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还剩几瓢刚需?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南京新建商品住宅认购15367套,成交12975套。其中三月份单月认购8084套。
然而,刚迈入二季度,楼市销售情况开始走低。清明小长假扫尽楼市风光。业内人士反映,需求最迫切的一部分刚需已经逐渐被市场消化,留下来的人群购房意愿明显减弱。专家预测,四月份超过6000套的新增供应足以再制造出一个小高潮,但季度内每往后一天,销售压力将越巨大。
银四月·成色分析
供应力度增强,购房意愿减弱
根据南京市网上房地产数据,3月份全市共认购新建商品住宅8048套,大批刚需产品低价开盘,撬动刚需频频出手,高科荣域、东郊小镇、招商泰格公寓、弘阳旭日学府等项目成为楼市久违的“日光盘”,让“金三月”得以名副其实。
然而,清明假期前后,市场风向急转,日均认购连续一周跌破200套。业内人士戏称,“金三银四”就像一次跨栏跑,跑到半程,突然被一个栏架绊倒,虽然已经原地爬起,却难再维持原来的加速度。数据显示,自上周六(4月7日)开始,楼市日均认购量回归200套以上,但仅持续四天,前天再度回落至112套。仙林某楼盘营销总监表示:“3月份几乎是楼市对刚需购买力的一次‘大洗劫’,各家都在推优惠房源抢客源,成效很明显。但在价格维持不变的情况下,4月份准客户的购买意向明显已经不那么迫切。”
据不完全统计,4月份全市共有43个项目超过6000套新增房源上市,其中均价在12000元/㎡以下的刚需房源占比超过75%。相比之下,即便是销量井喷的3月份,实际推出的房源仅有4400套。截至本月10日,4月上旬已完成1990套认购,若要重现3月份的辉煌局面,中旬及下旬的日均认购需达到303套。
利好影响微弱,出货意愿强烈
庞大的销售压力面前,“银四月”是否还有盼头?对此,网尚研究机构总经理李智、天诚不动产研究所副所长吴翔华观点较为一致:开发商如果继续以价换量,高成交还能维持一段时间,但热度可能有所降低。
根据数据,4月份全市有113家楼盘给出了明显的购房优惠,降价的广度、深度继续拓展;新增的数千套房源也将为购房者提供更广阔的选择余地。南京房地产开发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张辉表示,4月将是开发商采取的又一次主动出击行动,快速出货将比3月更坚定。量多价低,四月份仍然值得期待。
张辉还表示,继3月下旬温总理关于“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的利空信号之后,政策层面已经出现微妙变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季度例会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首套房贷利率目前也出现下调。这些利好或将支撑4月份市场继续向好。相反,吴翔华则认为,由于刚需对政策的敏感性并不如投资客群强烈, “迹象”若不落实成实际政策条款,对市场影响并不大。
二季度·走向探讨
购买力即将耗尽?
从整个二季度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本轮调控至今,刚需一直是购房主力。一季度12975套的总成交,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34%。随着一季度的“飘红”业绩,长期积压起来的刚需已经逐渐完成置业。有限的需求被消耗,新的需求暂未产生,二季度市场似乎已经提前铺好了一条下坡路。
上海道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邵雪松认为,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房价下降带来的边际效应已经在递减。他分析:“经历过今春的回暖,刚需群体中买房意愿迫切的人群已经明显减少;中央多次强化调控不动摇的决心也使购买力有了观望的理由;此外,随着刚需户型产品频遭抢购,大户型房源比例增加,必然导致成交减缓。接下来开发商只能等待刚需再次累积,重新以价换量。”
吴翔华也表示,刚需购买力会在一两个季度内耗尽。届时,市场重新进入萧条期,只能等待下一波降价,触及更低收入者的购房敏感线,创造新的刚需。但鉴于房地产开发成本相对刚性,第二轮降价仍需等待更低成本的产品出现,等待周期较长。
有专家认为,买方市场中,当刚需产品价格处于同一水平线,楼盘的居住品质将成为竞争的新发端。
□现代快报记者 肖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