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资格审核 确保分配公平公开透明
全方位资格审核 确保分配公平公开透明
资格审核,是维护保障房公平性的第一道关口。
上海市房管局表示,上海力求在制度设计上和实际操作中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开透明。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所有政策、规则广而告之。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
障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房的申请准入标准和审核供应办法均及时通过新闻媒体、政府部门门户网站向全市发布,让公众知晓。
准入审核严格把关。共有产权保障房和廉租住房实施严格的“两级审核、两次公示”,并充分利用上海信息化审核的技术优势尽力提升审核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审核结果和分配过程主动公开。共有产权保障房和廉租实物配租的摇号排序、轮候选房活动全程公开,公证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风行风监督员、新闻媒体等现场监督。
据统计,自2007年3月至2011年年底,受居民申请家庭委托授权,核对中心对24000余户廉租房申请家庭进行核对,其中有6000多户家
庭被检出。在2010年以来三批次共有产权房(经适房)申请审核中,共有3675户家庭被检出,检出率分别为9.1%、8.4%和8.0%,检出率逐年下降。
多元化筹资拓展融资渠道 解保障房资金之渴
资金一直是困扰上海保障房建设的一大难题,据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介绍,在廉租房、公租房建设方面,上海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研究和探索公租房建设投融资模式,吸引多种渠道资金以多元化方式支持保障房建设。
根据中金公司的报告,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由政府出地及税费减免,由开发商建造并赚取不超过3%的利润;而廉租房土地和建设资金均由政府提供,因此廉租房成为对资金需求最迫切的保障性住房,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廉租房所受影响最大。
在经济适用房、动迁安置房建设方面,上海市已形成“企业兴建、定向供应、滚动开发”的良性运行机制,由项目中标企业带资开发建设,资金可以通过出售回笼,银行信贷资金也比较愿意进入。
公租房已成为保障房建设的最大难点,其症结在于融资难。
目前解决公租房资金问题主要有四个渠道:一是用好土地出让金收益;二是充分利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三是积极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四是通过配建手段筹集房源和资金,五是设法降低土地成本。
位于杨浦区的尚景园项目和徐汇区的馨宁公寓项目正是上海多渠道解决公租房资金问题的有效尝试。如今这两个项目已进入分配程序,均可提取公积金来支付房租。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公租房定位为只租不售,且租金水平比市场价格要低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通常需要20到30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因此愿意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开发商比较少,同时银行放贷也十分谨慎。通常由政府分派指标给市区级国企来做。
上海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一批被指定给市属五大地产集团公司,分别为上海城投、上海地产、上海建工、绿地和上海城建。作为上海市国有房企中最大的五家公司,他们当仁不让成为上海保障房战略中的先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