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一如既往的尊重原创设计
我们一如既往的推动行业发展
我们一如既往的关注艺术生活
当我们砥砺前行时
偶然回过神来,已过去了十年
第十届【陈设中国·晶麒麟奖】征集2300余件作品,历经300个日夜,160件入围,最终评出29件提名作品进入决赛。这是我们的十年,也是设计者的十年。12月与广东佛山再聚首,【陈设中国·晶麒麟奖】与你相约「中国室内设计周」,在现场,我们共同见证!
【陈设中国·晶麒麟奖】
空间陈设美学奖大奖提名作品展示
作品:杭州玉玲珑餐厅
设计者:陈林

玉玲珑者,花石纲之遗石也。今天的杭城玉玲珑餐厅得名于太湖石,又似乎超越了太湖石。玉玲珑于室内造园,一时名盛,坊间业内皆为人称道,这些都得自“天时”与“人和”。


天时者,人和之基。当下,人心向古,回归意识强烈。喧暄闹市中,东方美学的源泉在哪里寻呢,园林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宋徽宗造艮岳,理水掇山,宣和四年成之,所谓“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南北相续,左山右水,前溪后垄,连绵而弥满,叠山而怀谷。

艮岳算得上是艺术空间的一次完整性的呈现。可惜后世不存,只留下了一些遗石,让后人怀想并亲近。玉玲珑定名的初心,就来源于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延续,更是中国人谐世生活的态度。


再说人和,人和是天时之表、地利之补。园林之妙,重在以文造之。造园的技巧,在乎其意境的营造,一味的复制或者抽取一些传统符号作为室内设计的理念,都不是设计师陈林所想表达的,他想实现的是现代建筑设计背景下的传统审美实践。日本书者良宽,不喜书家之字、厨师之菜、诗人之诗,以为其中惟有技巧而少自性,具其表而乏真味,一本正经而少自然之品质。

今天想来,实在是极有道理的。陈林先生此作,立意与协调能力皆超越了室内设计本身。设计以文立意,以空间转换为手段,以光影造景,以书画合境,空间动线入口与出口首尾相顾,形成一条完美的环线。选自不同书画名家的创作,以及西方名家的现代家俱,在每一处空间里一一对应,毫无违合。每个空间属意也有了不同的主人意,所谓人之常情与这种常情的萃取便成了室内设计的内核。

沪上豫园的赏石“玉玲珑”,石高四米,宽近三米,灵巧润秀,具七十二孔穴,若置一炉香于石底,便会孔孔出烟,如同云岫。今天的餐厅玉玲珑可同石意,设计师以空间为石,时间为索,用现代建筑的手法重新组织空间,通过片墙的重叠、断续、退让,让客人行在其间,如随小径透迄穿行。一侧溪流叠动,百鸟间鸣,又似乎行走在山阴道上。

所见房间也各有不同,房间对外的墙体都有落地大窗,更有院落穿插其间,茂林修竹、山石绿苔点排得当。十余间房,对应了东坡先生的人间十六乐事。入口登临,有此岸彼岸之感,如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廊道石阶细致处刻有蝉虫蜻蜓,如暑至临溪濯足,柳阴堤畔闲行。

包间有雨后登楼、花坞樽前、隔江闻钟、月下吹箫、晨兴茗香、午倦藤枕,飞禽自语,汲泉烹茶,抚琴知音,还有开瓮勿逢陶谢、主人房接客不着衣冠。在动线的末端,也是餐厅沿街入口的位置,设有一个散座厅,对应十六乐事中的“乞得名花盛开”,花彩满顶,如同天降。由玉玲珑入口至包间区、散座区立意与空间无不对应,这样的布局结构可同园林之妙。






东坡先生说,西湖是杭城的眉眼。西湖边的玉玲珑是耐人寻味的,在喧嚣之中“退藏于密”。华夏的精神质地是诗性的信仰,而将这个信仰变为社会生活的恰恰是在宋代。在玉玲珑餐厅的室内设计中,有关宋代审美推崇的那种深远闲淡谐世精神,无处不在,充满了设计师饱含深意的“无意”之中的设计。我只能说,身在此间,便如同宋代西园雅集的一次再现,“人间清旷之乐,不过于此”。

作品:腾冲泊度酒店
设计者:四川创视达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度假的米其林级空间—云南腾冲泊度度假酒店
米其林级餐厅及厨师是对餐食烹饪最高级别的评定,然而米其林的精髓却是怎样精致加工让食客体验到食材最本质的滋味而著称,而不是要加很多的调味,我们认为设计也是如此,度假酒店的设计更是如此。

“潭畔虹桥古树馨,泽家耕读结芳邻。亭中闲坐谈和顺,勤俭谦恭美善真”这是一段描写云南腾冲和顺古镇的诗。

祥和古韵的和顺古镇是茶马古道的途径地,由火山地质造就的地热使得温泉资源丰富,同时具备云贵高原的蓝天白云和清新空气,在当地的高黎贡半山上还可以全景鸟瞰整个火山地质群和和顺古城!

在这样一个如此有景观价值的地方,我们认为设计的表皮形式已经没有那么重要,而我们需要的设计是如何调取和彰显这些资源的最大特质让来访者拥有独家体验,这才是这个设计的最大价值!

如同米其林级厨师,懂得如何调取食材的原始滋味才是最好的厨师;而不是加多少调味,即使有调味也是去辅助使用者更好体验食材原味价值!

眺望云雾缭绕的火山群以及夕阳下烟霞浩淼的和顺古城,这个时候我们在酒店到达区的一切设计、创造都化为客人的尖叫与惊呼,他们会在不觉中去拥抱它,待慢慢的平静下来,才感受到这个的空间的和谐、震撼!

不同的落差造就不同的情绪场;酒店最高处的一个平台是我们打造的户外最让人心仪的用餐、集会、烧烤区,这里亦是瑜伽休闲空间,安静的水面上的倒影把蓝天、白云、群山以及树林带到客人面前,让其身临其境,怡情怡景!同时这个室外餐区、酒店到达区及6栋建筑的折叠棚、连廊,灵感是由茶马古道驿站中被风扭折的布篷演绎而来,极具连续性、自然而又有张力!

公区空间设计的最基本的原则与底线是保证最好的景观角度和享受空气,所有的形式都必须服从这个底线标准!
接待厅、咖啡厅、餐厅、下午茶、茶室、书吧、红酒吧及雪茄会所,所有的体验功能相互交融、混搭,没有界限!所有室内的设计与软饰都遵从于温暖、恬静、放松、舒适,让人与空间减少距离,让人与人自然交流!让有温度的“度”成为设计的焦点!

腾冲著名的温泉置身于每一间客房,而且每一间客房及阳台空间都完美的采集了最佳的自然景观!
在这样无限美景的自然景观中设计度假酒店,最重要的不是设计的形式,而是体验这些美景所带来的价值!
作品:金悦古董潮菜餐厅-北京
设计者:敖瀚

一、新宋宴美食创意与空间设计系统,意欲表达宋人精致、优雅、简约的生活美学,体现宋代美学的当代转化价值。在其代表作品金悦潮菜餐饮系列空间设计中,从宋徽宗《瑞鹤图》中提取抽象的松、鹤、云雾三个代表性的元素作为整个空间的核心景观,贯穿整体就餐空间,形成悠然的纵深感和视觉魅力。


二、新宋宴空间中融入新媒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沉浸式美食体验场景感。垂落的半透明纱帘在丰富空间层次感的同时,增添了一份东方美学的含蓄和温情。而投影在半透纱帘上的、超长宽幅的动画影像把整个空间的氛围带向梦幻的山水与人文场景。


三、新宋宴空间要素选取黄铜、黑色石材、瓦楞玻璃、黑色不锈钢,仿木纹铝型材等五种材料,依托照明的细节设计和隐含水墨山水意象的屏风隔断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其设计语言在精简的形式下表达了对宋代审美情趣的理解,是宋代美学的当代应用范式。




四、新宋宴美食创意从有机食材选择到雅致的新宋瓷餐具,从服务人员着装到花植软装设计,将自然之美、手作之美移植到餐饮空间氛围营造中,系统性的构建宋宴美食的新概念。


作品:清棠素食餐厅
设计者:仲松设计事务所

















关于清棠
清棠的[简]是一种全然的出离,全然的放舍,如一位隐者士,简到只有能生存的用具,活得只是心中的淡然,舍弃世间的芬华、热闹,安住于清明安稳的心。清棠的设计也如此,简到视觉里没有一样多余的无用之物,那是一种超然的舍。清棠静到只听见许许古老之声,清棠素到只见不起眼的自然之色,干净、明朗;清棠的朴,是一器一物所散发的内在气息,有种无求品自高的气质。清棠在城市的角落平静而生,
以世无争。默默传递着回到自己,回到心中静之极处的精神追求,不再外求的极简生活态度,回到自身本有的喜与乐。
清棠以云南生态,朴素的原材料,简单健康的手法,呈现食物的本真,体现真味是淡,至人是常的价值观。
作品:一方半舍
设计者:上海斯库图拉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方半舍,位于上海的近郊,设计师历时两年完成。弱化表面设计,摒弃过多的装饰,以素雅纯净的色调和简单明朗的线条铺陈,融入艺术作品,营造一种具有东方和现代相融而生的温柔但有力的气质。业主最初的诉求是,希望将这个项目,打造成自己理想中、记忆中、远离尘嚣的一隅,在繁忙之余安放内心。但深入了解之后设计师认为,何不让这个空间拥有更多自住以外的可能性?让更多人能够来到这个出尘的所在放空?


在这个空间里,功能性被极大开发:白色玄关有如画廊一般轻柔纯净,也有着画廊的功能属性;意境悠远的茶室打发闲暇的午后时光,听风看雨;功能完备的厨房、餐厅,足够来一场伙伴们之间的私人宴会;待上一整天也不觉乏味的书房里,是业主精选的艺术、文学、设计相关的典籍......


尽管不同的空间担负着不同的功能属性,但最终都回归于视觉的统一。黑白灰的空间,简化了视觉的接触点,成就空间的品质和高度。

设计师也相信,最好的空间,是你所处其中,即便空间有艺术的高度,却丝毫不减生活的温度。由玄关及室内,试图去呈现一个小而精美的流动的美术馆的形态。

在这里,光线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在这栋屋子里不断轮回变幻着。透过窗,倾洒而下,因而有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不同光影。。对应着光的,还有室外的树影婆娑——来自于设计师为空间“引光”、“造景”。
作品:琢心社
设计者:绣花针(北京)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琢 • 琢玉成器_经过修磨锻炼,方能成器成才。
心 • 修心养性_通过自我观察,达到完美境界。
社 • 里社众人_量变到质变,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谋生亦谋爱。人生的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遇见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是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得,走遍世界,也不过是为了寻找一条走回内心之路,有的路用脚来走,有的路用心测量,走好已选择的路,别走好走之路,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琢心社,正如一场修行,用自己的内心,慢慢找寻,琢磨,体悟人生之路,走向灵魂的高点.....

在空间中,有狭隘的巷道,也有高阔的庭院,穿梭于内心,游走其中,几个老把件,几件艺术品,质朴亲切。古老的踏步,斑驳的柱廊,厚重的石墩手盆,仿佛从当代空间又穿越于300年前,整体空间与环境是那么和谐与贴心!
原木色墙,配合与老墙与白墙,水墨相宜,石窟洞窗,一束光,如同佛心指引欣然沉静!琴、棋、书、画、诗、酒、花、香、茶,如同油盐酱醋调剂着我们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心灵历程。

选择不同,生命的归宿不同!人生是一场执意的奔忙,若能放下,执着一念,只在庸常中一篇书法,一杯清茶,一份从容。



在如诗如画的空间中。让思绪释然,让心灵明净而旷达,将心事在忙碌中收拾,晾晒于绿荫处静静停歇。居心社,便多了一些舒逸,少一些杂念,用微笑看风落尘香,看雨绕篱墙,风景这边独好,温馨而从容,这里就是心灵的归宿……

作品:绿城·相心谷
设计者:苏州市厐喜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我们在既有的建筑、硬装材质基础上,主要以实木、铜质、陶、亚麻等自然原始材质为主。在整体空间的观赏和审美上,追求简约而不失温度的当代东方气质;陈设细节上增加传统空间的小物件,以及使用当代材料去表达传统气氛,凸显当代禅修的人文内涵、精神追求。

阳光通过落地窗倾泻而入,光影斑驳,窗外绿意点点,似将这绿色引入,与水泥地面等原始质感的材料共同谱写一首诗歌。


餐具选用质朴的粗陶质感,轻微的做旧感。餐椅餐桌皆是原木材质,整体色调统一,让原木的温暖和水泥的清冷相互渗透平衡,巧妙提升整体空间温度,让用餐环境层次感。

小院内也放置了一张茶桌,夏日晚风,秋高气爽之时,三五好友端坐蒲团,好不惬意。茶饮台选用了一些质感相对强的实用茶器具,煮酒烹茶,席间茶器,都能令人感受到设计师的巧思与茶道的雅趣。

公共用餐区的局部选用质朴老木家具作点缀,实木做旧的吧椅,凸显拙朴质感,营造气氛。

对面的原木茶桌、条凳,可在此阅读、饮茶,表演茶艺。在浮躁的当代社会,让躁动不安的内心得到片刻的休憩、让迷茫未知的灵魂得到禅意的栖居。

采时令之山花野草,随性插于陶缸花器,顿生绿意。
质朴的水泥墙不加修饰,透露着一股追寻着自然气息。闲暇之余,闲庭信步,经过走廊,映入眼帘的是模拟的山水之境,山石、青苔、石子及野竹巧妙的布置,组成一幅四面观赏的小景。当植物碰上水泥墙,两者之间鲜明的颜色对比,为墙面增添色彩。

陈设画作大部选自牧溪,主题为瓜果蔬菜,俱为江南农庄时令风物,意在传达当代都市人所缺失的传统田园情怀与天地造物之美。
包厢和品茶区的软装依旧采用棉麻、皮质、原木等材质。两个空间的屏风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的作用。包厢的屏风是简约的棉麻质地,与空间相得益彰,浑然一体,体现一种和谐宁静之美。品茶区的屏风则是圆形的镂空木格,隔而不离,似断非断,光线透过屏风,使整个空间通透,清爽。

二楼的禅修讲堂,茶案尺度更为低矮,端坐蒲团,略有传统调性,更具仪式感,品茗、倾谈、吟诵、雅集。生于斯长于斯,东方文化的奥妙、审美的思致早就融入我们的血液,流于恒长。

此次设计中表现了东方禅意的极简与内向之美,这与禅修之“初心”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料的甄选上,讲究温润的质感与生动的纹理,为家具注入文人意趣。所有的颜色、功能、材质、光线等尽量不去干扰修行人的注意。简单到极致就是极简。禅宗是做减法,把一切不必要的减去,这也一向是我们所坚持的。
作品:重庆翡翠公园
设计者:于昭、吕臻

设计原点
每个设计师和设计的关系,都有着不同的层面和深度,但最后总要回归初心:不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透过城市的表情用设计师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捕捉地域文化的鲜活特质,运用传统的技艺创造现代精致生活,让过去更未来。

建筑及空间
室内的展厅连续的3个矩形空间串联形成一种理性的秩序,每一个立方体的四面都有一个椭圆形开口,宛若女性曲线的拱形构造相互连接,彼此照映呈现四面镜像的虚空,当人在其间穿行时,会感受到空间边界的虚无感。

竹子的性格
“竹文化”是传统中国的气节表达,重庆又盛产竹子,在这个设计开始之初,很自然就想到了以竹子为媒介贯穿空间始终。重庆的热度是闻名的,竹子也正好带着清凉的感觉,设计灵感围绕着竹和竹编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展开了,由内向外在建筑的外立面上漫延开去,如同温度在金属上的传导。会所前广场的设计上采用了成组的毛竹矩阵,使得建筑、景观、室内元素的高度一致了。

“逝去记忆”、“欲望城市”、“生活温度”,分别记述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纪录片《逝去的技艺》讲述了关于重庆黔江的“老篾匠”生活日常,和正在被现代生活所逐渐遗忘的技术——篾编。四川、贵州等地的竹编技术是很发达的,就地取材,同时符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气候特点。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找到这些老艺人,来构建一个新的设计。
欲望的城市
中间展厅的上空悬挂的巨大渔网,如水母般浮游于空中。以当代艺术手法呈现重庆独特的地域文化,似江边渔女抛撒出渔网的那一瞬间,内心充满收获的渴望。似来者的心态,正待收获之心及憧憬生活美好。
“欲望城市”便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容相生衍出对于生活的渴望。

生活的温度
随着生活的忙碌,“温度”变成了“奢侈品”,如冬天的冰雪,春日的凉风。
会所空间装置是整个设计难度最高的。装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跨度达到12米的拱形构筑体,是用现代的复合竹木工艺制作而成,竹材本身经过破开、去皮、胶合和压制的过程,将竹子的原本形态彻底改变呈现工业化规矩的形态,通过裁剪拼接做出非常轻盈的结构体。而中心的竹编灯罩则是第二部分,是完全用中国传统的手工编织工艺来体现,灯罩高约3米,中心主体的结构部分是由一整根竹子破开而来,形成“纬线”的部分,而“经线”则是用不同粗细的竹篾一层层盘开,基本上达到了材料工艺的极限。中国人编竹子的方法是利用竹纤维的自然形态及韧性来组织结构的,充分还原了“道法自然”
作品:文气
设计者:厦门万仟堂艺术品有限公司-李俊祥

将空间、产品和用户体验,三者交融于一处,这是【文气】店内空间设计想要呈现的关系。
简洁优雅是【文气】永恒的基调。整体空间如同一个深蓝色盒子罩着白色礼物,呈现在人们面前。

白瓷在深蓝的背景映衬下尤显迷人线条,仿若剪影。一抹粉红,在理性中寻求浪漫的色彩跳跃。
白与蓝、蓝与粉红,形成视觉上的对比。冷与暖、沉静与活泼在这里融合,形成既时尚又优雅温柔的氛围。

柜体以横纵两向延伸,形成高低错落的线条节奏。长条形的中岛,突出空间的纵深感,产品放置其中,既有视觉上的主次关系,又能各自形成故事。

墙面的品牌、产品文字说明,屏幕中的工艺演示与屏幕下方产品实体的映衬,让空间、平面、产品有效结合,形成商业整体设计。
台灯与器物的搭配,描述一种情感化的特定空间。它会让人联想到书桌的一角,床头一角,抑或自己的茶桌,这是极具温情的场景。

店内的体验区,让顾客能亲自握起一把好壶,感受器物的温度。整个空间让产品与人、与生活真正连接起来。
我们期许为赋予这方天地附上最恰当的注脚,即以空间、产品和人三者的交融为出发点,让人踏入时舒适,离开时难忘。
作品:SG DESIGN OFFICE(设谷设计事务所办公室)
设计者:谢银秋

设计师有些方面跟艺术家很像,就譬如,天职是为他人描绘一个理想境界。那么,想要委托人信服你的设计,是不是你所处环境至少必须有一定境界,才可以有一定的话语权呢?这就是设谷的逻辑。
这些,你都可以在设谷新作——设谷设计事务所里感受到。

极简、留白的办公空间还是蛮有意思的。但水墨画的留白艺术,至少还有寥寥几笔勾勒,设谷的三维空间却只用了空间折角和灯光,其他几乎是无尽的白色,极简得歇斯底里。这不禁让人想到一句话“只有一定高度,才适合如此低调”。

空间的表现方法,可以概括为“用建筑的语言设计空间”和“明暗、线面对话”,这在进门和走道表现得尤为出彩。单单一堵白墙,就能给人以犀利简洁的感受。
走道里反复出现的,是不停变化的墙体关系,光源埋伏其中,“见光不见源”。这源自设计师对“自然界最便宜也是最宝贵的光”的熟悉和礼赞。

而树、枯山水、而走廊尽头的电雾化玻璃和月光投影灯又给安静朴实的空间增加了科技感和未来感。静静地出现其中,像是拔地而起的生命,为这里点燃了生气……在这里,大到浑然天成的侘寂之美,小到细腻的明暗变化,都充满着惊心动魄的美。
在功能布局上,设谷更主张“开放”和“可变”,这在多功能会议厅就能很好地得到解释。不做多余的设计,但做充满实用和拥抱变化的设计。

肉眼所见,这里像是被做了克制的减法和功能的区别——一侧只有简练的长条会议桌和开会专用的“最不舒服的椅子”;另一侧为下沉的会客聊天区和“最舒服的椅子”。整体环境白色平和,隐去存在感。
但事实上,这堵白墙背后,或是奖杯墙,或是电视,或是储物墙或是大书柜,功能丰富强大令人震撼。并且,如果你在娱乐情景下进入,性冷淡的白色光消失不见,转而代之的,是充满情绪的彩色灯光,落地玻璃调整到雾化状态,打开电视,响起音乐,毫不违和。另外,还有休闲、会客灯光等各种情景模式,这都是设计师按依据心理学,依情景设计的智能光控系统和可变布局。

类似的,“用冷感的科技和物件,去对冲转化,表达温度”,也是设谷的另一大特色。譬如,创始人的办公室里,看似粗犷的砖石,背后是采汲灵感时,和相谈甚欢的故事;而清泠的宣纸灯,则是用现代的方式去表达更深层次的传统古韵……这都是随着设计师的阅历,慢慢交融叠加的不可复制的情感变化和心路证据。
只是,“不是所有设计都可以称为极简”,所有藏而不露,所有极简都需要代价。这代价,就是设谷十年磨一剑专注于设计的功力,和为实现理想空间投入的所有努力。
【陈设中国·晶麒麟奖】
陈设艺术品奖大奖提名作品展示
作品:2019 Designer + 《双生- 01》
设计者:上相-孙少川




















品名:2019 Designer + 《双生- 01》
以设计师标志性的“缝”为盘面线条主结构,沿着空间设计的脉络,把控产品实用与美学价值。
作品以一件茶盘+两件花器为一套,一款产品上可轮换搭配两款花器,首先是体现设计在产品上的价值;其次,不同的配件寓意着人生两种生活姿态,一在观人,二在观己。
其一,主旋律是脚下一级一级的石阶,以玄青石为材质,沉稳、内敛,寓意着在攀登向上的路上应该要有的心态,一开始,你与周围的陌生人各自攀登,最后,与知己在最高处相逢。
其二,长方形的容器设计,回归最简洁有力的表达,寓意着铅华过后是平常心,设计师希望着,你在使用这件花器养护一株植物的过程,也是你找到自己的过程。
作品:银杏叶椅子
设计者:汪宸亦(汪春蕾)
“银杏叶椅子”介绍
设计灵感——
这件由设计师新创立的原创品牌首发的“银杏叶椅子”,如同一片秋天飘落的金黄色叶子。作品的设计从自然界的有机形态寻找灵感。设计师潜心近两年,独立研发了这件有故事有和爱的椅子,是件极具创新和挑战性的作品
银杏叶也是表达设计师对在天堂的父亲的爱。
银杏树至今中国保存最多,它在东方象征着神圣。作品的个性内含东方的优美,诗意、轻盈,同时它又流露着当代、超前的国际化设计语言。



造型设计
舒展的扇形、细细的叶梗和金黄颜色,是椅子最美的特征。柔软和纤细会和稳定感成为对立,看似不合常规,但美却是在破坏和谐的瞬间产生的。
纤细的椅子腿保持了直角、悬臂的大弯度,而没有像通常的Z形单腿椅子后移支撑点,这是椅子最大的受力难题。
椅子底座的扇形,像个虚投影,这是个阴阳对照、虚实相映的完整实体。一切生物蕴含宇宙信息的暗示时,必定符合阴阳平衡的规则。
研发经历了一系列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试验。。。。。。
为了寻求浑然一体的有机形态,在底部也运用植物叶茎的形态,也解决了一体成型的衔接难度。把椅子腿部的受力(应力和张力)和材料的特性结合的极完美。


轻盈的内力——
最能表现银杏叶的轻盈优美的碳纤维材料,从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不仅解决了造型需求,也完美实现了这个难度极大的直角大悬臂的受力要求。
椅子腿悬臂的张力看起来让人紧张,却因为外部的简约和流畅变化的流线型,用隐藏的内在的复杂结构,实现其稳定的功能。
与常规材料和技术相比,这把碳纤维一体成型椅子,通过结合材料本身高强度且重量轻的特点,使得椅子抗拉、抗压、抗弯、抗扭、抗剪切、抗腐蚀,薄而轻,综合性能更好。解决了稳定性的问题,也解决了椅子腿部的力学结构难题,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座椅重量。




现在完成的椅子仅3公斤多重,一只手轻松拎起来,方便移动,可以同时作为室内和室外的家具。但它更像一件当代艺术作品,作为空间的点缀亮点,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
未来将会有多变的系列出现,也会有作者自己的抽象艺术作品出现在椅子上。
这件作品把高科技的材料,通过艺术设计手段,真正走进民用家居,改变了20年前国际上碳纤维家具生硬冷漠的感受。
2019年3月6日首次在“设计上海”展当代设计馆公开展示,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

第十届【陈设中国·晶麒麟奖】颁奖盛典将于12月1日落户广东顺德,届时将依托于「中国室内设计周」,共同举办如【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亚洲室内设计圆桌会议】【中国室内设计颁奖盛典】【麒麟沙龙】【麒麟生活艺术展】【麒麟说】等一系列艺术盛宴活动,为当地居民百姓打造一场生动的艺术节日。【陈设中国·晶麒麟奖】期待能与你一同相聚广东,相聚「中国室内设计周」,相聚生活设计节。
中国陈设的未来希望有您共同参与,一起并肩成长。