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ewee/欧蒂娜·戴克 interviewer/Aurélie Biraud translator/韩苗

●关于欧蒂娜·戴克及其工作
Q: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建筑这条路?在设计生涯初期你遭遇过哪些挫折?你取得的成就达到了当初的预期吗?
欧蒂娜·戴克:在学习艺术历史的第一个年头我决定选择建筑。在取得高中学位后,我并不知道我想要做什么。最开始我想到巴黎学习装饰艺术,但由于我当时还是未成年人,父母并不希望我只身前往巴黎,因此最终我选择了艺术历史。而就在这时候,我认识了许多学建筑的同学。20世纪70年代前后,我并不认为建筑是一份十分适合女性从事的工作,但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到学校报名,通过了入学考试,踏上了建筑的道路。
在我的职业生涯初期,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一切皆有可能。但后来我意识到事实上我的工作推进速度比其他人慢。首先,业主们一看到我如此年轻就开始做建筑师都感到既惊讶又好奇,继而又会好奇一个女性为什么会从事建筑师的职业。他们对我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无疑会对我的工作推进速度造成影响。我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这一事实,发现坚持自己的路实际上会节省时间。由于我必须费劲心思去证明我想要做的事情是可行的,所以我变得更加坚定,更加强大。这使我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并且没有人可以否认我的创作是自由的,而这种自由也成就了今天的我!
Q:如果你没有从事建筑,你现在可能会在做什么工作?
欧蒂娜·戴克:我是一个探险家。建筑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必须具备冒险精神。我们必须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探险家可以胜任多种领域的工作,而不仅仅像电影《夺宝奇兵》里的印第安那·琼斯那样。探险家要从一开始即树立目标,并竭尽所能、不计代价地去完成它。
Q:你希望人们从你的作品中看到什么?
欧蒂娜·戴克:在做项目时,我希望确保建筑的使用者和居住者能够获得舒适良好的居住环境,超越简单的住宅建筑所带来的居住体验。当前的生活方式已十分复杂,许多人的生活都十分艰难,因此建筑不应该是一种惩罚,它必须能够使用户获得惬意的时光,逃离外部世界的喧嚣。
Q: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获得最佳的灵感?
欧蒂娜·戴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因为我们永远无法得知灵感何时会迸发。我习惯周末去郊外游玩,拥抱大自然。在休息时灵感就会自然而然地闪现。对我来说,一段旅行就是一个假期,在飞机上放松身体的同时,我的大脑在积极地思考。
●关于事务所
Q:能否请你简单描述你的建筑事务所?
欧蒂娜·戴克:事务所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演变,但直至今日它依然是一个规模不是很大的小型事务所。当然,我也并不希望看到它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很大的机构。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无论工作性质或项目大小,都要保证质量,达到我的期望值,而不是一次就完成50或60个项目。我不想也没有能力经营超出现有规模的公司。我的事务所带有工作坊的性质,我十分信任我的工作伙伴,我赋予他们以充分的自由,由他们把控项目。在事务所,我并不是唯一一个拥有好想法的人,所有同事对项目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由我来保证我们所提出想法的完美度,并确保其在项目进展中的完成度。这或许很耗时,但这是一条清晰的线索,不会无疾而终。我们需要一如既往地保持项目伊始时的创作热情,不受项目变化的影响。
Q:从第一个项目直到现在,你的创作经历了哪些演变?
欧蒂娜·戴克:在我看来,最初的几个项目还处于学习摸索阶段,通过这些项目我获得了自我认可。需要说明的是我并没有认真学习过建筑,在学校时我收获甚少,只知道要拿到学位。当我面对第一个项目时,由于没有模式可循,又缺乏和建筑师一起工作的经历,因此我必须在工作中学习,积极思考。最后持续几年的项目和学习经历成为了我认识自己的过程,并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建筑师所真正希望建造的项目。但是学无止境,与其他人相比,我浪费了5~10年的学习时间(我花了5~10年的时间边做项目边学习),不过回头想想,这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因?刮曳⒚髁俗约旱墓ぷ飨低常⒓岫宋业慕ㄖ拍睢?/p>
Q:你最美好的工作记忆是什么?
欧蒂娜·戴克:我的工作中并没有最美好的记忆,但充满惊喜!每个建筑都令我获得不同的体验,因此每当想到第二天还有新工作的那种欣喜便是我最喜欢的记忆。看到我们脑海中想象的形象成为现实令我惊喜万分,我会说“这是我们完成的,令人印象深刻”。但这就是一个美好的记忆吗?在我看来,当项目竣工,人们为此而欢欣鼓舞,并对我说“谢谢”时才是最美好的时刻。
比如在Macro罗马当代艺术博物馆揭幕时,人们纷纷对我表示感谢,这深深地打动了我,这是多么美妙的记忆!要知道当时我经历了几年的低潮期。还记得一个早上,业主和我会面,并问了一个我经常遇到的问题,“你的项目是为谁而建?”事实上,尽管有城市政府和负责人把控方向,但在做博物馆项目时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用户是谁。对我来说,真正的用户就是大众,是到博物馆参观的大众。因此,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我当然知道如何建造美丽的建筑。看到开心的人们就是我最美好的记忆!
●关于感受与个性气质
Q:在参观其他建筑师作品时,你最看重的是哪些品质?有哪些建筑曾带给你深刻的印象?
欧蒂娜·戴克:首先,由于工作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因此我并没有太多时间去各地参观。但旅行时偶尔可以去参观一两处建筑。我希望可以从建筑中看到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可以在心中欢呼:“哇哦,这的确是奇思妙想!”然后当我看到这位建筑师时可以告诉他:“你有一个很奇妙的想法,太棒了。” 当我在洛杉矶的一个会议上首次介绍雷恩西部人民银行方案时,邀请我的学院院长说“我嫉妒你的想法”。这是一个巨大的褒奖!我也会嫉妒其他人的想法。和我类似的建筑不能打动我,我期望看到不同的事物和对我有影响的观点。
一直以来都有许多深深触动我的建筑作品。首先是勒·柯布西耶的拉图雷特修道院。很久以前,家住里昂的一位朋友带我去参观了这一建筑。我们进入小礼拜堂,整体的空间和灯光设计令我如痴如醉,在将近10分钟的时间里忘却了一切。我静静地坐在那里,被一股神奇而强大的力量包围。我被深深地触动了,以致于当我回去参加一个会议时,我几乎不想重回教堂,以免破坏它最初带给我的情感记忆。
其次是高迪在巴塞罗那建造的圣家族大教堂。空间景致和视角超乎想象,同时又是一个压缩空间。风吹过高塔,楼梯设计带给人漂浮的感觉,令人记忆深刻。我曾经说圣家族大教堂竣工的日子即将是世界末日,它本不必要被建造完成。但事实上建筑已经落成,它的力量和品质也大打折扣。
第三个打动我的是由里伯斯金设计的当时还未完工的柏林犹太博物馆。建筑由混凝土建造而成,穿过被称为“空虚时间”的虚空空间,反向的坡道系统令人感觉在不断后退,而不是前进,空虚的塔楼被埋在地下,立面上的小洞成为唯一的光源;两面墙互相联系,但不直接接触,纤细的槽口提供了垂直光束。在建筑中就如同置身于黑暗中。除了从小洞中穿透进来的城市的声音外,建筑内没有任何杂音,营造了强大的沉默的力量。这真是一个绝妙的空间,令人称奇!在项目完成后我又一次参观了该建筑,除了塔楼之外所有的墙都已被灰泥装饰,各种展览也使建筑失去了原有的力量。
Q:你认为建筑职业更需要科学的理性思维还是创意设计呢?欧蒂娜·戴克:创意和科学思维缺一不可。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创意,因为建筑是一项发明。大脑集中各种奇思妙想,迸发出“创意火花”,而不遵循特定的路径。大脑依旧自身的机制,整合其储存的所有数据,最终实现灵感的迸发。
Q:你认为在未来的25年里建筑的角色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欧蒂娜·戴克:我不知道建筑将如何演变,但我能确定的是建筑作为时代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反映,将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问题是建筑的存在与延续必须超越它被建造的时代,为此建筑必须能够适应和接受生活方式等各个层面的社会变迁。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工业化、生产方式和人际交流都已步入新阶段,因此建筑也必然要接受这些变化。未来,人们的工作、居住、饮食和受教育方式都将不同于今日的状态,因此建筑必须与之相契合,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便利。
●关于项目
Q:项目所在地对设计有哪些影响?
欧蒂娜·戴克:项目位置是设计的核心。建筑是为特定地点所设计的,是不能在其他地点被复制的。我不赞同在世界各地无休止地重复建造千篇一律的建筑。建筑起源于特定的场所,场所是定义设计想法的根本。
Q:你会在项目中应用创新技术吗?
欧蒂娜·戴克:我热衷于建筑与创造,所以我愿意实验,探寻极限,将材料变成现实。这就是我的创新方式。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我超越,实现心中所想和事务所的目标。
●关于南京项目
Q:能谈谈南京直立猿人化石大遗址博物馆这个项目吗?
欧蒂娜·戴克:这个项目有鲜明的地区特点,正是这一点激发了我的设计灵感。它与场地内的山洞息息相关,古猿人曾在这里居住,他们的骨骼在洞穴中被发现。博物馆是与“南京人”的发现联系在一起的,项目设计不能脱离这一背景。我不能仅仅是在场地内放置一个物体,博物馆必须与这座山建立联系。我们面对的是森林中的一片高架空地,但我提议将项目放置于更加开放的区域。如此一来,建筑可以依靠山脉,让山脉的轮廓线凸显出来。同时,经过变形、转化的建筑如同从山间自然浮现,建立与出土的古猿人、骨骼和自然环境的直接联系。
Q:在博物馆设计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欧蒂娜·戴克:在构思项目方面我一直得心应手。如果项目不够好,那就最好立刻停止!
Q:在南京博物馆项目中你最喜欢的是哪部分?
欧蒂娜·戴克:全部。博物馆是一个整体,它的全部我都十分喜欢!
Q:你希望通过博物馆项目传达和创造何种印象或情绪?
欧蒂娜·戴克:我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博物馆和山脉是紧密联系的;它来源于山脉,因此也属于这一地区,属于在山中出土的古人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他们的房子!游客们不应该只看到出土的骨骼,更应该了解区域历史和地质情况。所以问题就转变成设计一条路径,使游客们能够在很快的时间里充分深入地参观博物馆。路径设计对任何博物馆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综合考量考古元素和地质元素的差异,建筑被一分为二,并在两侧都设置了路径,使游客既可以进入地质区,又可进入考古区。两部分之间的中心点如同一个中庭,将两部分连接起来,使游客们可以在各个楼层自由通行,或在地质区一侧,或在考古区一侧。如此一来,他们的摄入探索博物馆空间的好奇心就被激发了。自动扶梯保证了人们可以在各楼层之间流通,踏上探索之旅。
●关于中国
Q:在你看来,西方国家和中国在建筑实践方面的显著差异有哪些?
欧蒂娜·戴克: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建筑实践方面的,但我发现中国和大部分的东南亚国家与西方国家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双方对明天、对未来的欲望与好奇心。西方人的观念还停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而在东、南亚国家,尤其在中国,我们能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和探索新事物的欲望。这无疑是十分令人兴奋的,迫使我们超越自我!
Q:你怎样看待中国的知名建筑师?有哪些中国建筑曾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为什么?
欧蒂娜·戴克:我认识许多中国建筑师,尤其是北京建筑师。在面对西方建筑师时,他们并不需要感觉相形见绌,因为他们处于同一水平。新一代的建筑师与西方建筑师并无二致。而王澍等建筑师也开始通过自己的作品重拾传统中国建筑的价值,并将其应用到21世纪的建筑中。王澍的做法不一定会创造出国际性的建筑,但他的建筑却与场地紧密相关。我在南京设计的博物馆也是如此,它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不属于西方那套价值观念。
Q:你在中国有哪些项目计划?你是否希望有更多的中国项目或开办一个中国事务所?
欧蒂娜·戴克:我希望在中国开办一家办事处,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众多项目,一家博物馆远远不够。
Q:你在南京还有一个住宅项目即将落成,这是巧合吗?能不能谈谈这个项目?
欧蒂娜·戴克:这个住宅项目是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进行的。2003年南京市想在城外的一块场地上建造一组住宅。矶崎新作为负责人挑选了20位建筑师(10位中国建筑师,10位国际建筑师)共同来完成这个项目。2003年8月我们一起考察了南京和项目场地,确定了很多细节。现在这个项目的部分建筑已经开始实施,第一批的5栋住宅已经完成。我的项目目前仅完成了结构。如果回到南京,我将继续跟进这一项目。
●总结
Q:你是否认为今天的建筑似乎过于追求时尚和潮流?
欧蒂娜·戴克:我不认为建筑是一种潮流,但建筑能够自然激发人们的兴趣,因为每个人都是建筑的使用者、居住者。人们在建筑内工作、运动、放松、休闲……建筑与城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复杂课题,并且我们需要结合它们与人类的关系一同思考。人们的感受会反过来影响建筑师的创作,这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对话和代表性课题。建筑应该让不同社区的人们形成归属感。人们乐于去接受带有社区特征的建筑,而不愿意看到大同小异的体块。
Q:对于未来你有哪些担忧?
欧蒂娜·戴克:我无所畏惧,恰恰相反,我满心期待,充满好奇!
来源:UED杂志第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