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设计师李红个人公众号“其桑桃子”,印入视野的第一句话是“炖锅鸡汤,阅后即焚”。诙谐、幽默而又充满果敢与率性的形象跃然眼前。《风格嘛,总是会被玩儿土的!》、《设计师,你还可以躺得更平一点!》……有别于大多数不善言辞的设计师,李红的文字似乎带着一种天然的人格魅力,让人不禁想一看再看。
但她并不止于这一面,她常常说:“一直不愿给自己设限,画画,做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写书,研究材料,讲课,拍抖音视频,耍酷卖萌……”。每一个她似乎都充满活力,在艺术圈,她是美术专业学院出身的自由画家;在设计界,她是如不停旋转的陀螺般忙碌的敬业设计师;在材料领域,她是不断钻研的专业研究者;在文学的世界里,她又是孜孜不倦输出专业内容、凭借独特视角洞见人生的作者。
此次DESIGN TRENDS设计趋势特别访谈知名设计师李红,揭秘拥有多重身份的她,是如何在不同领域的探索中建立多重认知。同时,立足于当代人文语境,探讨艺术、文学与设计的连结。
李红
YDS设计机构联合创始人/李红设计材料研究所创办人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李红桃子的创作范畴涵盖绘画、装置、家居产品类的艺术设计。旨在建立生活与艺术之间桥樑的公共介入。作品多以木材、金属、布料与新型材料结合,重新发现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造型艺术及其所具有的深厚生命力。倡导真实做人,艺术生活。
是斜杠青年,更是不受限、不被定义的“自我”
深耕设计领域多年的李红,在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家居设计、材料研究等方面皆有着深度的见解。我们常常看见,她活跃于各种平台。今天在某某大赛担任评委,明天是社交平台上的大V被粉丝们不断催更,后天又马不停蹄地发布了最新的设计作品。
设计师、自由画家、专栏作者、材料研究者、讲师、社交平台上的KOI,每一个身份似乎都在定义她,但是每一个身份又是她不受限制的原因。她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所有人的不幸福和苦难都是我们生命一部分。一定要培养在工作之外的激情做个斜杠青年。”因此,面对人生的挑战,她始终“轻装上阵,放空自我”,以第三者的视角审视自我,并填充缺失的那一部分,再利用优势不断优化自身的资源和知识体系。
恰如李红所言,设计对于她来说是“痛苦的过程”与“片刻的欢愉”。但当被问及为何选择进入设计领域时,李红颇具深意的回答道:“设计让我的生命充满意义”。或许正是这种意义,让她在设计中,痛苦并享受着,孤独亦愉悦着。
“在设计这个行业中,设计师必须要迅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动作要快,姿势要帅,否则你很可能就没有机会了。”李红缓缓说道。
设计源于艺术,更源于生活
“概念的起源一定是来自对周遭事物的观察,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设计。”李红关于设计的启蒙,源于艺术,更源自于生活。美术教育专业出身的她,往往善于自艺术的海洋中、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美,呈现美。
2020年,在40UNDER40中国(四川)设计杰出青年思想会上,李红从青年画家罗玉其先生的《向日葵》中汲取灵感,并以画家本人画的小黄鱼为整体印象,设计了一个向日葵金鱼的艺术装置。
Minotti艺术盒子
这是一个25平方的黑盒子,朦胧的灯光、轻盈的欧根纱面料、舞动的仿真花向日葵,以及一些狗尾巴杂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恰如罗玉其先生的每一束向日葵和每一条鱼,在一片喧嚣的灿烂背景中,充斥着热闹的色彩,每一个个体在其中显得尤为孤独、个性。
“做‘设计师’这一行,要在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身体力行地去呈现‘美’这件事,这本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片刻的欢愉来自于呈现的好结果和客户的肯定 —— 我们终将以各种方式走向成熟。”李红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写道。
彼时,已然四十岁的李红,在这一场设计中,基于自己对于生活、对于艺术、对于设计的独特理解,诠释了自己的四十岁,同时也致敬了许许多多设计师的四十岁。
在她看来,从某种层面上看,艺术与设计,实际上是两种抱有不同目的性的创作形式。我们常常会被问及,艺术从哪里来?李红也曾有过这样疑惑,并在网上搜索过许多关于艺术的起源学说,比如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等。但这些都不是她想要的答案。
最终她引用了英国人贡布里希(E.H. Gombrich)的一句话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她认为,所有能给我们带来感动的艺术和艺术品,往往都包含了人类自身最真挚的情感。因此,艺术从来都是真实的感情,设计亦是如此。
设计师的精神时代已然来临
伴随着疫情常态化、经济环境收紧、消费需求转型升级,设计的底层逻辑随之改变。李红在2020年的一篇文章中提及,“设计师的物质时代已经过去,精神时代已然来临。”
从前,当物质相对贫瘠的时候,我们对于“家”的想象可能是宽敞明亮的客厅、现代化的厨卫设施、温馨舒适的卧室。但来到今天,当物质需求已经被满足,日常生活之外的“诗与远方”,成为了当代消费群体的一种精神需求。而这种转变直接影响着设计师走向新的精神时代。
李红认为,“精神是一切的基础,精神能创造物质”。在她的作品中,我们不仅仅看见了她对时代的理解,更多的是,她站在使用者角度思考所阐述的理解。在她的设计理念中,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是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建筑和室内的生长规律,尊重设计业态的市场规律,尊重投资者的经验,并用自身的设计经验和设计知识替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创造价值的。
在成都礼物一案,它既是成都礼物的空间载体,亦是李红献给成都的一份设计礼物。设计以“礼物”为题,将建筑化身为一个巨大的白色盒子,银杏叶作为属于成都的记忆符号,成为了空间的点睛之笔,被赋予了深刻的意涵。
在九墟堂中医馆一案中,李红凭借着对材料、对时代的独特理解,赋新了传统中医馆形象。厚重质朴的石材与时尚炫目的金属,在虚实和轻重缓急之间形成富有生命力的冲突感。兼具现代简约与古典东方的空间格调,碰撞出属于九墟堂中医馆的场域氛围。
面对当下中国的设计,李红提出,一方面,由于信息通讯的高速发展,我们已经处于没有隔阂的时代,各种流行或者即将流行的标签,已经看不出地域或文化的差异。另一方面,基于无国界或是无城市界限的设计,国际化是优势,但对设计者来说,向内和向外是同等重要。因此,只有关注当下,关注身边,关注眼前,才能做更有生命力的设计。
在李红的身上,我们可以轻易地捕捉到很多关键词,比如羌族人、斜杠青年、70后设计师、社交平台的内容创作者等等。一直以来,她都在以专业探索的精神去不断发掘自己的兴趣以及补足自身的不足。但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介绍李红,或许应该是 —— 设计师李红。
在访谈的最后,她以比利时雕塑家盖卢瓦曾说过的话 —— “你看见的,是我塑造的;你没看见的,就是我心中所追求的”,寄望于新一代年轻设计师,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专业、无畏、天真的好设计师。同时,也鼓励像年轻设计师一样依旧努力在设计前线的自己,做好当下,从当下探索未来,共创设计趋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