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星级”村庄 体会传统和现代兼有的江南农村
5月17日,本报以《美丽江南水乡重现无锡农村》为题报道了朱村等三个“三星级”康居村的美丽和温情。近日,记者看到了朱村的整治规划和整治效果,了解到美丽乡村是怎么炼成的。
美丽乡村按规划“定制”
目前,无锡已经有20个村庄达到“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据悉,每打造一个这样的乡村,都需要事先做一份详细的整治规划,然后按照该规划修炼。和以前村庄随意发展,表面整治相比,本次的规划将挖掘村庄的文化,整治村庄的面貌,因此每个村庄都各不相同。
老实的朱村人世世代代都在这里种桃树、卖桃子,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尽管南面是阳山农博园,西临老陆区镇,东临老阳山镇,北面是规划中的湿地公园,地处咽喉部位的朱村现在却还没有一家农家乐等旅游配套项目,让规划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大叫“可惜了!”
朱村位于阳山村锡陆路北侧,分为前朱、中朱、后朱三个小村落。早在清朝时,朱村就以开采阳山石闻名。前朱的东村口东侧有一条名为朱村浜的小河,河对岸就是万亩桃林。每年春天桃花盛开时如果在朱村浜里划船,岸边很有点落英缤纷的桃花源味道。与美景相结合,规划要求朱村的村口道路两边新竖起两道阳山石矮墙,追忆上百年的石文化。站在朱村的主村口,和矮墙一起迎客的还有阳山名泉之一的“一勺泉”、粉墙黛瓦的村头小店、路边新编的竹篱笆,城市高楼的气派一扫而空。规划人员不仅在村口预留了农家乐的位置,还在村里打造了多处景观,借此吸引游客前来。
在规划图上,前朱的方塘、灌溉渠等水系将被打通并通到朱村浜,形成从前朱的东、北、西面半包围水圈。在这圈水中,一条原本只是用于泄水和灌溉的壕沟将被改造成为水街。“以前这条沟臭得咧,我都不敢从后门进屋了。”这条水街位于前朱的一排民居后门,村民进出家门都要踩着石板桥,看上去格外别致。水街对面就是桃林,现在桃树上已经结满了青青的小桃子,地上也掉着不少。今年3月,家门口这条积了不少淤泥、发黑发臭的水街终于清淤完成,居民们都喜笑颜开。水街边上的民居外墙是修旧如旧的石墙,采用阳山石材砌成,既彰显朱村的石文化,也为水街增添一份古韵。
阳山之美,美在春天桃花开,考虑到朱村就在阳山脚下,规划人员在朱村设计了一处绝佳的观景点:一亩方塘。一亩方塘位于中朱,对岸也是一大片桃林,往后就是阳山。村民们告诉记者,如果是春天,在方塘边不仅可以看到对面桃林大片桃花盛开,还能在方塘里看见大阳山的倒影和“水中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自然的桃源风光。方塘边上就是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他们茶余饭后就坐在这里聊天纳凉,以后游客也能在这里品茗赏景。
除了景观,规划也为村民们的日常生活考虑周全。村民们呼声最高的活动中心已经在中朱拔地而起,外面是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样式,里面有棋牌室、小卖部、会议室、图书室,还开辟了健身场地和公共厕所。此外,朱村的市政管网已经全部在地下铺设完成,并已经实现雨污分流。路上每30米就竖起了一盏古味十足的路灯,原先围满苍蝇的垃圾房也被移动垃圾桶所取代。
村民参与根治“顽症”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建造“三星级”村庄的规划不仅是有关部门的预先设计,而且更多的是反映了村民自己的意愿。
除了大多数乡村共有的水系淤泥、屋舍老旧问题,朱村的违章搭建和乱堆乱放很突出。看朱村以前的老照片,最明显的就是脏、乱。
朱村以桃为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桃树。为保桃子的产量,每隔几年村民就要对桃树进行修枝,剪下的就晒干当柴火。每家每户都在宅前屋后堆放了晾晒的桃树枝、农具。另外,村里每户大约都有几亩桃树林,一年下来收入不菲,村里85%以上的村民都有停车需求,大家各自在村里的空地上搭起彩钢棚停车。
在朱村的整治规划制定前,市规划研究院工作人员向村民们发放了以户为单位的调查表,不仅列出了打造“三星级”康居村要达到的条件、整改的地方,还请村民们列出他们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开始,村民们对拆除违建彩钢棚等很不感冒,而是对村民活动室等公共活动空间感兴趣。“家里没地方停车才盖的,村里都盖了,别的村也盖了,”不少村民都不同意拆掉自己的车棚。这其中最有想法的就是前朱的老丁:家里本来房子就窄,儿子又要准备结婚需要腾空间,老丁夫妇把所有的杂物都堆在了彩钢棚里。相比之下,他家搭的彩钢棚也是村里第二大的,花了万把块钱。因此村民大会上,老丁等5户人家当场拒绝签署同意拆除彩钢棚的协议书。
不过会后,眼看着别的人家都在忙着腾彩钢棚里面的东西,这5户人家就荒了,“村里都是打小就认识的,谁都不想鹤立鸡群,”负责村庄整治工作的人员透露说。眼见着住在村里的村委书记带头把自己家的棚给拆了,左邻右舍纷纷响应,就连当初其余4户也开始腾东西,老丁夫妇感觉自己坐不住了。
“不拆就没法整治!”按照规定,除非85%的村民签订协议同意拆除彩钢棚,否则就不能实施。规划人员和村委干部、建设局工作人员来回宣传,老丁也赶紧“借坡下驴”,趁势签了协议。最后,大部分村民都给拆除彩钢棚投了赞成票,投票结果是86.4%同意拆除。
“美丽乡村”能美丽多久
早在2007年左右,无锡就进行过一次村庄环境整治,清理生活垃圾,清淤河塘。然而几年以后,原本清理干净的生活垃圾又重新堆起来,违章建筑夹杂在各种风格的建筑群中,河边堆起了枯枝败叶。今天的美丽乡村一转眼,明天仍然是又脏又乱的村子。“让明天的朱村也是美丽乡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人员和村民们分析了长远利益,让村民产生自我管理的热情。他们有意识的将宅前屋后等乱丢乱堆的重灾区划分为村民的半公共空间,以户为单位编制了图则,两家人相互用别致的竹篱笆隔开。篱笆里面是村民自己的管理区,范围一般是房屋外5-6米。这些地方以前是村里的公共空间,村民没有义务打扫,但因为离家近,村民们把家里不好堆放的桃树枝、放桃子的大竹筐、农用器具都堆在这些地方。经过此轮整治后,村民需要维护管理区的干净整洁,而村民可以在管理区内种菜、养花。垃圾解决了,停车和杂物堆放仍然是个大问题。经过多次面谈和村民大会宣传,不少村民开始意识到每家人乱堆杂物对整个村庄的不好影响。最后投票时,92.1%的村民都建议杂物统一堆放。拆除掉50到60个彩钢棚后,规划人员征得村民同意,在村里统一规划了一排生产辅助用房。这些用房前面是有棚的停车位,后面是杂物堆放间,村里每户一间,将车辆和杂物都统一放置起来。这在全省尚属首创。(晚报记者景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