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行道树保护启动 10条主干道3107株法桐春节前完成修剪
本报讯 (记者 顾小萍) 记者昨天从市园林局获悉,我市正式实施法桐行道树修复保护工程,包括整形修剪、险树危树调查和更新、病虫害防治和空腐树洞修补,以及行道树数字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四个部分。昨天起,北京西路、长江路、中山北路等10条主干道上的3107株法桐已开始大规模修剪整形,最快春节前完成。而全市主要道路法桐树的综合保护工作将在2014年青奥会前完成。
部分法桐生长状况堪忧
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南京的道路绿化是一大城市特色,其中法桐(悬铃木)更被誉为“城市名片”。【热点新闻:开发商高挂免战牌 春节前城南板块去库存成主基调】
但目前我市部分法桐树龄较大,加上生长在城市道路沿线,立地条件较差,长势堪忧,“几乎所有行道树的根下都布满了各类管线,和平公园附近的法桐,根下有100多根管线,管线距离根系最近的只有20厘米。”市园林局绿化处处长李铭介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不少法桐行道树的生长环境日益恶化,“部分道路在改造后,原先在人行道上的法桐站到了路中央,硬质化的路面让法桐根系无法正常呼吸,烂根现象越来越多。”
四大修复保护工作中,率先启动的是法桐的整形修剪。“主要是因为冬春季节里法桐的树叶基本落尽,既比较容易实施整形修剪作业,也容易发现树木生长中的问题。”市园林局副局长贺永顺表示。
据介绍,主城六区本月5日开始实施法桐行道树修剪整形工作,范围包括北京西路、长江路、瑞金路、中华路、中山北路、热河路、建康路、升州路、汉中门大街、热河南路等10条道路,共3107株法桐,重点修剪枯死枝、病虫枝,并在不影响树木整体冠形的基础上,对高度6—8米以下的下垂枝、徒长枝、交叉枝、过密枝进行清理修剪,从而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枝条与空中线路的矛盾;提升法桐观赏效果;减轻树木病虫危害,减少灾害天气下断枝倒树现象的发生。另外,还将改善行道树与沿路建筑及交通之间的关系。【热点新闻:乐居观察:供暖之争背后藏着房地 产市场的新大陆】
修剪作业多在夜间,部分路段会临时停电
如何对3107株法桐行道树进行整形修剪呢?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年底前,市园林局就开始部署。为保证此次整形修剪科学规范和安全有序,各区严格按照《南京市行道树养护技术规程(试行)》进行作业,同时根据需要聘请园林专家现场指导,确保整形修剪规范到位,树形姿态美观。
考虑到适逢寒冬季节,又是在夜间作业,各区专门制定了工程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于树木周边有架空电力杆线的,将会在修剪前联系电力部门临时停电,以保证作业安全。为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施工单位一方面将尽可能避开高峰期作业,一方面将积极争取所在区交管部门的支持,主动与他们衔接并制定了相应的交通疏解方案。施工单位将尽可能缩短夜间施工时间,以减少施工噪音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热点新闻:新年南京国土第一挂 浦口高新区两幅地块上榜】
本报记者 顾小萍
【新闻链接】
我市有近10万株法桐,最老的150岁
我市行道树以法桐为主要品种,承载着南京重要的历史文化,最早的一株是1870年一位法国神父引进,目前栽种在金鹰国际花园附近,距今已近150年历史。全市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法桐,目前仅有6棵。1929年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来宁,南京在新辟中山东路、中山路、中山北路等道路上开始成批栽植法桐。1949年南京解放时,全市约有法桐行道树两千余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在全市主次干道和单位广泛种植,成为城市行道树骨干力量。目前我市共有法桐近10万株,大部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