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开发商跑路对业主伤害大 房价未出现暴跌(3)

  上海某参展楼盘工作人员2:相对来说,我们原来的最早的开价是12000元,所以7588元这个单价是非常划算。

  只是购房者大多保持淡定,不肯贸然出手。

  上海市民1:这种大概是他们的手段吧,实际上降不了多少的,我感觉,我本人的感觉是没有降的,降不了多少。

  上海市民2:(房价)还没有(到底),主要就是外地的,市区的很少,而且是边远的地方。

  同样在4月5号至8号的北京春季房展会上,类似的情形继续上演,开发商降价羞涩,购房人“看的多”、“买的少”,观望依旧。

  购房人1:高。

  购房人2:高。

  购房人3:还是偏贵。

  购房人4:随便看一看。

  购房人5:随便转一转。

  购房人6:五环以外应该在1万(每平米)左右。

  购房人7:昌平我觉得1.3万(每平米)就差不多了,现在昌平的房子全都是2万(每平米)。

  曹建海:“房闹”本身是不值得同情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相信破产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是第一家,其实很多企业处在一个“扛”的状态。当然扛的原因有多种,有的企业觉得未来可能房价还会上涨,国家不 可能看到房地产企业的这个状况不管。我们过去一直是调控一旦趋紧,企业有困难之后,就会紧接着有一个救市的方案,包括地方政府一直就希望救市,这是他们寄 予希望的地方。

  最近,我有一个学生跟我表示,他在一家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是一家房山的企业,他说企业现在房子卖不动,但是不敢降价,因为一降价,老业 主就会打上门来。引起骚乱。现在即使资金链紧了,他们还想发展,还要拿地,还准备到平谷去拿地,他希望用两分五的利息再去拿地,所以他希望得到融资,对于 这样的开发企业,实际上这个杠杆会越来越大。这样的企业目前还是很多的,一方面自己库存很大,一方面资金链非常地紧,但是还必须咬紧牙关,还要继续吃劲, 生存风险是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可能有的企业就会顶不住了。

  如何处理跟老业主的关系比较重要,如果企业把生存当作第一位的,那么他能够处理好跟老业主的关系。有的企业能进行一个适度地赔偿,有的本身资金 链紧张,根本赔不起,这个时候就向当地的司法部门、公安部门进行协调,避免出现 “房闹”的现象,我觉得“房闹”本身是不值得同情的。

  刘戈:像金星这样的房企其实非常多

  (《今日观察》评论员)

  包括当地的一些部门,房地产协会的,他们都出来极力否认金星房地产是一个风向标,认为它是一个个案。为什么说它是一个个案?因为确实这家公司从 今年的1月份开始,就再也没有卖房子,在这之前会零零星星卖一些尾房,以九二折的折扣再卖尾房。也就是说,他的房子是大概在一两年前都已经卖掉了。从这个 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说它的倒闭不是由于房地产调控,是由于它的母公司有窟窿,然后它转移资金,挪用了资金,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我们往深里看,其实它经营了很多的项目,那些项目的核心前提是房价可以一直上涨。他在做很多投资的时候,比如杭州那个酒店的投资,他接手的时候 已经很高了,那么他拿到的这些资金成本非常地高,有好几分的利息,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去拿?他不是说可以通过开酒店还得起这个钱,而是觉得这个房子还可以 卖,比如今年我7亿买的,可能明年我10亿可以卖掉。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他就敢借那个高利贷,所以他所有生意的基本前提就是房价会一直涨下去。其实这样 的企业不在少数,所以表面上看,它不是一个风向标,是一个个案,但实际上类似的企业在江浙一带以及其他地方都非常多。开始是一个小型的制造业企业,有了钱 以后,想挣快钱就进入到房地产领域,进去以后,基本判断房价还会不断地涨,做非常大胆的投资,再遇到宏观调控,最后五个“锅”,有三个“锅盖”都盖不住 了。

  曹建海:部分房地产企业破产是好事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其实有一部分房地产企业破产是好事,不是坏事。如果一个行业长期暴利,实际上就意味着消费者的利益是受到严重损害的,暴利是建立在以消费者利益 损害为代价的基础上的。所以说破产才刚刚开始,房地产企业可以说经营就能发财,就能发一辈子的财,这是不正常的。我觉得不能为这个所吓倒,不能因为这个, 就要进行房地产救市,这是我们目前最应该注意的。

  陈国强:房价会稳中有降 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调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首先从政策面来看,应该说短期内政策面出现松动的可能性不存在。从市场的库存来看,一些重点城市,特别是出台限购的城市,高库存或者去库存的问 题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从企业资金的情况来看,目前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的压力。综合这些方面的情况来看,对于房企来说,他们面临的调控的压力也越来越明 显,那么有更多的企业恐怕会采取以价换量,通过调整价格、回笼资金来实现正常的企业经营。房价出现稳中有降,或者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调,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概 率事件。

  顾云昌:目前正在市场的僵持当中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中央对房价调控的决心是不变的,它的指向一个是保障房的建设不放松,第二就是对房价的合理回归的做法不放松,进一步从紧的政策,恐怕也不太可 能。目前看来,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也不大,现在正在市场的僵持当中,我们也看到了由于首套房贷款的保障,以及它的利率适当下降,形成了一批刚性需求,这个正 在支撑各地的房地产市场,这也是我们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对投资性需求进一步遏制,今年的交易量还是相对稳定的,房价稳中有降的,如果这样的态势出 现,我们坚持下去,那么我们既能够保证房价的合理回归,又能保持一定的开发量和销售量,对我们整个经济稳中求进也是有好处的。

  刘戈:怎样保护业主的权益是对地方政府的一个考验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业主的权益应该怎样保护?地方政府可以做一个提示,也就是说进行一个预案,应该怎么来处理这样的问题,既不要让它发生矛盾的激化,同时也不能无谓地去花纳税人的钱,我觉得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考验。

  曹建海:房价并没有因为调控的长期持续而出现暴跌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们看这些年的房价指数,实际上这些月份的房价回落速度是非常慢的,并没有因为调控的长期地持续,就出现房价暴跌的现象。所以说房价不用担心,现在看起来,离急速暴跌还差得很远,而且根本还没有出现。

  >>>4月21日大型看房团11线齐发看遍京城热盘

[上一页] [1] [2] [3]

本文导航

  • 专家称开发商跑路对业主伤害大 房价未出现
  • 购房者大多保持淡定,不肯贸然出手
  • 专家称开发商跑路对业主伤害大 房价未出现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