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项目地处上海浦东新区,位于一座高端办公楼一层。不同于普通商业街道用封闭幕墙隔绝室内外空间的沉闷布局,项目沿街生动、开放的形态,让街道成为人与人发生交流的场所,形成有“厚度”与“温度”的城市界面。这家精品咖啡店以拥抱的姿态面向公众开放,让MULY化身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迄今为止坐拥8000家咖啡店的记录,令“魔都”上海成为全球拥有coffee bar最多的城市。上海的咖啡文化拥有国际、多元、包容的独特魅力,见证了无数本土咖啡厅的孕育、成长与发展,也成就了无数各异社交空间的百花齐放,这其中就包括MULY。
咖啡文化的主角并不只有咖啡,更是上海支持各种主体良性发展的城市魅力。MULY旨在持续传递独立的空间体验与专注精品咖啡的味觉探索,以轻松的设计语汇为引导,建立咖啡消费者与年轻化新生活的纽带。我们希望将咖啡文化的传承与充满海派摩登的都市底蕴并置呈现,让MULY成为基于本土咖啡生活方式与当代社交节奏的一个珍贵的文化样本。
设计逻辑以起、承、转、合的序列式节奏,注解商业空间的艺术价值。外立面所采用的喷砂不锈钢材质,以金属质感配以直观醒目的品牌LOGO,动感与摩登的气质随即被唤醒,与写字楼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形成和谐稳定的构图。遮阳伞与室外卡座以灵活的自由动线排列于庭前,兼顾造景及休憩聊天之用。
作为临街的店铺设计项目,在外立面设计上,对理想城市社交界面的探索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项目本身并非孤立地处于真空,相反,其存在的那一刻便已悄然融合进城市尺度,闯入大众的生活。我们希望MULY不再只是提供一杯咖啡的独立空间,它将“放松”下来,作为一个多元的载体,兼具交流互动的共享平台功能。与此同时,店铺把自己的一部分外向化,将开敞的公共空间纳入街区的肌理之中,这个小小的贡献悄然提升了城市形象与空间体验。
步入室内,吧台以极简几何形的构成方式置于空间与流线的中心,引导顾客往来,感受场景变幻。同时它也是作为艺术装置的存在,占据着空间的视觉核心。室内的设计手法与MULY建立之初所拟定的视觉基调具有很大关系:整体把控却富于巧思,不拘泥于单一可能。
简约的银色体块吧台,有序阵列的泡泡灯,与光源相映成趣的水纹玻璃点缀其中;水磨石材质打造的灰色地面打底,暖色家具以轻松的姿态置入场地,开放吧台上方的彩色灯带上不经意地强调着品牌文化,同时配以咖啡制作的明档展示,以上元素共同串联起不同区块的空间趣味。窗明几净,室内与户外相互映衬,带来视觉联动的别样惬意。
设计师对咖啡厅的核心功能及本质需求作出了充分、专业的回应。咖啡品牌店的良性循环除去咖啡豆自身品质以外,出品设备与空间视觉协调同样是决定一家咖啡店出色与否的重要部分,它们是咖啡社交行为发生下的背景板。设计师选择并围绕设计简洁的咖啡操作台,合理容纳空间中常见的电器设备——优化咖啡师与日常出品的互动,以更轻松的状态投入到热爱且专注的咖啡工作中去。
四面通透的落地窗让视觉空间逐渐变得开阔,头顶上荡漾的「涟漪」、垂坠的「光斑」共同形成丰富的艺术接口,弱化了内部空间的暗沉与限制。设计语言在本质上始终纯粹:物我相融,交互通感,回归本真。人穿梭其中,并未感到丝毫的局促,反而不知不觉地,便在空间所编织的氛围里踏上音乐与咖啡相伴的艺术之旅。
上海闻名遐迩的咖啡文化正是这一座座散落其中的咖啡厅与城市相互碰撞,相互成就所达成的良性结果。MULY是一处承载美好记忆的据点,它的存在反映出上海都市文化的缩影:温暖、放松且自在。街角散发着咖啡香气与“人气儿”的空间,如同一个温和的容器,其中的精神养分得以滋润无数平凡且动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