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佳陶瓷的非正常“死亡”

提要:“这次是来真的了”宜昌首佳陶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曾美祥如是说。高耸的商品房透露着都市繁华的生活气息,与对面仅有一路之隔的陶瓷厂有些格格不入  曾美祥所说的“这次”是指2011年8月2日宜都市行政服务中心公布的《关于首佳陶瓷搬迁办理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给它带来“杀生之祸”的原因是“出生地”问题。工厂所在的位置恰好处于宜都市城市扩张运动进行得最为迅速的地带,在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双重压力下,它不得不死。
  
  政府给出“判决结果”的时间最早是在2010年1月,结果是首佳陶瓷被“驱逐出境”,到该市偏远的乡镇重新征地扩建;但其间却因多方原因被“缓刑”了两年,但到最后起初的这份“判决”亦没有生效。
  
  曾美祥介绍,首佳陶瓷虽地处宜都市陆城街道,但上级主管部门却并不是陆城街道,而是建厂初期的注册地宜都市五眼泉镇,这就使得拆迁过程中被多卷进了一个部门,而本报记者在首佳陶瓷办公大楼看到,该企业获得的多张荣誉证书中颁发部门均是宜都市五眼泉镇。
  
  知情人士透露,引发两年搬迁未遂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与政府在赔偿款上未达成一致,该人士表示,宜都市最终给出2亿元赔偿金额后双方才达成一致。但曾美祥对上述内容予以否认,他说未搬迁的主因涉及多个方面,而赔偿金额目前正在进行评估还没有确定,“能有个1亿元就已经不错了”。
  
  曾美祥介绍,今年开年首佳陶瓷就已经开始计划拆除工作,目前宜都市十几个部门正在工厂里“坐阵”进行资产评估,方式是细到“连一张办公桌都会被政府处理”的整体收购,“预计四月底可评估完毕,五月初就要进行拆除”。
  
  4月3日,本报记者在首佳陶瓷看到,工厂里早已人去厂空,仅有三四名工人在清理车间内部的财物,占地面积200余亩的工厂里寂静得有些可怕,曾美祥透露,公司内部主管以上级别的管理层早已跳槽到周边陶瓷企业,而他自己也有好几家企业向他下了聘书;“把这边忙完了,我就过去”。
  
  前身系中外合资,半年亏700万
  
  回溯首佳陶瓷的八个春秋,可以复盘一家先落后起、惨遭易主,但并不为多少人关注的企业人生。
  
  2004年下半年,由马来西亚人投资的宜昌新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首条水晶砖生产线点火投产;那时的陶瓷行业还是一个充满暴利和诱惑的行业,但企业运营状况却并不理想,因销量不畅,生产线在半年时间里开开停停,前后共持续了6个月,在亏损了700万元人民币后无疾而终。

  这便是首佳陶瓷的前身。
  
  直到今日首佳陶瓷门口,中外合资宜昌新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招牌依然保留,只是在岁月的侵蚀中失去了原先的青春与润泽,朱红的字体有些破损和苍白。旗杆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不再是矩形状,看起来更像一块破布。
  
  2005年12月5日,首佳陶瓷四大股东与马来西亚人签订合同,租用生产线。同年12月20号,生产线再次点火。
  
  2006年4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宜昌市首佳陶瓷有限公司”,四大股东共集资2400万元整体买下这家曾经经营不善的陶瓷厂,那是首佳陶瓷飞速发展壮大的机遇期。2007年,第二条生产线建成投产;期间生产过水晶砖、瓷片和仿古砖。
  
  “那个时候四周还都是农田,每到夜晚犬吠虫鸣”。回忆起曾经工厂周边的荒芜与萧条,曾美祥深深的慨叹一番,“这几年宜都发展得太快了!”
  
  2010年,首佳陶瓷多项荣誉加身,旗下品牌巨比特被评为宜昌市知名商标和湖北省十二届消费者满意商品。但也是这一年,因城市扩容与生产污染上的不兼容,政府部门主动找上门来下了搬迁令。
  
  从首佳陶瓷07年二线投产以来至今,每年的销售额都基本稳定在了1.1亿元——1.3亿元之间。“企业发展虽没有逐步壮大,但也平稳正常”,曾美祥介绍说。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