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现状分析 产能过剩没那么可怕

提要:近期行业的诸多负面消息,听起来的确有些教人犯难,觉得风声太紧。如今回想起来,无论是苏联的集体农庄,还是中国原本实施的计划经济,的确都不会出现过剩这个状况——经常出现的词只有一个,就是短缺。的确,陶瓷行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如果将之过分解读为罪该万死的因果报应,有失公允。

  今年的行情,尤其是出口的状况,低迷的态势大家共知。而就在高安第三届出口研讨会上,江西精诚陶瓷董事长罗来足的一席话让人为之一振:“我们今年上半年的出口量已经超过去年的总和!”当然,如此快速的增长,跟原本基数较小的状况也有关系。而最有说服力的,是所有出口公司对他们产品的一致认可。精诚陶瓷佛山营销总经理罗春汛谦虚的说,“这个成绩也是偶然。但我们抱着一个原则,就是根据尽可能终端的客户需求去开发产品,而对于但凡属于我们的责任绝不推诿。”

  而罗来足更是婉拒了一位客商所提出的新规格产品的要求,他说:“我们不盲目推出太多规格,转产太频繁,我的质量无法稳定,而且成本也无法控制。因此我只做能控制的,有合理利润的。”

  在上高,江西国员陶瓷是以董事长熊国员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企业。快人快语的熊国员,是国内赫赫有名的花生大王,一年营业额超2亿元,在投资陶瓷后也是风生水起。“我投资设备跟别人不一样”,熊国员说,“我考察喷墨项目,跑了好几个地方,花了十几万。现在我两条生产线就上了三台喷墨机,每台喷墨机都是6个喷头,产品必须做得好,才有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所谓的“过剩”,往往指的是国有资本下,重复的投资与产能。是缘于各地方政府为争夺局部的垄断优势而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产能过剩,或许还未有真正的产出,便已经被淘汰。而原本“纯民营”资本的陶瓷界所出现的库存量爆满,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过剩。这说明,来自于内外部的压力,使得陶瓷企业必须进行一轮迫在眉睫的“凤凰涅盘”。过剩并不可怕,问题是: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将这过剩的热水与强大的压力,转化为蒸汽?

  新陈代谢,是这世界必然的规律:8月7号,ST唐陶更名为翼东装备,这家历史悠久的陶瓷巨无霸,以这种方式告别了资本舞台,也宣告了在陶瓷领域中的辉煌已成为尘封的历史。8月8号,河源有史以来最大的建陶项目,总投资28.82亿元建设的道格拉斯(河源)建筑陶瓷生产项目在东源县骆湖镇新型环保建材基地举行奠基开工庆典仪式。另据相关消息,全国最大的泡沫陶瓷生产基地,介休安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0万立方米节能环保泡沫陶瓷生产线项目即将在介休投产。

  是剩者为王,还是聊剩于无?这,都取决于你的选择,你的努力,没有什么好埋怨的。因为,下一轮浪潮袭来的日子,已经快了。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