时大家都认为多多少少是有利润空间的。但2012年底,坪山两宗安居型商品房用地两次流拍,直接说明了开发商对参与安居型保障房项目变得非常谨慎。”许明金表示,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做好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工程,必须形成政策、资金、服务上的制度性支持措施。
他建议减少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隐性成本,如做好前期拆迁工作、明确水电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责权等。许明金举了个例子,2011年坪地出让的保障性住房地块,虽然开发商竞得土地使用权,但却因为地块存在养鸡场未搬迁,企业协调了半年才解决问题,影响了工期进度。另外,目前水电配套建设应该由政府还是开发商来承担,权责尚未明确。许明金认为,如果由企业承担,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
许明金告诉记者,加大融资支持力度,优先满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需求,这是实实在在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