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改革遇抵触5年无果

  [导读]事业单位养老改革是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作出的决定,到今天已整整5年。事业单位一改,养老金就降低了将近一倍,显然有抵触情绪。

  中国是唯一将养老金存在银行的国家

  南都:你刚提到我们的养老金大部分放在银行里,跑不赢CPI,这方面有数据吗?

  郑秉文:保值、增值有四层含义,第一层是票面要保值,第二是跑赢CPI,第三是与现成的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投资收益率作为参照形成的差额,第四个是投资收益率要跑赢工资平均增长率。

  所谓票面保值,是指投资不能有失误,投资1元钱,收回9毛钱,这就是票面损失。跑赢CPI,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们现在的投资体制太落后,只有1%的资产是买了国库券,99%都是存银行,利息太低了,年年都呈负利率。从世界范围看,养老保险基金要么是购买国债(美国等代表),要么是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加拿大等为代表),只有这两个模式,中国是唯一存银行的国家,全世界独此一家,利率是全世界最低的社保制度,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中国年均通货膨胀率却远远高于这个数据。

  有一个非常现成和直观的比较,就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投资收益率可以成为身边的一个参照。2012年6月份公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全国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投资收益额为2846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8.4%。这是一个参照,国外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一般都有一个参照。按照8.4%这个参照,我们的社会保险基金也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罢,每年的损失高达五六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在计算损失时,还有一个参照,这个参照物就更高了,就是工资的增长率。在以往几十年平均工资增长率达14.1%的情况下,收益率不到2%,意味着面对巨大的福利损失,这个福利损失就是替代率的损失,可以将其看做是没有分享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打个比方:你是1992年参保并缴费的,2012年,当时你每月工资200元,200元的8%给你攒起来了,放在账户里,每月按不到2%的利率给你计息,到2012年,连本带利能变成你现在工资的8%吗?显然不可能!恐怕连0.8%都到不了,这就是福利损失问题,用替代率的办法一算就明白了。

  南都:我国的养老金投资体制为何显得较为僵化?

  郑秉文:我们在1995年制定规则的时候,没有那么多养老基金在那里压着要去增值保值,那个时候没有钱,甚至在10年之前,我们没有多少钱,全部余额只有2000亿,每年为发放失业金养老金而到处筹措。当时没有保值增值的压力。现在形势变了,基金规模越来越大了,CPI越来越高了,这就使保值增值的压力显现出来了。

  养老金保值跑赢CPI,需实现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

  南都:怎么才能跑赢CPI,并且赶上平均工资增长呢?

  郑秉文:从上面四个档次的保值增值的概念实际上就可以看出,前两个目标,包括仅能战胜通胀率是次优选择,面对后两个目标即全国社保参照物8.4%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这两个档次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只能去逼近它,很难追上它。但是,尽管如此,也比只存银行好多了。这就是为什么要实行多元化和国际化投资体系的目的。

  既要追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参照物和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实现收益率的最大化,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性,将收益性与安全性二者结合,就必然有了投资要多元化的说法,“多元化”是指持有资产的多样性,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和收益最大化的平衡,也就是说:既要有权益类的投资品,也要有固定类的;既要有股票,又要有债券;债券里既要有政府债券也要有企业债券;既要有证券投资,还应该有实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在实业里,既要有传统的产业,也应该有新兴产业,甚至低碳产业、绿色产业等等;既要有国内的投资,也要有境外的投资。在境外投资中,既要有发达国家的各种产品,也要有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各种资产配置,应该是多种资产组合。这就是国外对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实现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让它的风险能够分散下去,实现安全性和收益最高性结合,减少福利损失。我们一定要跨越现在的误区,一说改革就投资股票,其实投资的渠道有很多。或者一说“入市”就是股市,其实是指市场化。

  南都:养老金投资体制的改革怎样才能获得推进?

  郑秉文:由于沿海地区社会保险基金的沉淀和余额占了全国的大头,所以它们在养老金投资体制改革中势必首当其冲。同时,面对通胀率,这些省份的基金缩水也是首当其冲。这次的审计结果显示,多方压力同时压向沿海地区,未来这些省份的突破值得期待。

  广东省已经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养老基金和社会保险基金投资体制的改革本应由国家来统一推动和设计,去年的改革目标之一是成立全国独立法人机构,负责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目前看来,在新政府建立之后,需要达成共识,需要协调各方面的看法,需要协调中央和地方以及各部委间的关系,这些都需要时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时间拖得较长,个别地区不排除有效法广东委托投资的可能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