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士照明吴长江:一直反对一股独大

提要:照明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如果没有客户群,没有品牌,没有渠道,即使把产品做出来了也卖不出去。如果长期以这样一种形象出现在消费者面前,久而久之,他们不仅会成为雷士的忠实用户,而且会觉得雷士是一个完美的品牌。

  将经销商当成员工进行管理

  随着企业发展,客户越来越多,管理一定要分级、分层。公司只有几个人的时候,你不用设什么部门经理,你一个人将全部的管理职能都揽了,研发、财务、采购、销售都是你管。如果你的企业发展到几百人、几千人、上万人,这样做肯定不行了,你就要分工了,分部门,分系统。

  同样的道理,当你的客户只有几个人、几十个人的时候,每天打一遍电话就够了。如果有几百个客户怎么办?你就要分层管理。很多企业设分公司来管理客户。我就想,为什么相信自己的员工,不相信自己的经销商呢?

  经销商跟公司有利益关系,也有买卖业务关系。员工干得开心还好,干得不开心就拍屁股走了,但经销商不会一下子就不干了。说实话,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最大的问题是“不职业”,拿着你的钱做别的事,山高皇帝远,他在外面不知道在干吗,反而不好管理。我让经销商做分公司老总,自负盈亏,对他进行考核、管理。他晚上12点钟干活,是在为自己干,不觉得辛苦,没有打工的感觉。

  很多人会问,你怎么管好经销商,怎么控制好经销商?其实很简单,我把经销商当员工一样进行管理,首先对他进行业绩指标考核。如果做得好,我给奖励;做不好,不但不给奖励,还要惩罚,甚至会取消经销商资格。管理经销商的前提是让经销商赚到钱,赚不了钱,一切都是扯淡。其次,是提供一个好的平台给他,让经销商感觉经营雷士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现在雷士的经销商在当地很有知名度,很有影响力。

  还有,要保持紧密的情感交流。我跟他们像朋友,像兄弟,像一家人一样,只有这样,才不会形成恶性竞争。他们有困难一定要用心去支持他,要用心去交朋友,不要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他们不是傻瓜,他们的目的不仅是能赚钱,还要能学到东西。他们如果觉得你的理念很好,观念很好,眼光很好,他就会认同你,跟着你走。

  中国人很重仁义。其实人天生是善的,很多事要沟通,只要是以心换心,以诚相待,他一定会理解你,接受你。另外,做人做事要顶天立地,要讲诚信,如果一个老板老是说话不算数,不兑现,没有人愿意跟着你的。我给你承诺了,我就一定兑现,哪怕我自己吃亏,哪怕是董事会不同意,我宁愿牺牲我自己的利益,也一定要兑现我的承诺。假如说,我说了,你好好做,做好了我奖励你100万,但是董事会说你怎么能随随便便答应奖励他100万呢?不同意,好,我自己出这100万。兑现承诺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则。管理是个平衡,一定要平衡,如何平衡矛盾和摩擦是管理者的手段而已。有时候,你发现了问题,但是得熟视无睹。做大事就要顾全大局,要从全局考虑,不能想当然。所以这帮人对我特别佩服。

  当初我也是被人欺负的,我也有被经销商拿钱砸、羞辱的时候。一个经销商曾对我们的员工讲,你们老板有我的钱多吗?现在,他们谁都不敢说这话了。在这个时候,我不欺负他们,我很尊重他们,这就是对等。只有在强大的时候,你才有对等的权力。我不欺负他们,他们也不可以欺负我,不可以窜货,不可以影响我的市场秩序、造假。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说,既不跟我说,又不努力去做,我就要对他们进行处罚。我也会给机会,花钱让他们去学习,如果这样都不好好学习,只知道贪玩,警告一两次之后,我就会叫他走人。

  我把经销商当我的员工一样管理。我的员工只要穿上雷士的厂服,就必须遵守公司的制度、文化,违背了制度我就要处罚他。他脱掉厂服爱干什么干什么,我不管。其实要控制他,最好的办法是解决他为什么心甘情愿穿你的厂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什么都解决了,他穿上厂服就被你管住了。同样,我要控制经销商,首先要问他为什么愿意卖雷士的产品,为什么心甘情愿加盟雷士。

  香港有股评人说,雷士的销售权力集中在36个经销商手中,有很大的风险。其实一点都没有风险,如果有风险,问题就大了。雷士的业务是不是都集中在几个副总裁身上?如果副总裁调皮了,造反了,那雷士是不是就完了?搞研发的副总裁离职了,雷士的研发会瘫痪吗?管生产的副总裁走了,雷士整个的生产会停顿吗?如果一个副总裁离职不干了,公司就倒闭了,那么只能证明雷士的管理一塌糊涂,让人笑掉大牙。一个高管离开,可能会带一两个人走,但绝对不可能把所有团队都带走,下面的员工档案都在公司,我随时可以和他们沟通。当年牛根生带了那么多人走,也没有把伊利搞倒。这些股评人只看到表面现象。

  雷士专卖店具有国美、苏宁的雏形

  其实,我对照明行业新同行的建议是很悲观的:要么赶快转行,要么赶快投降,做配角。别再做美梦了!如今,整个竞争环境变了,过去那种四两拨千斤甚至是投机取巧的做法很难起作用了。雷士曾经做过一些四两拨千斤的事。那时机会太多,强的竞争对手太傲,做十几个亿就开始称王,自高自大,不思进取,而小公司既没有实力又没有理念。雷士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占了先,在兔子睡觉的时候当了冠军。如今,雷士已经练就兔子的本领了,不睡觉了。

  照明行业属于制造业,未来的企业竞争是产业链的竞争。企业实力不是体现在单方面,而是体现在整个产业链上。雷士请的人全是这个行业的顶级人才,工资在行业里是最高的,而且他们还有期权。雷士运营中心少则一百多人,多则三四百人,我们每年投在他们身上的资金高达几个亿。如果企业实力不够,上下游资源又比较弱,与雷士的差距必然会越拉越大。我绝对不是项羽,我也绝对不学睡觉的兔子,我们一定要跑着把双方的综合实力拉开。

  照明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如果没有客户群,没有品牌,没有渠道,即使把产品做出来了也卖不出去。过去是稀缺经济,酒香不怕巷子深,客户会闻着酒香主动过来找你。现在,到处都有酒,酒与酒之间的品质差异不大,如果没有强大的渠道,是很难卖出去的。

  很多人不知道雷士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我们打造的专卖店实际上已经具有国美、苏宁的雏形了。它们以后摇身一变,就是一个大的建材专卖店。这是雷士最值钱的地方,许多人都没有看明白。如果雷士要做陶瓷、木地板,一下子就能覆盖到几千家专卖店,很快就会将这些产品卖出去。

  我们对未来有很多想法,但是不能空想,我们要先把自己擅长的业务做强。做企业就像竞走,既要快又要稳,一定要一步一步走,要把眼前这一步走实了之后再走下一步。我觉得现在这一步还没有走实。雷士可以随时进入泛家居领域,但进入后成不成功,规模能做多大,就很难说了。如果规模做得很小,而别人早已形成了规模效益,硬拼下去就会亏。谁会像傻子一样一直亏下去?我可以做橱柜、陶瓷、木地板,但我一定要考虑怎么去跟那些大品牌竞争。对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的领域,我以后不一定非要涉足不可,可能会与相关企业结成联盟。

  我最瞧不起在自己的领域做不好,却跑到别人的领域去做的企业。前几年广东有家企业在电工领域已经做到行业老大,但被别人超越之后却跑到照明行业来。它以为照明行业的这帮人都是傻瓜,都是软柿子。到最后,这家企业还是做不起来。一只脚还没有站稳,另一只脚却踩到别人的优势领域里去,其实是最愚蠢的做法。有本事,你就在电工行业重新站起来。

  我们不畏惧任何竞争对手,哪怕它是国际性大公司。毛主席当年说,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要重视对手,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对手的弱点和短处。雷士的决策做得非常快,而跨国公司做决策很慢;雷士的产品有几千种,品种非常全,而一些跨国公司的产品品类远远少于雷士;雷士的产品全部是自制,而跨国公司的产品全部是贴牌,相比起来,我们的成本比它们低不少。因此,国际市场的竞争对手不可怕,不要盲目去崇拜他们。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