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现状分析 产能过剩没那么可怕
近期行业的诸多负面消息,听起来的确有些教人犯难,觉得风声太紧。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于媒体感到困惑的地方,觉得媒体干的都是锦上添花或者落井下石的事儿,觉得少有雪中送炭的。的确,媒体的报道与受众的心理预期会相互作用,将事态的主观感受给予放大。但是,平心而论,过剩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犹记得在初中时学政治,读到美国资本家们在经济危机中把牛奶倒掉时,心生惋惜,并由此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如今回想起来,无论是苏联的集体农庄,还是中国原本实施的计划经济,的确都不会出现过剩这个状况——经常出现的词只有一个,就是短缺。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需求都被规划或者压抑了,所以在推行市场经济之后,所有的人对于随之而来的全民致富的欲望推动力,都缺乏相应的准备。说句刻薄点的话,一个饥饿的人是不挑食的,但不要以为他们的味蕾会永远甘于沉默。
的确,陶瓷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如果将之过分解读为罪该万死的因果报应,有失公允。客观的看来,陶瓷行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的招商博弈所致。在所有的引资项目中,陶瓷似乎是上马最容易,见效最快捷的。但另外一方面,由于陶瓷的传统属性和民营特征,很难得到政府真正的尊重。因此,很少见某地政府去细化要求陶瓷企业的生产准入,扎实地推动技术革新,更常见的是平时不闻不问,每到考核关头就拿环保说事,要不驱逐,要不罚款。试问,如此全国各地大上陶瓷生产线的壮观场景,背后有多少是靠政府政绩需要,由银行提供授信鼓吹起来的泡沫。
而另外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超常规发展,事实上也来自于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超额待遇。当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高速增长的数据所能带来的光环效应后,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花心思花精力在最基本的事情上?
凡事总有例外。我这次有幸参与建陶产业政策研究的调研,观察到夹江产区的确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约50%的生产线都出现了关停。但峨眉金陶的表现却出乎意料,他们不但是唯一引进并使用科达煤气发生炉的企业,也是较早投入喷墨设备的企业,更已经全面推出微晶石产品。在其总部展厅参观时,大家惊诧其金碧辉煌的空间效果,纵与佛山企业相比也丝毫不逊色。“我们现在也面临着种种困难,但是我们的产品,无论是款式还是价格,都已和夹江的大多数厂家拉开了距离。”金陶营销总经理杨庆坦言,“在夹江产区,各种配套资源与氛围和佛山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做出同样的成绩,我们要多花两到三倍努力,但我们必须坚持。”
在许多夹江企业感叹“现在高安瓷砖的冲击力很大,批发到昆明比我们的出厂价还便宜,生意没法做”因而纷纷停窑的情况下,金陶这样异类的企业也非唯一。方正瓷业的产销势头也较乐观,总经理黄宇介绍道,“目前夹江做抛光砖并无成本优势可言,所以我们的重点都放在了外墙砖上,下一步更要加强管理,解决外墙砖的货尾问题。”
什么是过剩?我以为,这正意味着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消费者变得挑剔起来,他们不再疯狂地照单全收,而是开始矜持地开始挑选,其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不够好或者未找到对应市场的产品,将无法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