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源自皮革下脚料 13批次胶囊被暂停销售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则毒胶囊含重金属铬严重超标的报道,这些毒胶囊被曝系由皮革下脚料制成。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媒体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市场监管处负责人昨日表示,“我们暂时不了解详情,一旦接到通知,将在全省范围内采取相应的监管查处措施。”
记者昨日随机走访了长沙市韶山南路香樟路口附近的顺康大药房、老百姓大药房等多家药店。记者手持这13个批次药品的名单,让药店销售人员一一对照查看是否正在出售,对方的答复均为“没有这个药”、“我们从来不进这种药”。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昨日曝光13种药用铬超标胶囊药物,其成分含有不可食用的工业明胶。这些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流入了修正药业、海外制药等九大药企,样品被检出铬含量严重超标,最高含量超标近90倍。
胶囊之乡
不合格明胶制便宜胶囊
追问:白袋子明胶从何处来?
浙江新昌县儒岙镇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但这些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以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万粒卖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
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浩明透露,胶囊价格悬殊跟明胶原料有很大关系。
记者发现,在当地有一种用白色编织袋包装的便宜明胶,上面没有厂名厂址等任何产品标识,而新昌县多家胶囊厂都在暗中使用这种明胶加工药用胶囊。
不过,各厂家对白袋子明胶来源讳莫如深。
明胶厂
皮革下脚料变明胶
追问:明知铬超标,还卖给胶囊厂?
新昌县华星胶丸厂生产线前负责人徐学明向记者透露,这种神秘的白袋子明胶大多来自河北、江西等地。
根据掌握的线索,记者找到了位于河北衡水阜城县的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在该厂库房里,记者看到大量白袋子包装的明胶。
该厂一名经理称,白袋子包装的明胶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使用了一种价格低廉的“蓝皮”作原料,用这种“蓝皮”加工的明胶业内俗称“蓝皮胶”。
在该厂,记者看见了“蓝皮胶”原料: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的碎皮子,散发着刺鼻的臭味——这实际上就是从皮革厂鞣制后的皮革上面剪裁下来的下脚料。
这些又脏又臭的工业皮革废料,经过生石灰浸渍膨胀、工业强酸强碱中和脱色、多次清洗等一系列工序处理后,变得又白又嫩,看上去跟新鲜动物皮原料没什么两样。
在熬胶车间,清洗后的皮子被放入直径达三四米的熬胶锅里熬成胶液。熬出来的透明胶液,再经过浓缩、凝胶、干燥、粉碎等工序,就摇身一变,成了淡黄色的所谓“蓝皮胶”。
厂里的经理承认,这种明胶实际上就是国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药品原料的工业明胶。
“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鞣制时使用了含铬的鞣制剂,往往会导致铬残留,使用这种“蓝矾皮”加工的工业明胶,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
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经理宋训杰称,“蓝皮”铬不用化(验),肯定超标。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经过调查,记者还发现,江西省弋阳县也有厂家在用工业废料“蓝矾皮”加工这种白袋子工业明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