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杨锐呼吁赶走洋泼妇 抓洋流氓保护无知少女(图)
央视杨锐呼吁赶走洋泼妇,抓洋流氓保护无知少女,洋人在我们眼里总是绅士更多,但不要被蒙蔽了,洋人还是会耍招数,近日央视名嘴杨锐就呼吁赶走洋泼妇,一些洋人借口在中国居住,其实是间谍为了获取中国的资料,而赶走洋泼妇也是指清理那些三非人员。
近日,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杨锐在其微博的认证账户上发布了一条微博,这条微博似乎表达了他对北京市公安局发起的清理“三非”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和非法工作)行动的支持。
以下是他于上周三透过微博实名账户发布的内容全文:
公安部要清扫洋垃圾:抓洋流氓,保护无知少女,五道口和三里屯是重灾区;斩首洋蛇头,美欧失业者来中国圈钱,贩卖人口,妖言惑众鼓励移民;识别洋间谍,找个中国女人同居,职业是搜集情报,以游客为名义为日本韩国和美欧测绘地图,完善GPS;赶走洋泼妇,关闭半岛电视台驻京办,让妖魔化中国的闭嘴滚蛋。
在这条微博中,杨锐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在何处可以逮到“洋垃圾”的建议。他暗示说,洋间谍往往找中国女人同居,以掩护自己的间谍身份。他还使用“洋泼妇”一词来暗指最近被驱逐出中国的半岛电视台(al-Jazeera)记者陈嘉韵(MelissaChan)。
杨锐是中央电视台(CCTV)时事访谈类节目《对话》(Dialogue)的主持人和制片人。这条微博发布后,一些知名的在华外籍专家公开表示,对是否继续接受这档节目的邀请有些犹豫。
21日,杨锐发给《华尔街日报》一份声明,就其微博内容引发的争议进行了解释。
以下是声明原文:
长期以来,许多中国年轻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西方人都是知书达理的,因为这些西方人来自工业国家中的法治社会。大多数西方人的确很友好。他们老老实实地在中国旅行、做生意和谋生。然而有些西方人却并非如此,比如从最近的一些视频中看到的,一名外籍男子在北京的大街上企图猥亵一名中国年轻女子,以及俄罗斯大提琴手在中国火车上粗鲁地嘲弄一名中国中年妇女。
新媒体强大的的传播效应意味着,一些孤立的事件可能引起公众强烈的反应。在看过这些事件后,我将这些外籍人士称作“洋垃圾”,我认为如果他们违反了中国的法律,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我想把他们与外国社区中那些遵守和尊重中国文化和社会规则的安静的大多数区别开来。找出这些洋垃圾可以有助于保护正派的西方人的名誉。我在5月16日发布的微博是一个提醒。无论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篇微博是我看过网上视频后的情绪的反映,我使用了一个不成功的例子,在我看来,最近被逐离境的这个群体对中国和中国人充满敌意。这条微博表达的只是当时的反应,仅此而已。由于对我所说的“泼妇”存在误解,有些人对我发出了更严厉的指责,如果你在金山词霸上或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汉英词典》(第三版,2010年1月)查一下这个词,你会发现,这个词应该被译为“Shrew”(泼妇,悍妇)。
周德义老人今年已经84岁,仍精神矍铄
周德义老人接受记者采访,谈起往事如同历历在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渠县一八旬老汉15岁那年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发誓要娶她为妻。然而事与愿违,有情人却未能终成眷属。此后近70年来,他再也看不上别的女性,至今单身不娶。5月19日,记者在渠县渠南乡采访到了这一故事的男主角周德义老人。
15岁男孩爱上漂亮女生
周德义老人出生于1928年11月,父亲曾是渠县县城有名的袍哥人家,“家里有私人武装。”7岁那年,他父亲为躲避仇家报复,便将儿女分送给两户士绅收养。周德义的养父母在当地也是大户人家,所以他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读了几年私塾后又进进渠县中学读书。
那时,周家四周有一所女子中学,他天天都可以看见女生们从校门进出。懵懂中,他对一名来自广安肖溪的名叫苏秀(化名)的女生情有独钟。
15岁那年的一个假期,周德义在渠江泛船,顺流而下到了肖溪。艄公带他往了一个烟馆,一推门就看见一名样子容貌俊俏的少女在倚窗看书。定睛一看,正是苏秀。原来,苏秀的父亲是肖溪乡的乡长,这个烟馆就是他开的。
回家后,周德义就缠着养母前往苏家提亲。苏家一口应承下来,但是要求他进赘,由于苏家膝下无子,仅有两个女儿。周德义的养父却极力反对,在他看来做上门女婿是很不光彩的事情。
“不管怎样,我只喜欢苏秀。”周德义像吃了秤砣——铁了心。
“等我当了营长就回来娶你!”
1944年12月,周德义响应国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笔从戎,被送至重庆铜梁县受训,编进青年军201师603团3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201师抽调精英组成预备军官练习团,周德义名列其中,1946年6月毕业,获得预备军官证书。
回家探亲期间,周德义踌躇满志的对苏秀说:“等我当了营长就回来娶你!”
带着这个承诺,周德义返回了部队,被编进青年军203师,担任副排长,在江津县受训。其后,这支部队被解放军重创,余部向台湾撤退。在登上军舰的时候,周德义借口忘记带证件,留在了大陆,后来受邀到国民党陆军20军79师237团担任排长。该部队于1949年12月在四川金堂县起义,被解放军整编,周德义曾担任西北军区警卫团一营二连三排排长。
1950年11月,周德义退伍还乡,被安排到重庆某兵工厂上班。但由于他养父看不起“工人”这个身份,遂叫他回乡务农。
乡下务农无颜再见恋人
此时,周家已经衰落,庞大的家族在县城难以维持生活,养父便将母亲、大姨太及其子女等9人分到渠南乡金桥村居住,周德义成为这支“小分队”的顶梁柱,肩负起养家生活的重任。
由于他有文化,村委便让他担任会计职务,一直到1971年被人揭露发“伪军官”身份才遭革职。“不过,革职以后事实上还是我在当会计,由于村上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来取代我,”周德义告诉记者:“直到1981年包产到户我才没做这个工作。”
乡下务农让“等我当了营长就回来娶你”的誓言化为泡影,周德义从此无颜再见苏秀。没多久,苏秀嫁作他人妇,这段恋情彻底结束。
难忘初恋终身不娶
在乡下务农期间,周德义以一己之力侍奉养祖母和养母,将她们送老回山,同时送弟弟妹妹上学读书。除了一个弟弟有先天性智力障碍之外,其余3个妹妹2个弟弟全部通过读书走出了大山。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报答养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周德义说。
这位84岁的老人,今天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腰杆笔挺,声音洪亮,容颜已老却难掩眉宇中的英气。
然而,他终身未娶。据悉,亲友们给他先容过多位对象,但他一个也看不起。“后来先容的那些都不如第一个,所以我就干脆不结婚成亲了。”周德义告诉记者。
他的晚年,是侄儿们在照顾。“伯父把我们全家人拉扯大了,我们肯定会让他安度晚年。”他的一个侄儿说。
周德义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他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幸福甚至很体面。唯一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作为起义职员的他,现在每月只能领取到45元的优抚金。
“固然我不指看靠优抚金养老,但是我那些老战友他们每月领400多,我咋才领这点呢?”他对此颇感迷惑。(记者 靳廷江 董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